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让美走进高中历史课

让美走进高中历史课

小编:

让美走进高中历史课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学校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教师用美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内容,重新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以艺术化的手段提高美学修养的责任,从而使受教育者在智能结构、情感结构和意识结构三个方面得到平衡、协调发展。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捕捉美、体验美、发掘美、理解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

1.历史与现实交融,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第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感悟思想之美。比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仁政思想在今天的以德治国中的应用;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法治思想在今天的以法治国中的应用;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在今天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中的应用等。

第二,在课堂外,可以举办一些文学艺术作品欣赏活动,让学生从历史的视角赏析文学艺术作品,感受文艺美。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学遗产: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汇聚成了古典诗歌的条条巨流;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八大家之作,架起了古代散文的道道彩虹;从《三国演义》到《红楼梦》,形成了长篇小说的座座高峰;从《窦娥冤》到《桃花扇》,铺就了传统剧目的块块基石。鸿篇巨制,美不胜收。学生徜徉在这些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中,可以丰富知识、陶冶性情、提升审美能力。

第三,在主题班会上,可介绍著名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观。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美善关系问题上就提出过具有深远意义的看法。如《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这里孔子首次将美与善区别开来,看到了美与善的矛盾性。他认为,美不同于善。因为从善的观点看是完满的东西,从美的观点看卻可能是不完满的。美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尽善并不等于尽美。不过孔子又认为,美同善相比,善是更根本的。美虽然能给人以感官的愉快,但美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即具有善的内涵,才有社会意义和价值。因此他主张既要尽美,也要尽善,美与善要实现完美的统一。

2.教师通过美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历史的意境。

教师是学生审美的领路人,讲课过程中,该亢奋时,教师要昂然动情;该悲壮时,教师要慷慨淋漓;该委婉时,教师要和风细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历史、受到历史教育,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如在讲授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内容时,教师应以深沉而凝重的语言讲述日军犯下的滔天大罪:铁丝网密布的无人区、灭绝人性的活人细菌试验、尸骨累累的万人坑、含泪悲泣的慰安妇,以此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切齿痛恨和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在教学抗美援朝内容时,宜用雄壮的语言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以雄赳赳、气昂昂的语势强调这场正义战争的胜利,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让学生在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深深地感受到历史体现出来的美感。

我们之所以重视历史教学中美的呈现,因为美学教育意义重大:

第一,通过美学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促使其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第二,通过美学教育,能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第三,通过美学教育,能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使学生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弘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不畏强敌、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第四,在智能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不但能提高智能的发展,而且能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可以使受教育者取得一定的自由驾驭知识的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形成更加明确的选择意向和目标。

历史课的美育方式

多种多样,随着社会和教育越来越多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历史学科的美育会越来越多地在学校教育中得以实践。美的课堂教学能给学生以安全、和谐的感觉,能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提高课堂效率。让美走进历史课堂,相信历史教学一定会有一片新天地!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析小学德育教育中以生为本教学策略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寒假开学作文字(优秀三篇) 2023年每日工作计划微信汇报格式(优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