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作好转变走进新课程

作好转变走进新课程

小编: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即将实施.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物理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适应新课程呢 ?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转变。

一、 学思想的转变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讲过,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初中物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必须为实现这个总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过去的许多年中,初中物理教学在改革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忽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要求被不适当地拔高,讲授往往是“满堂灌”,作业训练又是“题海战术”使本来有趣实用的初中物理,变成了对多数学生来说负担过重的课程。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极大,致使有的教师在新课程实施时难免“穿新鞋,走老路”,用应试教育的眼光审视新教材,结果是既不适应,又不放心,害怕新教材降低了难度,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升学率。可见,教师转变观念,是用好新教材的前提。只要我们在观念上真正完成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跟上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改革步伐,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新教材的使用必将既能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又能培养四化建设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教学方法脱离不开教育观念和教学目的。素质教育旨在“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较陈旧,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新教材的特点.应大刀阔斧地改革教学方法,变“注入式教学”、“题海战术”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照本宣科绝对不行,新教材突出物理知识的趣味性,旨在创造意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自觉学习,教学方法应该体现这个意图;知识的传授应该是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想一想、做一做提高教学效果,而不能以偏题怪题逼迫学生钻“牛角尖”;漫画或插图内涵丰富,相关的物理知识尽在其中,含义深刻,切不可走马观花,一晃而过;新教材知识面广,伸缩性大,目的是要面向全体,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学中一定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以上种种属教学方法的范畴,教学中非如此不可。至于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具体教法。当因学生素质、因教学内容而异,应该是百花齐放,各显其能。但是,具体教法不能与基本教学原则相违背,否则又会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较强的能力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而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知道即可。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1、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是采用适当的方式,指出学生存在的失误或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思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效果更加明显。如我在讲《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时,让学生分组实验,有一位学习很差的学生在角落里不言不语,于是我提议让他给全班同学作实验演示,他很不情愿,最后在我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做完了实验,虽然漏洞百出,但是在同学们的鼓励和帮助下。经过我的指导他顺利的完成了实验。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以后的学习中他变得自信积极起来。

2、 培养合作精神。合作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主体关系。在合作关系中每个人都是主体,都是彼此间相互关系的创造者,并且都把与自己有关的其他合作者的主动性、自主性作为对话、理解和沟通的前提条件。换言之,合作意味着合作双方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在教学中,合作存在着师生间的合作和生生间的合作之分,而前者又可分为教师个体与学生集体间的合作和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合作。后者则有五种合作形态:个体间的合作、三人以上小团体的合作、小团体之间的合作、小群体与团体间的合作、个体与团体的合作。无论是师生之间的合作还是生生之间的合作都是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背景和条件,二者有其一致的地方,但也有差别。由于教师的常识与人格修养方面的闻道在先,对学生的发展的影响更具深刻性和长久性;而生生之间的合作由于其更具平等性、更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精神的发展,对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同伴,平等地接纳他人,宽容差异,对于促进社会知觉的发展、合作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克服以自我为中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三)、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我们知道,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惟一的角色。

四、学习方式的转变

走进新课程彻底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由被动接受知识向研究性、探究性学习转变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涉及到的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抽象、理想化、比较、类比、假说、模型、数学方法等等。本文仅就其中一些从教学、教材角度谈些零星想法。

