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让历史课成为学生心灵的圣殿

让历史课成为学生心灵的圣殿

小编:

摘要:教育是辛苦的劳作,劳作时我们便是一支管笛,时间的低语通过心化作音乐。当我们带着爱工作时,我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美合为一体。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师;学生;心灵美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既感知着青春的美好,也深感当今学生心灵的脆弱和越来越多的自我自私。身为历史教师,渴望以自己的三尺讲台来对学生进行信手拈来的心灵美的教育。心灵美教育既是感性教育、又是人格教育,它在培养人格方面,都起着其它教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可以用如涓涓细流般的温暖语言来灌溉学生的心灵。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心灵美的教育呢?我认为,历史课中的心灵美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实施:首先要善于发现历史学科教学中的真善美的因素,实现教学过程的美的升华;其次是建立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心灵美的教育落到实处。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蕴藏着丰富的心灵美因素,恰到好处地利用它们,不仅能够“寓教于乐”,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会对学生的整体人格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蕴涵着哪些心灵美因素?以及如何发掘和运用它们呢?

在历史教学的内容中存着先进人物的思想美,先进文化的精神美,民族精神的传统美,英雄人物的人格美等等。此外还有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的语言美。

历史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既要善于发掘,还要科学利用。

首先,应当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发掘历史教学中的美育内容,抓住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历史教学中总要涉及到一些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物。在这些人物、事件和文物中往往蕴涵着丰富多彩的审美因素,可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就要考虑如何利用历史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之中可供美育的因素来引导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

例如,我有一年在班主任工作中遇到一个十分棘手的孩子,他成绩优异,恃才放旷,言语中经常流露出对周围的不屑,属于典型的有学养无素养的孩子。人格问题特别突出。对老师缺乏尊重,对同学傲慢,多少次我为了和他谈心而觉得心力交瘁。一次,我恰巧在班级听见一个女生向他咨询某某大学怎么样,因为他自认学习成绩好,故而平时总是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各所大学的资源,那名女生是抱着谦逊甚至崇拜他的心情来向其询问的,只见他一脸不屑的说的一句:“你学习也不好,研究这个大学有什么意义?”那脸,那语气,我在一旁觉得内心寒凉,一个本应青春美好单纯善良的年纪,一个本应在重重课业负担外珍爱友情的年纪,如何能说出如此刻薄的话?我为我们的教育会遇到这样的孩子而觉得惴惴不安。恰巧,那段时间我们正巧要讲授“希腊先哲的人文精神”一课,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这以堂课,我要为这个刻薄到了可怜的程度的孩子而设计:教学中,我仔细分析了人是万物的尺度,接下来,我讲述苏格拉底的“知识是美德”便容易得多了,我饱含深情的说:我们要获得知识,成为智者,不是为了可以随意用自己的优秀来沾沾自喜并肆无忌惮的伤害他人,知识是为了让你懂得善良和感恩,懂得美好与期待。真正的优秀,是懂得知识之外,还有善良和素养。此时,从那个男孩的神态中我看见了震动。

再如,在学习“罗斯福新政”一节时,我想,如果从史学角度,这是一节规矩严谨的知识课,如果不注意心灵教育,便会就事论事把罗斯福新政描绘成世界经济史上的一次改革活动;但如果从心灵美的角度出发,对人类在危机中表现出来的坚强的意志,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进行形象性的描述和赞赏,分析和评价,不仅可以使新政的历史“复活”,使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到摆脱危机的艰险,而且还可以汲取到我们学生最需要的精神――坚强!

这堂课,我从危机爆发的经济窘境入手,让学生分析应临危不惧的拿出怎样的措施,再展开评价。

最后,我小结是这样讲的:我们所不得不畏惧的唯一东西,就是畏惧本身,这种难以名状、失去理智和毫无道理的恐惧,麻痹人的意志,使人们不去进行必要的努力,它把人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面对恐惧和困难,我们不妨抖落一身的灰尘,踏上去,便成为了台阶。

我发现,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光芒,这堂课,让他们学会了勇敢坚强,也学会了珍爱集体。

由此可见,在历史教学的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可供我们进行心灵美的教育,但关键是需要教师去发掘、开发,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通常情况下,教师掌握的可供德育的内容整合得越精到,语言越具备渲染性,魅力,心灵美的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对学生个性人格的影响就越明显。把他们的认识与情感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在愉悦的心境中发展潜在的能力和陶冶个性心灵的过程。

没有读者和观众的积极反应和共鸣,任何艺术创造都是难以为继的,艺术品的价值也是无法最后实现的。所以,艺术家总是把艺术接受者当作朋友,平等地与他们进行对话。他们需要了解艺术接受者的需要、能力、观念和潜能,尽可能把一己的表现与艺术接受者的内心联系起来。这种艺术交往的审美精神应该在历史教学的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应充分走进学生心灵,感知他们成长的脆弱与孤独,了解他们的无助与热情,才能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开启他们的心扉,与他们真正实现心灵的沟通。在此基础上,历史教学中的艺术魅力和德育的感染力才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才能充分接受教师的教育。

我总是坚信,教育就是当学生离开校园,他可能忘记所有的知识,但是身上已经成为烙印的品德,是我们教育永恒的记号。这钟烙印,应该叫做美好的心灵。

教育是幸福的,云的光彩、风的摇曳、学生的青春――需从中体味无上的甘露。为了微妙的幸福,我热爱微妙的辛苦。让我们用爱的教育,给学生美的心灵,让他们在青春的换日线上,联系爱与飞翔,张开双臂,丈量梦想!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析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主人公杨晓东音乐唱段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发展对象结业培训个人总结 2023年工作总结的工作流程(模板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