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大学生逆反心理透视及预防矫治措施

大学生逆反心理透视及预防矫治措施

小编: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逆反心理 个体心理

论文摘要:两课教师及专职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施教中,普遍感到当代大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现象,为此,本文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概念和表现开始详细透视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预防与矫治青少年逆反心理的途径。

一、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概念和表现

(一)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概念

逆反一词,来源于英文negativism,意思是“反对癖、违拗、抗拒症”之意。在80年代,我国学者最先引用了逆反心理一词。发展心理学把其定义为“人生的某些阶段中,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性、不协调性或衰退性,所表现出的某些被认为违反常规的心理和行为。”,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逆反心理在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思维、情感、个性以及行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可以称之为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是大学生受到群体、社会或其他人的压力后,对其价值取向不予评价而表现出的不满或反感,甚至不考虑原因、后果而采取的对抗行为。

(二)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大学生期的逆反较多,逆反心理是大学生的重要心理特点。具体地说,大学生逆反心理在学习、生活中主要表现如下:

1、对传统观念的怀疑和否定

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理想、教育、价值、审美、道德等观念中的传统内容表示不同程度的怀疑。

2、对正面宣传和榜样人物的反向思考

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学校、社会的宣传表现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怀疑榜样人物的动机,以社会上的某些个别不公平现象否定全部的正面宣传。

3、对不良倾向的认同

在有些大学生中,打架斗殴被视为有胆识,无视纪律、我行我素的人被奉为偶像,而对乐于助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形成正不压邪的局面,对不良倾向产生盲目的认同。"

二、透视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导致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许多学者曾从不同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本文主要从个体心理生活的动荡不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同辈群体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的相互感染四方面进行分析。

(一)个体心理生活的动荡不安、适应困难

大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处于迅猛发展。在生理上,大学生身体发育已进入第二个高峰期,身材变得高大,性成熟接近成人,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但由于性腺激素分泌影响了脑垂体功能,从而使原来较为平衡的神经过程变得不平衡,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导致个体对外界刺激表现出高度的易感性和情绪的易激动性,偶遇挫折,就会产生强烈的不适应及抵触情绪,从而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生理基础。

在心理上,随着个体生理的相对成熟及所处环境的变化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逆向思维的逐步形成、掌握,这为其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与此同时,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对社会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特别关心社会现实生活。但由于其缺乏政治经验、生活阅历和组织管理能力,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导致其在是非面前产生困惑或对家长及教师的说教置若罔闻,加上受不良情绪体验及“经验”的影响,他们常常会盲目地拒绝他人合理意见,产生一种与正常情况不同的逆向反应和强烈的抵触情绪,从而为逆反心理与行为的产生提供了主观背景。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不能身体力行,身教言教差;有的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独断。这无形中给子女造成一种心理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大学生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其“自尊心”、“独立性”就会受到创伤,从而导致孩子对家长所进行的一系列说教产生抵触、逆反等心理或行为倾向。

(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

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有相对多的自由时间,在大学教育中,即使是专门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和“两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对他们的能力、成绩和努力不能全面的认识。不仅如此,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常常局限于作报告、听报告、写思想汇报的简单方式。这种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的教育、管理方式,使大学生与教师在认知结构上、思想感情上、道德观念上产生偏离,逐渐形成逆反的观点和看法。

(四)同辈群体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的相互感染

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它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同辈群体的社会化影响也日益增加,这种影响在青年时期达到顶点。绝大多数大学生生活在这种同辈群体中。在同辈群体中,大学生不仅需求、兴趣、面临的问题相近,而且彼此间平等、感情相通。因此,同辈大学生彼此间在价值观念、行为倾向方面最易产生认同或达到相互转化与感染。因此,在教育实践中,不可忽视同辈群体对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影响作用。"

三、预防与矫治大学生逆反心理的途径

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其心理不成熟、适应困难的一种表现,虽然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社会化水平的提高,这种心理会有所缓解,但个体如果长期处于逆反状态,会形成狭隘的心理定势,不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也会给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许多困扰。因此,要合理、正确地预防与矫治其不良逆反心理与行为的产生。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

一方面重视大学生的“成人感”,尊重他们的“独立性”,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与大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在活动中给以必要而及时的监督指导,以便使他们对自己的成熟度有一个客观、冷静、切合实际的认识,从而促使其心理尽快成熟,达到预防和避免其逆反心理的产生。

(二)建立家长与大学生之间的信任

大学生已经离开父母在学校里进行相对独立的生活,家长应该充分信任大学生,认真聆听他们的心声,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和其进行沟通,在相互充分依赖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全新的信任关系,奠定克服逆反心理的基础。这是纠正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关键。

(三)优化学校教育工作,切实改进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纠正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要防止那种与社会相抵触的不良情绪和状态。因此要注意学校规章制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内容要实事求是,思想工作的方法要多样化,教育的内容要“实”,教育方法要“活”,变空洞说教为寓理于事,引导学生多参加文体活动,缓解紧张情绪,以便学生能够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客观的评价。

(四)重视对大学生同辈群体的指导工作

既要对大学生的同辈群体及其活动及时进行了解、指导,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同辈群体对青少年顺利进行社会化的积极影响;还要花费一定的精力解决已经出现的不良同辈群体的问题,特别要下大功夫,对同辈群体中的“领袖人物”、“团体头头”以及与老师对着干的学生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实施有效的控制与指导,是防范青少年逆反心理和不良风气滋生、蔓延的有效手段。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论高校广播影视类专业的艺术教育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弘扬工匠精神心得体会优秀 赞美祖国我爱祖国演讲稿(通用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