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论矫正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多维路径

论矫正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多维路径

小编:

"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 逆反心理 心理教育

【论文摘要】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障碍的表现之一,特别是大、中专学生,这种表现较为突出,也较为强烈。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讲,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是多方面的,有遗传的先天因素,也有后天的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但不论是哪种因素,都要正确面对,以平等、民主、真诚、关爱的方式去接纳他们。

逆反心理是指一种较稳定的认识、情感和意志行为倾向,这种倾向是因各种刺激产生与众不同、与常态相对立的心理反应。它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它对大、中专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进步起着极大的消极作用。这种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虽为数不多,但其负面影响力颇大,不仅直接关系到这部分学生的前途,而且对全体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甚至对整个社会风尚都有影响。

一、逆反心理的表现

1.独立意识强烈。学生往往认为上了大、中专学校,就已经长大成人了,可以独立了,对那些传统的家教十分反感,对老师及长辈的批评教育也表示出反抗和抵触。他们希望家长、老师重视自己的独立性,不要过多地干涉自己的行为。

2.情绪感情对立。对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和组织纪律的教育认识偏颇,易感情用事,盲目抵制。对正面的思想教育不感兴趣,普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与自己的学习无关,不愿把注意力放在“空洞”的说教上,不愿受行为规范、道德要求和纪律的约束,厌倦学校生活,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不乐意参加,不关心集体,我行我素,随意破坏纪律和影响集体荣誉。

二、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I.学生年龄偏小。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正是学生生理上基本成熟,认识、情感、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出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他们倾向于追求自己欲望的满足,愿意独立地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对别人提出的思想观点,除非有很强的逻辑论证、有事实依据,他们才会相信,否则一般是不轻信,不盲从的。在他们中间对许多道理似懂非懂,喜欢拿书本上的理论与现实简单地对比,不能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逐渐对空洞的说教产生了逆反心理。

2情绪波动较大。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儿童,要求成年人包括父母、老师在内要把他们当大人看待,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并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关系。他们更希望他人能尊重自己的权利与人格,然而他们不久之前毕竟还是孩子,许多家长、教师的观念还来不及或不愿转变,仍把他们当成孩子看待,对于他们的烦恼、要求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给予积极引导,于是,青少年因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自然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特别是把教育者的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管、卡、压”,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损伤。若遭到别人蔑视、嘲讽时这种反应就更加强烈。有时甚至为了维护自尊,明知道不对,也不愿认错,最忌讳在众人面前揭他们的短处。这种主观愿望的体验与客观显示之间的矛盾发生冲突,且贯穿于这个时期心理发展的整个历程。他们易感情用事,易走极端,易用感情代替理智,因此,兴奋与抑郁交替出现,希望和绝望交织变换,积极和消极相伴而生,逆反心理随时产生。

3.家庭不良影响。①家庭成员存在着某种恶习,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②学生的不良行为得到家庭成员的默许、支持,甚至个别家长唆使孩子和老师对着干;③家长无原则的溺爱、袒护,使他们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随心所欲等恶习;④家长对子女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和学校教师要求不一致,使学生感到行动无准则,这样易使他们养成不良习惯,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4社会不良影响。①由于当今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正之风,个人主义和金钱意识的渗人,有些人民公仆抵御能力差即成了金钱的奴隶。②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如贪污、行贿受贿、流氓、盗窃、一切向“钱”看等错误思想,很容易使他们偏离道德行为准则。③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使个别青年学生只要民主,不要集中;只要自由,不要纪律;只讲索取,不讲奉献;追求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④有些老师、家长禁止青少年做某事,却又不说明不能做的理由,结果适得其反,使“不要吸烟”、“不要早恋”之类禁令达不到应有的预期效果;对于被禁止、批判的电影、文学作品、理论文章却怀着极大兴趣去观看、查阅……助长了逆反心理定势的形成,对宣传乃至宣传内容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

5.教育工作缺陷。①师生之间思想沟通不够,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与学生的实现值有差距,师生之间在认识上产生了分歧。教师总想按自己的想法和世界观去教育学生,但学生由于思想活跃,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教育结果有差距,教师和学生之间往往会产生误解。②有些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点和社会责任感,对后进生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把品德不良的学生看成是“害群之马”,对他们姑息迁就,或采取惩办主义或放任不管,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以致产生逆反心理。③学校与家庭教育相脱节,各行其是,互不配合,削弱了教育力量。④教育内容脱离实际,以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言行不一”的看法,对教育者的反感,对政治教育的厌烦,使之根本不相信教师所宣传的那一套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⑤教育方法简单,一些教育者爱用教训的口气命令学生干什么,而没考虑他们的逆向思维,还有的教师摆架子,耍权威,对学生动辄训斥,讽刺挖苦,大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加大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

