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有限主导——合作共治”:高职院校治理模式的新路径

“有限主导——合作共治”:高职院校治理模式的新路径

小编:刁柏青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十分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的发展紧锣密鼓地加快脚步,现今社会如同宇宙中巨大的漩涡,极力渴望吸收能够适应现代化的优秀人才,因此众多高职院校不断规模扩建。我国学生为适应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模式,在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和与本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适应高度重视实务知识的演练,以强化职业技能,而国家也在想尽对策以期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以实际能力为基本点,技能全面的复合型人才,诚切的希望各类高职院校竭诚地向社会输送大批具有专业知识,拥有较高实际工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追求有内涵的发展路线。虽然每所大学不尽相同的内部制度而导致不同学校衍生出各不相同的发展途径,但是各类高职院校都在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改革方案,朝向更科学更合理的内涵发展道路前进。工业革命的兴起意味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建立,与其他欧美等国家相比,我国的起步时间较晚。21 世纪的到来,让社会迅猛发展,而我国的高职院校治理模式还存在诸多的矛盾,没有完全契合时代步伐。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尚未找到准确的发展定位,学生培养模式较为落后,与毕业后的职业需求仍然有着很大的差异。高职院校确立建设的,具有职业特色的规章及制度在实施和推广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漏洞。尽管高职院校设立了激励机制等相关制度,同时也有对广大师资实行绩效考核分配的要求,却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充分说明在高等职业学校中机制不健全,不作为现象横生。

我国政府在高职院校中投入的资金有限,高职院校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这一现象直接导致学校在教学硬件和软件建设上没有达到与社会需求相等的目标,高职院校不仅有外患,还存在令人担忧的内患,高职院校内部日益严重的弊端滋生,高高在上,威严不可侵的行政权利,让大部分的实质权利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管理决裁者紧紧抓在手里的执行力严重忽略了高等院校这个组织的特殊性,致使脱离了本该与学校不可分离的基本群体,代表学生、老师的学会、工会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无法解决双方的矛盾。

高职院校的治理条件是以构建学术权力为主体,把培养人才作为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治理核心一定要以教学、科研方面为重点。

二、高职院校的治理模式

根据目前的基本国情来看,首先要从根本上把握国家领导人的办学宗旨,理清发展方向和明确建立保障制度的目标。其次要形成多元化的评价运行机制,多样化的管理方案,多方参与的研讨制度,从根本上改善治理结构,创新治理模式。我国现行的高职院校在治理管理中仍然存在了诸多与现代社会发展不适应的体制,所以在高等院校中大刀阔斧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积极建立高效的大学管理模式,为教育事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有限主导

增强高职院校在管理上的开放性,改变单一垄断的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决策各项行政命令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使社会上的办学直接组织者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到高职院校的管理当中。在高职院校里建立理事会制度,大力开放办学程度,其中议事会的成员要有一半以上来自高职院校管理结构的外部,共同制定高职院校的章程,巩固内部治理结构,分化过于集中的高职院校治理权利,让管理者明确知道,管理者的责任并非一味的控制,而是集思广益,开源治之。

(二)合作共治

高职院校的治理要求调动与大学利益相关的各方力量,集合多种思想的交流,共同为高职院校的治理作出贡献。实现高职院校在公共事务上的群思、群策、群力,在日常教务中,高职院校只适当的处理内部常规事务,在其他重要的事务上做到共同合作,让其他的治理主体也积极地参与进高职院校的各项活动当中。与此同时,尽心尽力的协助政府,做好高职院校的相关活动建设。

共治性是指各治理主体全部主动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各项活动中,并不是政府的行政命令的迫使。与此同时,共同治理还可以充分的调动大量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性组织、各界校友的参与积极性,成为教学硬件和教育软件的有力提供者,还能够极大地扩宽高职院校的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

(三)治理模式的创新

有限主导,合作共治,是高职院校治理模式的新路径,政府应该大力提倡破除教育单向度管理的陈旧模式,积极邀请教育管理界的专业人才,共同商讨高职院校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今后要走的治理之路,进行整合归纳各类治理力量,使高职院校的治理模式走上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结语

各大高职院校应该做到总结治理模式的经验,借鉴治理模式取得成功的高职院校的成功案例,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有变通性的融入到治理活动当中。建设完善高职院校治理模式的新路径,让为社会提供众多高等人才的高职院校有更好、更大、更符合当代发展规律的治理模式。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中职学校分层次教学模式改革的行动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