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以德治校,以德育人

浅谈以德治校,以德育人

小编:

"

论文关键词:以德治国 以德治校 以德执教 以德育人

论文摘要:践行“以德治国”基本方略,是当今高校管理直面的现实课题。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重要阵地的高等学校,必须坚持以德治校的方针,以德执教的原则,以德育人的目标。

新世纪之初,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阐明了在治理国家中坚持以德治国的重要意义,它是我国经济和社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所制定的重要的治国方略[1]。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重要阵地的高等学校,践行“以德治国”,就必须坚持以德治校的方针,以德执教的原则,以德育人的目标。

一 践行“以德治国”方略,坚持以德治校方针

高等学校作为“科教兴国”的生力军,不仅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场所,而且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这就决定了高等学校必须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但是,由于受国际大环境和国内经济转轨过程中消极因素的影响,高等学校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一是重经济效益,轻质量保障。在国家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新形势下,纷纷扩大办学空间,忙于上规模、上层次、上效益,其结果是学生人数剧增,知识水平和思想素质相对偏低,给教学和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是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在具体工作中,有的高校把教学、科研作为硬任务、硬指标抓,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把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建设作为软任务、软指标,只是满足于一般的上传下达,简单的布置。在晋职、评优等工作中一味地追求教学和科研成绩,作为硬条件,而思想政治表现只是作为软指标,可有可无或仅供参考。这种导向致使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建设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状况,以至于出现教师和学生思想混乱、精神空虚、道德失范甚至违法犯罪的现象,有的学校曾经成为“法轮功”跟随者练功、授法的场所……,高校这块圣洁之地也变得“净土不净,清水不清”了。这些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高校的领导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践行“以德治国”方略,坚持以德治校方针。第一,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江泽民总书记所提出的那样,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和教育家,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贯彻落实具有可靠的组织保障。第二,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建设放在首位。《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若干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加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各高校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建设放在首位,并采取有效措施贯彻落实,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建设抓好了,才能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第三,要加强阵地建设。高校的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加强阵地建设,要坚持不懈地抓政治导向、理论导向和政策导向,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努力把高校建成宣传科学理论、传播科学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2],决不给错误思想和道德垃圾提供滋生的土壤。

二 践行“以德治国”方略,坚持以德执教原则

在高校践行“以德治国”方略,还必须坚持以德执教原则。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而且是最重要的职业道德[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说明教书和育人是教师的双重职责,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高校的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课程是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手中掌握着学生的未来、国家的未来、人类的未来。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对教师职业和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是至高无上的,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目前高校有少部分教师由于受不良思想的影响而存在几种不良倾向。一是重业务水平提高,轻政治理论学习。有的教师认为业务是第一位的,它关系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了业务就有了一切,而思想、政治、师德则是第二位的,因而有一种“一心一意搞业务,两耳不闻政治事”的倾向。二是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轻教书育人工作。不少教师片面地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则是政工干部和管理人员的事情,因而对学生的思想问题不闻不问,一推了之。三是重实惠索取,轻奉献敬业。个别教师盲目地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工作讲报酬,奉献讲代价,一切向钱看,以致出现有的学生“花钱买分数”、“钱分交易”等丑恶现象。这种现象玷污了教师的职业信誉,严重地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各高校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首先,要以德执教。"

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高尚的教师职业品德。其次,要依法执教。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和《教师法》,明确教师的法定权利,自觉地履行法定义务。最后,要以身执教。要大力弘扬江泽民总书记所倡导的“五种精神”,用自己的言行去实践和履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行为准则,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作风正派、业务过硬、为人师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 践行“以德治国”方略,坚持以德育人目标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育人,践行“以德治国”方略,就必须坚持以德育人的目标。21世纪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重任,他们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我们要从培养具有代特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有社会责任心的创新型人才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于受西方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加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经济成分、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等都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5],这些势必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大学生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倾向性问题。一是国家观念、集体观念淡化了,个体意识、独立意识增强了。二是奉献精神、互助精神淡化了,功利意识、索取意识增强了。三是远大理想、精神支柱淡化了,自我设计、拜金意识增强了。导致出现“高学历、低能力”,“高教育、低素质”的畸形发展现象。因此,要大力倡导“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观念,抓住一条主线,即以“三个主义”、“三观”教育为主线,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突出两个核心内容,即理想和信念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去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心和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从养成教育抓起,严格管理,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二是要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提高他们鉴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创造和提供多种实践活动机会,使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力得到锻炼、思想受到教育、道德素质得到提高,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最终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践行“以德治国”方略,就是要十分重视德治与道德教育在治国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德治应有的社会功能,加强道德教化[6],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和造就适用形势发展需要的高级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3]王玉.德治·三德·反腐败[J].党风廉政,2001,(6):17~18.

[4]刘永琴.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 2001, (10): 81~85.

[5]杨大容.论以德治党的内在性和现实性[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3~46.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未来电视台摄录设备分析(1)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