三、矫正逆反心理的措施

要矫正学生逆反心理,首先教师必须端正思想,正确认识这些学生并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其次,即使碰到了和自己相抵触的学生,一定要看到他们的目的不是与自己作对,而是思想未定型,只要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团结他们,立足于教育,相信是可以把他们教育好的。真正做到这一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训斥、挖苦、讽刺、打击,他们感觉不到老师、同学和集体的温暖,同时还会误认为周围的人对他厌弃、轻视、有敌意,往往较心虚、敏感,甚至对待真心实意教育他们的老师也是抱着沉默、回避、粗暴无礼的反常态度。为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教师必须真挚地关心、爱护、体贴他们,做到心理相容,让学生愿意接受教育。关爱学生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解决学生思想疙瘩的前提。要在实践中,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善意和温暖,在耐心的感化中敞开自己的心扉。老师要做到有了成绩要及时表扬,出现错误要耐心说服,不讽刺、不揭短、不翻老账、不当众训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待学生可疏而不可堵,要因势利导,平等待人,不能让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拉得太大。在课堂上他们是师生,课堂下他们是朋友,要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帮助他们,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具有主动性,只有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学生才能弘扬个性,表现自己。未来生活的丰富性、活跃性决定了对人才需要的多样性。教师切忌以个人的好恶标准去要求、评判每一个学生,要以宽容的、欣赏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共性培养,更要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学生是我们培养的对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以平等者的心态和身份,努力地融人到学生的群体中去,成为他们敬重的师长,知心的朋友。

2.以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对任何一个人来说,被他人接受并得到信赖,意味着他获得了去体验自己的存在的自由,这是“我的存在”体验的必要条件。如果学生做错了事,家长或老师应采取诚恳的态度,批评要注意方法,说话要有理有据,批评要注意场合,不要让学生当众出丑,应选择最佳场合,采用最佳方式,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批评的态度要友好,要诚恳,语言要恰当,使学生服气,即使是最严历的批评,其结果也要以鼓励而告终,使学生感到批评的目的也是为了爱护他们,让学生体会到家长或老师并不会为此而贬低他。而是以诚实、尊重、鼓励的态度让他们感到安全和自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并实现自我。

3.以凝聚力带动找回自信。通过班级活动开展来锻炼和教育学生,是一个简单宜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积极开展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并真正体会到在这个大集体中自己是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其次,开展的活动具有广泛性,使之完全融人到这个集体之中,找回自我,增强凝聚力;最后,活动富有一定的教育性,以活动内容的主体达到其预期效果。家长和教师对待学生要真诚,掺不得一点虚假,要求学生做事,要采取鼓励商讨的语气,教师在他们心目中是比较高大的,哪些话该说,哪些话少说,哪些话不能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4.开展辩论明辫是非曲直。在改革开放的时代,电影、电视、小说等把西方的和一些阴暗面的东西展现在大家眼前,闭着眼不看是不现实的,所以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经常举办一些有意义的辩论大赛,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并在实际辩论中,提高学生洞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5.因势利导做好逆反转化工作。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应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用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用社会的一些热点话题来点拨学生,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并指导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6.加强师德教育培养健康典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应具有渊博的学识,熟练的教学技能,高尚的师德,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和谐气氛,使学生轻松愉快,情绪稳定;学校及教师所组织的各项活动,都寓于教育,所以要时刻注意舆论的倾向与性质,以自己的言论与举动把集体舆论引向正确的方向,让同学们认识到社会是在进步的,社会风气是逐步好转的。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焦点,其身教重于言传,所以要特别注意自身的形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正己”才能“正人”。教师不要在学生面前回避自身缺点、不足,要让学生监督,有错就改,真正形成一个心理相容的氛围,把一度疏远的师生感情拉回来。当然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的措施和预防方法也是很多的,只要社会、家庭、学校齐心协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就会消除其逆反心理,使其茁壮成长。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后奥运低谷效应”和应对的策略(1)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综合素质评价考察探究活动填 刻画的心得体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