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软件工程课程案例教学优化策略探讨

软件工程课程案例教学优化策略探讨

小编:

摘要:软件工程学科的交叉性较强,综合了数学、管理学、计算机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基本原理。集中讲述了软件在开发、维护、运行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与技术。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培养大学生计算机专业能力十分重要。根据“软件工程”课程特点及学生信息接收习惯,在优化课程案例设计时,可以从强化概念理解、构建正确目标、夯实理论知识、丰富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使实践案例与理论知识的联系更加密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课程;课程案例

引言

2018年3月开始,我国教育部正式针对“新工科”提出教学实践要求,改变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致力于为广大新兴信息产业提供更多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复合人才。“软件工程”是计算机专业中的必修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包含了基本的软件工程操作理论以及对应的实践方法。

1“软件工程”课程内容概述

对于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软件工程”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软件工程”系列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搭建起正确的软件工程意识,并形成基础软件工程化思想。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相关技术,开发各类软件。为其后续进入社会工作提供支持。“软件工程”的技术性及工程化程度比较强,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其中,才能感受实践操作的价值。但是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可以看出,该课程的理论讲解课时占比较大,学生仅通过背诵理论,很难真正意义上掌握软件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对软件工程的学习兴趣。而且这种理论教学模式与实际工程实践方式有很大区别,例如,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仅给学生提供一个基础的软件开发项目以及对应的要求文档,没有融合工程过程管理以及环境支撑因素,而大部分学生的开发经验基本为零,所以在开展建设时更习惯使用突出个人技巧的非工程化操作方式。这样一来,软件工程运行过程将变得十分复杂且混乱,最终容易造成项目失败。所以本校教师在讲授“软件工程”相关课程时,正在着重优化现有教学案例,并在教学过程中着重突出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增加实践课时比重,通过课堂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并发挥出自己的优势[1]。

2针对“软件工程”课程案例的优化策略

2.1强化概念理解

从“软件工程”的教材内容来看,其涉及到工程学、管理学、数学、结构力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方面,综合性比较强。如果对概念的界定比较模糊,就很容易导致后期学习过程混乱。“软件工程”的课程内容综合性比较强,涵盖了多种工程概念,比如模型开发、软件生存周期等等,如果仅靠死记硬背很难理解,应用起来也比较生疏。因此,在强化概念理解时,必须要借助案例讲解,例如,本人在进行“软件生存周期”相关内容的教学活动时,就将教材中对软件生存周期(SDLC)的描述,即“从软件生产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周期过程中包括了问题的定义、可行性的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编码调试、测试验收、运行维护、废弃等多个阶段”这种冗长的概念分解成实际的案例,如表1所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接地理解软件生存周期的意义,并在课上引入案例进行讲解,首先简单说明SDLC的定义,然后配合演示产品从生产到报废的过程,引导学生总结SDLC的应用特点,这样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了解软件生存同期开发的概念,并树立一定的同期之道开发意识。

2.2构建正确目标

高度全球化已经成为未来人类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软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软件产业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21世纪以来,我国接连提出“中国制造2025”“走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道路”等目标,想要实现这一系列目标,离不开软件工程师的努力,软件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此类人才。从生活中来看,计算机软件工程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比如云端教学、移动办公、掌上平台等等。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需要充分了解软件工程未来的发展形势,并将这种形式分解转化为阶段性的教学目标。本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课程任务分为三个层面,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软件工程”理论指导的必要性,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例如,本校教师会经常在课堂上配合教材定义讲解一些知名的软件工程案例,并让学生理解软件开发系统化所涵盖的内容,即策划、设计、实现、部署、维护等等。因为很多学生认为软件工程的执行仅仅是写代码。本校教师也致力于帮助其纠正这种想法。其次,要让学生理解软件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减少操作时的风险,通过“软件工程”的学习,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最后,要讲清楚软件工程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软件工程开发完成需要经过系统的设计才能实现最终需求。而概要设计也可以细化为各个可实现的功能模块,也就是常说的“详细设计”。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让学生将各类知识烂熟于心,并将这些知识熟练使用在实践操作中[2]。

2.3夯实理论知识

扎实的理论知识永远是支撑实践行动的基础,因此在开展“软件工程”教学时,首先就要做好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传统教学模式中,课本教材中罗列的知识点比较繁琐,且内容更新速度较慢,与实际社会发展形势并不匹配。这也导致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对实际操作内容适应速度比较慢。因此在优化教学案例时,可以将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扩充,精简教学内容,提高实践课程的比重。例如,本人根据实践课程按照项目内容,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结合多媒体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模拟真实的软件工程操作情景,并赋予每个学生特定的职业角色,比如系统分析人员、测试工程师、开发人员、文档管理人员等等。通过任务进行驱动,锻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反应能力,强化其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效果。另外,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更加完整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

(1)基础部分;

(2)应用部分;

(3)实践部分。一方面,在执行基础部分时,需要向学生阐明软件工程的概念,使其理解软件工程的搭建过程,以及工程管理的必要性,学会基础的软件工程技术。例如,在优化软件工程的实践时,教师应当根据现有软件项目研发的标准,为学生讲解知名企业实际案例,并配合传导CVS、RationalRose、EnterpriseArchitecture、JUnit等软件工程工具与环境的概念。另一方面,在实践部分,教师要组织学生以软件项目开发团队的方式,以团队为单位,共同制作出一个软件系统,从而深入了解和掌握软件工程的思想。

2.4丰富评价方式

以项目A为例,“当前社会上的很多小区都开始使用同一家物业管理公司,为了提高管理效果,该物业公司决定使用B/S系统,请简单阐述B/S结构的优点”这一案例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B/S结构是否了解,B/S体系是以三层应用结构来实现的,其具体结构是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B/S体系在运行全部模块时,只需要打开一个浏览器,并可以在运行时自动升级。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不能采用传统的评价模式。为充分体现出考核评价的效果,可以将课程评价模式更新为:平时成绩(20%)+期中评估(20%)+小组作业(60%)=总成绩。这种任务驱动模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另外,受到个人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差异性,因此不能制定单一性的考核模式,应做到多样化、人性化、科学化。整个课程的考核评价系统可以按教学目标分为软件文档撰写、演示、小组答辩等内容[3]。

3结论

综上所述,“软件工程”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学习内容,需要教师加以重视。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中对人才的需求,需要尽快更新现有教学形式,确保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能够对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学以致用,发挥出自身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雷孝,王慧,邢红梅,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Java软件开发技术类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

(47):238-239+265.

[2]李发陵,陈艳.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以重庆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

(1):98-99.

[3]吴劲,周帆,王瑞锦,等.OBE模式下的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9

(11):86-90.

热点推荐

上一篇:数据库设计软件工程技术的作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演讲内容大纲(优秀8篇) 最新狱警先进事迹材料 狱警主要事迹(实用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