查字典论文网 >> 新课程下中职体育教学开展的困境及优化策略探究

新课程下中职体育教学开展的困境及优化策略探究

小编:

"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中职体育教学 注意问题

论文摘要:新课程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学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需要对这种现状进行变革。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实践经验总结法,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目前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存在的困境及其优化的策略,旨在为中职体育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背景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贡献了太多的力量,但长久以来似乎得不到其应有的重视。国家相关文件曾经明确的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办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各类教育方式处于同等的地位。然而,文件的颁发并不代表着现实的地位,初中毕业生基本上很少有主动愿意报考中职,中职学校的生源也都是处于最底层的学生。可想而知,体育本身在学校的地位就较低,其在中职学校的生存状况就更加令人感到不安了。随着2001年开始的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中职院校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似乎并不尽如人意。这一问题急需我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解决,从而为中职学校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学。

二、目前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

自体育新课程推行以来,中小学体育老师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进行了多层面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目标统领内容”的教学原则等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线体育教师的日常话语,深入到了教师们的内心之中。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学的开展虽然彰显出积极的一面,但与普通中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体育教师有意识地朝着新课程方向发展。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文本来看,似乎并没有明确的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开展的要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误解,导致很多人认为新课程改革与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无关,新课程的实施主要是中小学的事情。试想,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中职体育教学的开展肯定也就不尽如人意。众所周知,体育教师在所有学校也基本上处于最底层,“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比皆是,在没有强大的外力进行推动的情况,很少有体育教师愿意主动改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状,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是听之任之。但由于新课程的强势推进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所以目前仍然有很多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开始有意识地了解体育新课程,并且慢慢的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新课程教学探索。比如,据笔者了解,目前有一些中职体育教师也在主动借阅与课程改革相关的书籍,参加一些以体育新课程为主题的研讨会,等等。这些现象说明目前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也正在向体育新课程慢慢靠拢。

2.对不同类型学生体育教学的特点很少进行区别。虽然目前部分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在关注体育课程改革,但这不代表他们就真正的做出了很多成绩,也仅仅只是一种趋势而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要区别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身心基础。如果我们对这句话稍微进行分析,就发现这句话的逻辑基础首先是识别不同学生的特点,因为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实践。但据笔者了解,目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很少在识别不同学生特点方面下功夫。比如,目前中职学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完全是以中职学生为主,是真真实实的中职教育;而另外一类是普通高中学校也设有中职类的专业,所以这类学校是两种类型的学生混杂在一起。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则是给两种类型的学生都上课。而问题就出在这里,很多老师都是以普高学生的模式来给职高学生上课,但其实二者之间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区别是很大的,显然二者对体育课的需求也是有一定差别的。但遗憾的是,很少有体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分,也就不太可能进行如新课程所言的个性化教学了。

3.不同层面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重视不够。虽然新课程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学开展不佳的原因是多层面的,体育教师自身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目前的大环境导致了中职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举步维艰。总体" 而言,主要表现为社会各个层面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重视不够。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位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想在教学之余尝试科研工作,恰好此时有一位大学教授主持了一项合适的课题,而他们可以申请子课题并进行研究。这位老师决定申请子课题,但在向学校申请研究经费的过程却屡屡碰壁,而且即使是这位体育教师愿意自费开展课题研究,学校竟然连外出参与课题研究培训的时间都不批准。失望之余,这位体育教师从此也就放弃了认真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热情,取而代之的是“混日子”的态度。社会各个层面对中职体育教学开展的不重视,归根到底还是源于人才培养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因为大家认为中职学校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工人,告诉他们如何操作机器即可,而在其它教育方面则不用花费太多的心思。很显然,这对体育新课程在中职学校的推行是非常不利的。

三、新课程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学开展的优化策略

问题是存在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解决,但也不能不解决。因此,应在可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教师自身的作用,可以朝着几个方向去努力。

1.通过体育教学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身心基础。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中职学校的学生马上就面临着就业的压力,而工作显然对这些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身体上,同时也体现在心理上。比如,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年龄都集中在18岁左右,这个年龄对于现代独生子女而言,正处于一个很不成熟的阶段。刚开始进入工作岗位,他们可能有着很多不适应,其中心理不适应表现得尤为明显。为了使学生在毕业之后以最快的角色进入工作岗位,帮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渡过心理适应期,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适当的侧重于心理训练。比如,目前拓展训练是个热门项目,但却还没有进入中职教材之中,此时体育教师就不必要拘泥于教材,可以为学生开展一些拓展训练课程,强化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受挫力,为他们今后进入岗位打下良好的身心基础。

2.通过体育教学培养中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传统的体育教师以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的体能为主要目的,但这一目的是很片面的,因为单纯的体质和体能锻炼完全可以不通过体育课而达到目标。体育课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也应该要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出贡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背景下的健康观是多维的,它突破了传统单一的健康意识,要求学生不仅要身体健康,更要达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的。客观而言,目前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不高,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叛逆,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他们与社会现实格格不入,长久下去只会使他们变坏。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结合体育课本身的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的使用,多种教材的更替等,进一步理清体育新课程本身的内在意蕴,积极培养中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体育教学的开展要与专业相结合。中职学生毕业后将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进入不同的工作岗位。因此,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要根据这一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劳动者身体活动特征,确定针对各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比如,将来从事电脑、文秘、财务、家电维修等职业的伏案型工作者需要增强手指、手腕的力量,以及眼手的协调能力,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安排排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项目。另外,由于伏案型工作者长期工作会导致颈椎酸痛、脑部供血不足、眼睛疲劳等现象,体育教师还要教会以后从事此类工作的中职学生学会工间操、伸展脊柱、眼保健操、全身运动项目,如球类、健身跑、游泳等。对于以后从事护理、售货、烹调、纺织、建筑等站立型工作的中职学生,由于长期站立,很容易下肢肿胀酸痛、易患内脏下垂和腰肌劳损。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工间操、下蹲起立、太极拳、健美操、按摩、健身跑、跳绳、游泳等下肢节律性活动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消除下肢肌肉紧张,增强心肺功能。总之,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进行有针对的体育教学,选编合适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如何“目标引领内容”的基本原则。

4.要客观评价中职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评价历来就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评价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恰当,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益处,但不恰当的滥用则会适得其反。以中职学校学生的体育学习为例,体育教师要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要把握好评价的程度。目前,一些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上课完全是“放羊式”教学,不仅上课时学生随心所欲,也从不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不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结果反馈。这非常不利于中职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改进。另外,部分体育教师即使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了评价,也不客观,以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为主,存在忽略其它方面的倾向。总之,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对中职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更要在基于中职学生体育学习特点的基础之上,给予其有效合理的评价,真正发挥评价的正向功能。

参考文献: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3]宋卓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学对策[J].新课程研究,2009,

(9).

[4]黄璐.从中职学校特点探究中职体育教学改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7).

[5]李克.如何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

(1

1).

[6]汪晓赞.中小学体育新课程学习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工作及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湖南综合素质评价填写视频 高一综合素质评价评语(实用5篇) 物业薪酬调查报告(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