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走农业现代化道路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走农业现代化道路

小编:

摘要:城镇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农村发展的目标;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剩余人口;城市居民;劳动生产率;小康社会;城镇化道路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和现代化进程,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农业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可靠、稳定的生活资源,工业等部门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依赖农业,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起着支撑作用。我国有近8亿农民,他们是否参与现代化建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只有改变广大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才有可能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小康。

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关键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包括三个方面:

1城镇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农产品,特别是粮棉等不具有优势的大宗农产品,在进口量不断加大,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的情况,必然受到冲击,有相当数量的农民从粮、棉这些领域退出,寻找新的就业机会。部分农民来到城市,同城市融为一体,他们就业的地位发生根本转变,由于机械化、现代化劳动生产率提高,原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剩余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

二、三产业,他们的身份也由原来的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这种转变,使他们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大安市的农民,最近几年开始离开土地进城、进厂、进店,他们通过工业进园、商业进场、建筑进城、劳务输出等,逐渐变为城镇居民,他们中有些成了城市中的上班族,有些在自办企业中自行经营,有了可观的收入。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就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农村发展的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种植优质特色产品,做到高产高效,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来实现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要充分发动农民群众,组织农民群众,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挖掘智慧,群策群力,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怎样走上富裕之路,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把美好的理想变成可见的现实,同样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不但需要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的指导,更需要农民的内在动力,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要让农民树立自我发展意识,能自觉解放生产力,摒弃小农经济思想,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和竞争意识。鼓励有经济实力的农民把手中的钱拿出来,投向发展,动员一些企业支援农业发展。

联合乡大力发展玉米、水稻种植,建设了明亮的新房舍,道路宽阔,水电充足,通讯、电信快捷,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为了使农民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型农民,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坚持好的风俗习惯,提倡科学文明、知法、懂法、守法,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3 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概括起来,有两大重要举措:一是加强农业科技进步;二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商品率,提高整体效益,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技不断进步,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大,农业的综合国力也突显出来。粮食生产已稳定达到4.9亿吨和肉类6000万吨的水平。应该说,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基本上走出了短缺经济,开始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这种历史性的大转变,标志着农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建设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使城乡差距不断减小,过去农村是以温饱为主,现在逐步过渡到小康,小康的范围也逐步由局部到全面扩展,最终在全国实现共同富裕。

热点推荐

上一篇:发展休闲旅游农业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