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浅谈语文导语的设计

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浅谈语文导语的设计

小编:

" [摘要]: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导语设计要达到新奇性、艺术性、知识性。导语设计的方法分为两大类型:情境渲染和知识启迪。

[关键词]:语文 导语 设计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

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明确了优秀导语的基本要求才能去构思去设计异彩纷呈的导语。本文先将优秀导语的基本要求简述如下:

1、导语设计达到新奇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校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学生前所未闻才感新奇,因新奇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

2、导语设计达到艺术性。即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正值如诗年华,他们更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力求达到美感性。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的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追求美感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情感性: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才是最美的甘泉。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极富有情感的,教师要感动学生时必须先感动自己,这样设计导语时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拔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总之,教师设计的导语达到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让他们在美与情构筑的艺术天地里尽情地体会语文的魅力。

3、导语设计不乏知识性。导语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追求新奇性与艺术性时不能忽略导语的知识性。让导语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本课文的学习目标,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

我们明确了导语设计的要求,那么,怎样设计一节课的导语呢?这是本文重点论述的一个问题。

孟子说:“教也多术也”。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因此也不会找到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在加上教师的创造力也是无穷尽的,所以导语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选用哪一种方法,一般由教学内容所决定。

语文的性质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与之相应又是德智美的统一,人文性注重的学生情感的挖掘、熏陶、感染,这与德育美育目标相统一。而工具性注重的是学生知识的接受和旧知的利用,这又与智育的目标相统一。虽然在语文教学中,德智美三方面的教育要统一进行,但依具体教学内容必然会各有侧重。以侧重点不同我们将导语设计的方法分为两大类型:情境渲染和知识启迪。

情境渲染很显然是人文性的体现,“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1]。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方能动容。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所蕴含的情境,让他们沉浸于教师所创设的艺术氛围里领悟语言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丰韵。常用方法有下面四种:

(一)摹实境、调激情。就是指让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如:特级教师于漪在讲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这样导入的:“每个同学的图画书里都有这样一幅画—人民英雄纪念碑。当你们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曾经想到过什么呢?我在一个阳光洒满天安门广场的上午,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啊!巍峨啊,它有十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坚硬啊,花岗石,汉白玉那样庄严,那样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看现在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深感一定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在新长征中勇往直前。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活动顺序和碑的方位顺序,认识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这段导语描摹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巍峨和质地坚硬,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前就有了大体的概念,而且语言极有感情,学生们的思维极易跟着老师走,学生们的情感极易激发。

又如:江苏肖远骑老师在教授《果树园》时,也运用了这种方法:“当曙光冲破黑暗,大地刚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蓦地,一轮红日越出海面,将一片金辉洒向人间。于是,农舍、山峦、树木、花草……大地上的一切宛如镀上了一层金色,显德那么有诗意。那金色的彩霞、浅黄色的薄光、偶尔闪光的露球,像甘露沁人心脾,像醇酒叫人心醉,多美的清晨啊!晨光中的大地是美的,那么,清晨的果园,果园的清晨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致呢?让我们随着作者丁玲的行踪去观赏一下《果树园》清晨的美景吧!”

这段导语,既传神描述了客观景物又抒发了主观情感,语言形象生动,一幅多姿多彩、极其绚丽的晨光图展现在学生眼前,激起学生对清晨果树园的美好憧憬,从而满怀激情的投入到学习中。

我在试讲《狼》一文时,我让听课的人闭上眼睛,给他们也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可是后面的密林深处还不知潜伏着什么危险的动物。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随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听者的好奇心,受到了听课者的好评。

可见,描摹具体的实境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得到情感共鸣。

(二)讲故事、增趣味。即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

如有位老师在讲授《竞选州长》时,先讲了马克•吐温的一件轶事:马克•吐温发表了《竞选州长》的小说后,一次在大街上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霍夫曼二霍夫曼见到这位小说家极端仇视,对他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 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防弹轿车的钢板是最坚固的,我手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说:“先生,我了解的跟你不一样呵.我说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呢?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样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还不锐利吗?’听完这则小故事,学生在快乐的笑声中明白了马克•吐温的语言是多么幽默辛辣,那么读了《竞选州长》这篇课文,就更能了解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语言和讽刺手法,”[2]更想学习《竞选州长》这一课来体会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语言和讽刺手法。

这样我们在讲《统筹方法》时可以讲“田忌赛马”的故事,讲《麦琪的礼物》时可以讲讲欧•亨利的故事,讲“回文”时可以讲卓文君司马相如写信的故事……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故事之中增添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三)借教具、助领悟。即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录音、录相、FLASH动画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具分为视觉型教具、听觉型教具、视听型教具。

