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高校要实现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的有机结合

关于高校要实现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的有机结合

小编:

"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 依法治校 以德治校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要把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有机统一起来。实施依法治校要树立和强化法治观念、宪法和法律观念、依法行政观念;做好法制宜传教育工作、规范性文件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工作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行以德治校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加强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是相辅相成的。

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这一治国方略载人宪法,变成国家意志。

新世纪伊始,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又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他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思想的又一大发展,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补充。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对于办好社会主义高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等学校必须坚持依法治校,这是高校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步骤。

高等学校实施依法治校,首先必须加深对依法治国、依法治校重要意义的认识,更新观念,增强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当前,高校师生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着重树立和强化三个观念。

一是法治观念。通观中国和世界政治史,法治和人治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根本对立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方略。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保证人民群众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法定途径和程序及形式,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各项事业在社会主义法制轨道上顺利发展。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l](P136)这两个“不改变”,应该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法治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它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全体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利益。而人治则是领导者个人说了算,体现的是个人意志,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人治的突出特点是领导者(统治者),个人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权大于法。在我国,虽然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虽然已进行了三次五年法制宣传教育,但因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漫长,而封建社会的政治史基本上是人治史,人治传统浓厚而顽固,加之“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两个反党集团搞个人迷信和个人崇拜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故在相当一部分国民头脑中,人治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有些人的头脑中甚至根深蒂固。这种人“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l〕(P146)这固然与法制不完备有关,但也是人们头脑中“人治”思想在作祟。真正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师生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转变观念,坚决摒弃人治思想和行为,牢固树立法治观念。"

二是宪法和法律观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首要的是依宪治国。宪法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违宪是最大的违法。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对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都具有强制约束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脸」(邢2)高校领导和师生必须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观念,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三是依法行政观念。依法行政是现代法制国家对政府行使行政管理权力的普遍要求。没有政府的依法行政,整个国家的法制建设将会失去重要的支撑和基础。国无法不治,政无法难行,民无法难为。依法行政是现代法制的最基本内容。高等学校担负着部分行政管理的职能,各级领导和管理干部都必须树立和强化依法行政观念,在行使行政管理权力、实施行政管理行为时必须以法律为根据,依据法律规定的要求和程序管理学校各项事务。一切行政管理行为都必须于法有据或于法不悖,坚决杜绝一切违法行政、违法管理的行为发生。全体教职工和学生也应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对学校的行政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民主监督,确保各项管理行为在法制轨道上健康运行。

高等学校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还必须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必须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我国迄今已在全体公民中进行了3次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

应该说,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分子集中、文化层次较高的单位,法制教育取得的成绩就更显著一些。但是,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由于“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所以,我国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从总体上讲同现代法制国家对公民的基本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种状况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于高校。新世纪伊始,国家开始实施第四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高校应积极落实之,发挥自身优势,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重点抓好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经济实体经营管理人员和青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要继续深人学习宪法及国家其他基本法律法规,特别要认真学习专业法律法规,要采取集中学习讨论、自学、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分层次进行辅导以及观看法制教育电视片、举办法律知识考试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法制教育效果。高校学生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对象,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教好学好法律类课程;另一方面还要组织学生经常性地学习民主法制理论和有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深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和学校的法制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实现由增强法制观念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由一般地强调学法、用法向全方位推进依法治理的转变,使高校师生成为学法、懂法、守法和护法的模范。

二是要做好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工作,保证管理行为合法化、规范化。按照依法治校的要求,各高校必须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保证内部管理行为的规范性和有章可循;这些规章制度必须于法有据,内容不得与宪法和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对以往制定的此类文件,要及时进行清理,若发现有与宪法和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内容,必须删除或修改。内容大面积或严重违法的内部文件,必须立即废止,规范性文件要整理配套。与此相应,学校内部的管理行为也必须有法律根据,依法进行,对师生的管理决不能妨害师生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对于违法犯罪行为,应按法定程序通过司法途径予以处置,要坚决制止于法无据的乱办班、乱收费、乱发文凭以及乱罚款等现象。高校要在宪法和法律的限度内,给师生最大的自由空间。