一、观察“观察”通常是指人们考察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事物,即在人们不对客观事物施加影响的情况下,对事物进行研究,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观察方法是很重要的,牛顿力学是从观察天体运动中总结出来的。观察宇宙" 射线仍是研究高能粒子的重要方法。我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条件即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教学中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 使学生感到新奇,通过这段教学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知道什么是实验。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那么在这里学习的就不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根本的方法——实验。运用现有的知识内容推论后面的学习内容是一种物理研究的思路,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物理方法之一。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有新的突破。在做固体融化的实验过程中(直接加热),开始的实验结论和课本上总是不一致,学生甚至考虑了推翻课本的大胆想法。在引导学生考虑小学学习的热平衡的知识后,就有学生考虑是不是加热不均匀的问题,通过讨论,最终使用了水浴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结论与课本基本一致。这就是运用来探讨新知识新方法,在探讨中学生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学习物理之前,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有了观察的经验和训练,物理课应该使他们掌握得更好一些。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兴趣。很多孩子是怀着深切的期望开始学物理的,他们从日常观察中积累了许多问题,期待在物理课中找到答案。能及时给学生满意的解答,会有利于保持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兴趣。但多数情况是限于知识准备不足,不能及时解答。这时当然可以说要在学过什么知识以后才能解释。可是,这样的话,一个学生连听几次,观察兴趣就会降低。如果改变一些方法,鼓励和指导学生继续从哪些方面深入观察,作好记录,同时说明所观察的事物跟哪部分知识有关,现在的观察对将来的学习有什么好处,效果可能好些。更可取的办法是教师争取主动,给全班或个别喜欢观察的学生布置观察作业,观察跟讲到的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技术设备以及人们的某些活动等等。课本在某些课题后面设置了一些观察性的题目,教学时可以根据情况提前布置给学生。 学生的观察兴趣,最初是出于好奇,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遇到新鲜东西、新奇现象舍不得走,要看个究竟,这种出于好奇的观察兴趣是不稳定的,只满足于表面了解。物理课应该把出于好奇的观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观察。所谓有目的的观察,不只是有明确具体的观察对象和要求,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懂得观察是人类研究客观世界规律的基本方法,而在观察中注意分析、比较,寻找各有关因素之间的联系。

二、)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转变

单一的教学模式只会令学生厌烦,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以“情”为经,将被淡化了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要素重新确定为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价值观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在教学应有的位置上;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环境的创设,拉近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途径。

例如:在讲摩擦力一节时,主要介绍两种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等,其中静摩擦力的的大小和方向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总结时再举用水平力推桌子没有推动的例子,就没有新意,不能再引起学生的兴奋。因此设计了用水平力将一本书压在竖直墙壁上的例子,提问:“如果对书的压力逐渐增大,书受的摩擦力如何变化?”这一问回答错误最多的是:“因为f =μN,N增大,所以f也增大”。至此可借题发挥:“增大后的摩擦力必大于书的重力,那么书将沿墙攀登了?”学生听后哈哈大笑,自知出错,而后兴奋、思考,变信口回答为主动探索。

《温度计》一节课,先演示用温度计的玻璃泡绑上一小团棉花,并粘上酒精,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变化。利用这个实验把学生的观察力吸引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然后介绍温度计的有关知识。再如,《压力和压强》这一节课用两块和物理课本一样大的木板,一块钉上一根钉子,另一块钉上8排6列的同样的钉子,准备两个气球、一块砖,把这两个气球分别放在钉子上,用砖分别压在两个气球上。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学生发言:“一个被钉子刺破了,一个没破。”老师进一步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时全班学生眼睛发亮,被这个实验紧紧吸引,他们积极思考导致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在哪里呢?是不是老师在表演魔术呢?同学们议论纷纷。在学生欲知不能、欲罢不休的时候,教师顺其自然引入压力和压强的知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寻找答案。既引发学生寻找答案的欲望,又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理解知识的能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目的。

(三)由重知识学习向重能力培养转变

现在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后,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而新教材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

我在物理教学中 尽可能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有许多抽象的物理概念难于理解,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观察,更深入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定律。所以尽可能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学生能亲自动手,增加感性认识,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如教学压强概念,除做课本的演示外,我要求学生“把长方形铁块放在沙子上,分别平放、竖放、以及平放时加砝码,观察铁块陷入细沙的深度。”进而让学生讨论压力一定时,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产生的效果还跟压力大小有关。教学“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学生很难理解,我在教学时除了分析一些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事例外,还发弹簧秤和钩码使学生随堂实验,要求同学们先把钩码挂在弹簧秤上,使钩码静止不动,测出钩码重量,然后把弹簧秤加速上提、减速上提,让学生观察弹簧秤的读数,通过比较,真正认识到“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现象。这样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增强了能力。

五、教学策略的变化

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总之能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这是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改革,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热点推荐

上一篇: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web前端工程师简历(专业20篇) 2023年篮球课后延时服务方案(优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