视听型教具如挂图、模型、实物、幻灯片等。现代科学证明:人大脑中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性教具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它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获得较深的感受,因此在讲说明文这一类型文章时,就可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例:讲《人民英雄纪念碑》时展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就会真切地了解纪念碑的构造;在讲《国宝大熊猫》时出示幻灯片,各种憨态可掬的熊猫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就会在图片中受到感染,从喜欢大熊猫上升为喜欢学习《国家大熊猫》一文。视觉性教具不只是让枯燥的说明文讲解变得生动,也让诗歌、散文、小说这一类文章变得别有情趣。如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将符合意境的图片展示出来不仅有利于学生背诵,更让学生沉浸于诗情画意的氛围,体会诗人的情怀;讲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时,将月色下的荷塘景色一一展示,让学生充分体验那纯美的景色,细细品位感悟作者的匠心独具;鲁迅的小说《祝福》可以展示祥林嫂不同时期的面貌,让学生留心观察其异同(特别是眼神的变化),教师穿插引导,让学生深切体验旧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听觉型教具如录音。录音有课文朗读带和与课文相关的乐曲,朗读带既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又能让学生沉浸在朗读者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之中。乐曲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听觉型教具一般适应于散文、小说、诗歌的讲授。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可先让学生听崔健的《父亲》,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讲授《麦琪的礼物》一文时,以韦唯的名曲《爱的奉献》导入,并提出要求——听完歌曲时谈谈自己爱的经历和对爱的认识。激荡回肠的乐曲既能激起学生回味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无形之中又在进行德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而且还切合文章的主题:“夫妻双方都去奉献爱,他们就是聪明的麦琪。”讲王安忆的小说《我们家的男子汉》时,可播放成龙的歌曲《男儿当自强》并让他们从歌词中提炼出男子汉所具备的品质,以此来理解作者为何将一个几岁的小孩子称为男子汉。讲授诗歌播放乐曲时,更让诗情变得更加浓郁。如讲林黛玉的《葬花吟》时,可播放歌曲《葬花吟》悲切的基调,可以感受到诗人感伤的情怀,符合诗意的旋律变化,更有助于理解诗人情感的变化。此外,还有助于学生背诵。同样,李清照的《一剪梅》,苏轼的《赤壁怀古》、张若虚的《春花江月夜》等都有相应的乐曲。除了播放相应的乐曲,还可以播放与文意相符的歌曲,讲《孔雀东南飞》时可以放《梁祝》或屠洪刚的歌曲《孔雀东南飞》;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先播放黄磊的歌曲《再别再别康桥》……

视听型教具如录相、FLASH动画等。视听结合,更能增强教学效果,语文教材中所选作品有不少已拍成影视片,不少乐曲也制作成FLASH动画,运用视听型教具,会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体会、去领会、去把握。如讲《人民英雄纪念碑》已录像片断导入时,学生既能听解说员的讲解,又能观看比图片更真实、更全面的纪念碑。讲授《再别康桥》时,可让学生欣赏FLASH动画,既有符合意境的不同图片,又有专业的朗读,声、色、情熔于一炉,其教学效果显然要比光看图或光听朗读要好。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教具”那就是学生本身。让学生表演,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如:讲小说《麦琪的礼物》时,可先找几个学生表演文章的高潮部分“夫妻互赠礼物”,其余学生谈观后感。学生表演更适用于戏剧课的导入。中学课本选编了不少剧本,如果先让学生表演其中一片断,学生意犹未尽,必然会跟随教师的思路,去关心剧情的发展。

教具分门别类,各具特色,运用哪种教具,由教学内容和当地教学设施所决定。教师在运用教具时,不能忽视其引导作用,不然学生会迷失方向。此外,还要注意教具运用的适度,做到自然和谐、恰到好处。

(四)述背景、补信息。即介绍作者写作时的相关背景,让学生了解关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一些信息。中学语文不仅选编了一些现代作品,而且还选编了古代、当代作品,甚至还有外国作品。现代作品容易理解,而古代、当代作品、外国作品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制造了障碍。为了消除这些障碍,就应该在导语中述说历史知识、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文意,与作品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情境渲染型的导语设计方法注重的是学生情感的挖掘,洋溢着人文情怀,通过极富感染力的导语使学生入情、移情、陶情,一言概之则是以“导”激“情”;而知识启迪型的导语设计方法则是工具性的体现: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已有知识的运用,一言概之则是以“导”启“思”。常用方法有下面四种:

(一)设疑问、引思考。即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

如:于漪老师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到。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 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先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

又如于漪老师在讲《记金华的两个岩洞》一文时她又是这样设疑铺路的:她上课就写了几个填空题,如()其()、如()其()、如()其()。学生积极参与填了前两个“如见其人”“如闻其人”,而第三个则无法填补。就在学生左思又想苦于求解时,于漪老师给出答案“如临其境”,顺势引入课文:“我们学一篇使大家如临其境的好文章——《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疑问让学生有了探究欲望,这种疑问会让学生集中思维和注意力,教师加以引导,学生沿着线索积极思考从而找到答案。“有疑则思,进而解疑”这个过程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梦里寻她千百度”的执著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久而久之会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二)温旧故、引新知。即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来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与新课有关的新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教巧之所在。”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去学习新知。