三是要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要加强对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教育及遵纪守法、安全保密等方面的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要加强治安防范工作,防患于未然。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各级领导和全体师生都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意识,切实做到“部门包职工,领导包群众,院系包学生,家长包子女”。要发动和组织群众,群防群治,提高对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整体实力。要主动配合所在地区公安机关搞好校园周边地区的综合治理,门前实行“三包”。通过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减少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发案率,为高校稳定、改革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高等学校在实施依法治校的同时,还必须辅之以以德治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培育“四有”新人。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江泽民同志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引我们认真做好以德治校,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

高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四有”新人为根本目标,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师生树立并巩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提高师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责任感,提高师生的道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为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的贯彻执行,为高等院校的稳定、改革和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以及革命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教育;心理

健康教育等。根据以上具体内容,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要求应是:

第一,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在当前特别要加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教育师生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则、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把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特别要在“进头脑”上狠下功夫,并积极作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

第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具体地说要加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方针政策教育,结合进行国情、省情教育,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树立和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这个共同信念包括相互关联的两层含义:第一,坚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正确的道路;第二,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伟大胜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共产主义信念。

第五,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的道德素质。道德,既有时代性和阶级性,又有民族的共同性和历史的继承性。加强道德教育,首先要加强基础道德教育,这是德育的奠基工程。要教育学生从“修身”做起,学会如何做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尊老爱幼、扶弱济困、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团结互助、见义勇为、谦逊有礼、克己让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谈吐儒雅、举止有度、从善如流、嫉恶如仇、热爱祖国、乐于奉献、富于爱心和同情心,以及“知耻”、“慎独”等优秀的道德传统,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之发扬光大。教职工要做修身的表率。

在此基础上,要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教育师生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规范。还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强化师德教育,把爱心献给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联系专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爱岗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教育学生热爱专业,发愤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同时,针对不同对象进行家庭美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要在校党委的领导下进行,各级党组织和行政管理部门层层负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工会、妇联以及政工干部、政治辅导员等在思想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两课”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同时要注意主渠道和多渠道相互衔接、相互配合。教职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言教与身教并举,身教重于言教。要把广泛性要求和先进性要求有机统一起来,把普遍性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寓教于管、管即是教。

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结合既有客观的可能性,又有现实的必要性。

首先,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共同点决定了二者结合、相辅相成的可能性。从社会作用上讲,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二者都是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并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同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既然二者的基本功能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那么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就有着客观的可能性。

其次,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又决定了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必要性。二者的区别主要有如下几点:其一,二者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法律具有强制性,而道德没有强制性,这一点是法律的优势。法律作为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作为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靠国家机器的强制力发生作用。而道德,则主要通过教育、示范、传统习惯、社会舆论的监督和人们自觉的信念等发生作用,对公民没有强制力。因此,治国治校首先要依靠法律。其二,在阶级社会中,在一个统一的国家中,法律规范是统一的,具有统一性。这也是法律的优势。而道德规范尽管也有民族的共同性的一面,但也有不统一的一面。同一社会中不同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会有各自不同的道德规范和善恶标准。既然如此,治国、治校,首先要依靠法律,用统一的法律强制性地约束人们的行为。其三,道德起作用的范围比法律广,这一点是道德的优势。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从时间的纵坐标上考察,法律规范只存在于有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的历史时期,它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在漫长的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只有道德在维系着社会秩序。将来阶级完全消灭、国家消亡,人类社会进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后,调整社会关系主要依靠共产主义道德,法律将退出历史舞台,随阶级统治和国家一道消亡。二是指,从空间坐标上考察,即使在阶级社会中,在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并存的条件下,道德起作用的领域也比法律广。社会生活是无限丰富多样的,人们的行为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再完备的法律体系也不可能对人们的一切行为方式作出统一的规定,法制起作用的领域毕竟有限,需要道德规范作必要补充。道德,作为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调整人际关系和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非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可以说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作用范围比法律广得多。违法的行为固然会受到社会主流道德的谴责;而有些并不违法的不良行为方式,法律无

法制裁,道德却可以评价、谴责。因此,治国、治校光靠法律是不行的,还必须以道德作为必要补充。

要言之,对社会成员而言,法律在本质上是他律,道德本质讲是自律。只有把他律和自律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扬长补短,才能全面有效地规范人们的行为,才能治理好社会主义高等学校。

〔参考文献〕

[2]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R].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高校“两课”教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保险师心得体会800字 保险心得体会(优秀7篇) 最新感恩教育班会记录小学三年级(汇总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