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后奥运时代”体育资源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博弈

浅谈“后奥运时代”体育资源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博弈

小编:

"

论文关键词:后奥运时代;体育资源;社会需求

论文摘要:该研究的逻辑起点是体育资源的供给与体育资源的社会需求,在体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与国家竞技实力的增强两者之间的博弈。体育资源的配置涉及资源的种类、来源、影响因素和资源投入后的最终产品等诸多因素及这些因素的互动。“后奥运时代”随着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不断增大,大众体育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已经突显出来,成为阻碍大众体育发展的绊脚石。

1 体育资源

体育资源,是指一个社会用于体育活动,以扩大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在物资、资本、人力、时间和信息等方面的投入。体育资源是发展体育的物质凭借。一般而言,体育资源越充沛,体育活动就越容易开展,其发展水平就越高。但是由于人们的健康需求水平是没有限度的,竞技运动的发展也是没有止境的,因此,体育资源与社会的体育需求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社会越是发展,人们越是感到体育资源的紧缺。

1.1体育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人力资源是指从事体育工作的专业工作者,如体育活动指导者、运动员、教练员、科技人员、体育教师和管理人员及开展体育活动的辅助人员等。开展大众体育的人力资源主要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等,由于大众体育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其人力资源的多少是以总人口与大众体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比例为标准的。

(2)资金今天,由于大众体育的规模向覆盖全社会的方向发展,并出现多样化的趋势,而竞技体育科技含量不断加大,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一个国家的体育事业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持,体育越是发展,需要的资金就越多。

(3)体育设施开展体育活动需要一定的空间,要取得好的练习效果需要一定的场地条件和设备器材。体育设施已经构成了现代社会的特有的文明景观。

(4)余暇时间是重要的体育资源,有了余暇人们才有可能亲身参与体育活动或观赏体育比赛,从而刺激体育消费,导致其他体育资源的增长。余暇时间的多少对其他体育资源有重要的促进或促退作用。

社会对体育的资源投入量及投入方式与对其最终产出的期望有直接关系。由于体育产出既有社会公益性特点,又有巨大的商业开发性,这种双重性的本质特点会带来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因此,其资源投入也分为政府和非政府(私人)两种渠道。政府对体育的资源投入,主要基于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其资源投入期望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以社会效益为重。非政府的私人投入除了公益性慈善捐助之外,多出于谋取经济利益的考虑。

1.3体育资源的配置

由于资源紧缺,而社会对体育资源的要求却与日俱增,在资源稀缺规律的作用下,社会不得不对资源的投向作出选择。一个社会如何给自己的体育事业以必要的资源投入?如何在不同的体育部门间分配有限的体育资源?资源的投入以什么样的机制进行运作?是察该社会体育发展形态的一个基本线索。

1.4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任何一个国家的体育系统都是该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其存在的环境息息相关,受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因素的直接影响。体育更是由于其具有与社会结合点多、结合面广的本质特征,其资源配置也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的影响。

(2)思想认识:在进行体育资源配置时,决策者会不断地涉及有关体育的价值判断。首先是对于体育功能的认识,如果认为体育的功能可以由劳动和军事训练所取代,社会就会将对体育的资源投入转移到生产和军事领域,如我国文革初期就是如此。其次,涉及对体育诸多形态的认识,在对不同的体育形态进行资源配置时,人们不断地对各种体育形态的价值进行评判。"

(3)组织形式:体育资源的使用,最终是通过一定的体育组织形式进行的。一个社会体育组织的形态结构和运行机制,直接决定着对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如条块分割的体育组织形态,会导致体育资源的分割,而网络化的社团组织,则表示体育资源有较多的共享性。

(4)法规平台:现代社会是制度化的社会,一切社会活动的运作,离不开制度性的凭借,制度既是对各方利益的界定,又是工作程序的规定,体育资源的配置、利用和开发涉及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更加需要依托完整的法规制度。

2 体育资源社会需求的提高

2008奥运会之后必然带来中国大众体育的蓬勃兴起。有研究表明,这种大众体育蓬勃兴起的直接原因是对奥运会的巨大投入产出的综合效应以及竞技体育取得的优异成绩。而这种蓬勃兴起的大众体育将加剧与竞技体育在享有体育资源方面的矛盾,由此会涉及中国体育的发展政策和观念的转变,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变等等。

经济学意义上的体育需求是指特定的消费人群在特定的区域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市场环境和特定的市场推广计划下,为了满足自身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欢度余暇等需要而对体育劳动或服务商品的需求量。而从社会学去理解,体育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是人提高自身生活质量、满足人情感、自尊以及自我实现需要的社会文化形式。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中指出:“驱使人类的是若干始终不变的心理的而不仅仅是生理的需要。”当前大众体育的发展最迫切的需要是体育设施和体育指导。

人类的需求总是无止境的,而用来满足人类需求的资源却是有限的。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需求无限和资源稀缺的矛盾,体育资源作为一种社会资源也不例外。随着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不断增大,体育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已经突显出来,成为阻碍社会体育发展的绊脚石。

3 体育资源社会需求和体育资源供给的博弈.

体育设施址大众参与体育的基础。由于体育场所和设施的不足,我国现在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自家庭院公路街道边和住宅空地等非正规的体育场所,其次是单位拥有的体育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这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体育的需要。在对体育的认识上、体育的方式方法上社会也缺乏比较系统而科学的了解和必要的掌握。

目前,许多专家和学者都认为我国的大众体育滞后于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资源配置问题上的问题已经长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众体育的发展。事实上,这是由于我国所采取的举国体制战略阻碍了大众体育的发展步伐,因为体育资源的蛋糕就这么大,为了金牌把较多的体育资源配置到竞技体育中,必然导致大众体育体育资源的相对减少。所以国家有必要把体育资源进行重新配制。结合这一特定时期我国的实际国情,制定正确的大众体育发展战略,是实现“后奥运时代”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首要任务。

举国体制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有其局限性。它的运行机制高度依赖政府的行政职能,并且主要依赖政府拨款来维持其运作。这显然与眼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不相适应的。因此,“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资源配置所要解决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要面对举国体制所依赖的计划经济基础最终必然消失和政府职能转变这一无情的现实。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的供给与需求,即把有限的体育资源由举国体制向大众体育的转变。

4 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一体化模式

“竞技体育”对于调动人民大众参与体育的热情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大众体育重在普及,竞技体育重在提高。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领跑者。因此,在“后奥运时代”,我们应从更高的层次将二者实现一体化,即放在一个大系统内以大众体育为中心和基础,竞技体育为辅助。在整个体育系统结构中,大众体育体育担当了为中华民族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和满足广大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的重要角色。他的现实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竞技体育,所以大众体育理应重点发展,体育资源也应该以它为主要配置对象。因此,体育的资源配置也应于大众对体育的需求相对接。"

“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需实现从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在一定意义上,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是体育发展的两个车轮,不协调时相互制约,而在协调时又相互促进。实现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将产生二者互动、双赢的局面。大力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而不是牺牲广大大众的体育资源作为代价换取那区区几块金牌,这样的代价的确太大了。因此,无论是从体育的本意还是延伸意义上讲,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一体化协调发展将会推动人类自身和社会健康发展,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

5 结束语

体育改革是大环境下进行自身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更应该看成是最终实现“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要能遵循供需双方各自的特点、各自的规律,并且保证金牌不受较大的影响,那么体育资源是可以与大众对体育的需求相对接的。有关各方应从经济、社会和文化三个角度去开展对接工作,使之效益最大化。

热点推荐

上一篇: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制度创新(1)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热门种植实践心得体会(通用16篇) 即将逝去的初中(热门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