如于漪老师在教朱自清的《春》一颗时,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生背)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怎样描绘的(生背)苏舜钦的《谁中晚泊犊头》一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生背)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这段导语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之后顺势引入新课。回味古诗,无形之中,学生就感受到春天的绚丽多彩,而朱自清的《春》更对他们有了诱惑力。这样导入,学生必会迫不及待的去赏《春》。

语文课本是一个博大的知识体系,前后的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在运用“温故知新”法的导语时,可以从知识点入手,也可以从题材、内容、风格处着眼。如教韩愈的《师说》可以回味其《马说》让学生回忆“说”为何义?这就是从知识点入手的。知识点可以从一种修辞手法、一个词的活用、一种体裁、一种描述手法、一个字义……来找链接点。从体裁内容方面来考虑就比较单一化,于漪老师《春》的导语设计就是依此产生的。举一反三,我们可以在教《沁园春•雪》可以回味写“雪”的诗句,在教《范进中举》时可用同是批判封建礼教科举制度的《孔乙己》导入,在讲荀子的《劝学》时可从同样论学习的《论语》导入……。从艺术风格着眼,可回顾风格相似的作品,也可回顾风格迥异的作品。

(三)析标题、明重点。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人的眼睛各有特色,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体现主题;有的暗藏玄机,意味深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我们可以审视一个人的心灵;同样,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开始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析题:题目交待了几个地点?学生们会很快找到答案:两个地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后继续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点告诉我们什么讯息?在三味书屋须认真读书,“从……到……”揭示的是:作者记叙两个地点的生活。分析出来后就可以顺势引入:“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的画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将与鲁迅一起重温童年的生活。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速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态度是什么呢?试着用一个字概括。”又如讲授《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这一课时,也可以析题导入:“同学们,请仔细看这个课题,把它当成一句话思考缺乏什么?——从语法角度来考虑”学生会知道缺乏主语,之后让学生思考:什么才能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学生各抒己见后引入:“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余玮的《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看看到底是什么展示了华夏文化魅力,为什么这样评价?”这样通过释题引起学生注意,进而探亲教材的中心内容。

(四)作比较、难化易。即通过比较同一题材的课文来深化认识,将课文的难度降低。这跟“温故引新法”容易混淆。温故引新法更多的是从两篇课文的相同,相似处着眼的,而比较导入法主要是从两篇课文的不同着眼点的;温故引新是用旧知过渡到新课,而比较导入法既可以从旧课过渡到新课,也可以将两篇比较的新课放在一起讲,一起导入。温故引新法中,“故”只是导入时几句带过,而比较导入提及的话题将会贯穿始终。

如:教授柳永的《雨霖铃》时,可用小学曾学过的课文李白的《赠王伦》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离别是文人墨客笔下常写的一个话题,在小学时,我们就学过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赠王伦》,今天也是书写离别情怀的,同学们认真比较,稍加品读就会发现一个明朗豁达,一个哀伤凄切。一篇字里行间激荡着少女般的欢笑,一篇却蕴藏着少妇般的喟叹。为什么反差会如此强烈呢?我们现在先看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之后介绍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又可以与李白作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就对柳永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其风格也有了大体了解,这样就会认真品味其诗。这段导语是从旧课过渡到新课的。李白的《赠汪伦》直抒胸臆,文风易于把握,与柳永的《雨霖铃》形成强烈的反差。学生从反差处入手,通过比较就容易把握柳永的《雨霖铃》的风格了。

语文教材有的课文就是将两篇反映同一主题、感情基调不同的课文合为一篇,这样更适合用比较导入法。如《乡愁诗两首》就可以这样导入:“乡愁是文学作品常见的主题,故怀乡是许多离乡文人蕴藏在心底最深最真的情结。情郁于中,发泄于外的风格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所学的《乡愁诗两首》就表现了这一点:余光中的《乡愁》浓郁低沉,席慕蓉的《乡愁》清新缠绵,除了风格外,在写作技巧还有什么不同呢?”这段导入是两首新诗的比较,同一主题的诗却存在差异,通过比较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

综上所知,知识启迪型的导语设计方法注重的是知识的探究和疏通。更多的是旧知的直接利用,体现了知识的无穷力量。

总之,情境渲染以“导”激“情”,更多地体现了导语设计要求的新颖性与艺术性,知识性暗含其中;而知识启迪以“导”启“思”,更多地体现了导语设计要求的新颖性与知识性,艺术性暗含其中。

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体现这些要求,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又专又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才能打造出一把与众不同的金钥匙。一经拿出,就熠熠生辉,引人注目,吸引着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去开启课堂宝库,在知识库中尽情畅游……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优质特殊疾病学生家长安全承诺书范文(19篇) 最新美丽的南浔作文400字 南浔美景:作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