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中国当代大学中的矛盾

关于中国当代大学中的矛盾

小编:

"

论文摘要:现阶段,中国的高等教育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教育本身是矛盾的统一体,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矛盾就是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正确认识这两者的关系,分析它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当代大学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培养综合型人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矛盾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作为一种高于物质层次的精神活动,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肩负着人才培养这一重要责任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究竟要如何实施,它到底存不存在一个理想的、固定的模式,它是更多地以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专家为目的,还是以培养和谐发展的完人为目的?这些问题是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首先要肯定高等教育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优质的人才。在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今天,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社会对高等教育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以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前进,但这个过程总是很坎坷、很挣扎。每一个教育决策的决定和实施,都没有任何一个教育专家敢信心百倍地说,它是最好的,它一定是成功的。回顾我国的高等教育史,我们可以看到高等教育无论是在模式还是方法等方面都会经常出现左右摇摆的现象,甚至在某些时期,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意识到以后,再原路返回,把先前否定的东西再重新提倡一遍,如此循环往复,使高等教育中存在着越来越多的难以克服的矛盾。在众多矛盾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矛盾是一大基本问题。这一矛盾不仅仅存在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中也同样存在。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正确的高等教育理念产生。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内涵

提起科学教育,我们必然会想到科学与技术,西方的工业革命凭借科学技术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向人类充分证明科学的巨大作用。科学如此迅速地发展,逐步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发展这一过程中必须借助人力这根中间纽带,这就使科学主义思想不断融入到教育领域,出现了求真务实,注重实用主义的教育观。科学教育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是一种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其核心是客观的理性原则和求实精神,以及不断求知、不断创新、不断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这种科学精神集中体现了两个字“求真”,笔者觉得这是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也是一切科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更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都应该具有的一种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科学态度”与“科学主义”的区别,科学主义主要认为科学是万能的,把科学作为万物的尺度。这是一种片面主义,对科学正视,是对科学采取既不狂热执迷,也不彻头彻尾地怀疑敌视,一方面相信科学的潜能,一方面了解它的局限性。但是现如今的科学教育所体现出的科学精神似乎带有了一定的功利性,所谓的科学教育就是一种为科学技术和大工业生产提供后备人才的手段。

相对于科学教育来说,人文教育更关注受教育者本身的发展,它体现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了解教育史的人都知道,不管是西方教育还是我国古代的教育,最先的教育起源都是一种人文教育,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的。西方主要以培养儒雅的绅士为目的,我国古代则是以培养贤能的君子为目的。两者的表述虽不一样,但其实质内涵是一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等也在不断变化,尤其在科学教育越来越占主导,其地位不断削弱的情况下,有专家对人文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具体描述:“人文教育是以培养人文精神为目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播、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学生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此外,还提出了‘现代人文教育’一词,它是针对科学技术发展造成对人性束缚和扭曲而提出的,它追求生动性和社会化。它主张通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来形成一种对社会发展起校正、平衡、弥补作用的人文精神力量,从而培养完整健全人格的人。”

二、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实施情况回顾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教育的萌芽,但是那时候对于教育并没有具体的等级划分,直到唐代有了太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它看作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我国古代教育主要是实施人文教育,因为当时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而儒家主要体现的是一种“仁爱”思想,其主张培养品格高尚、德才兼备、能够辅佐君主治理国家的贤人,最终目标是创造一个天下太平的大同社会。而我国真正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是从近代晚清政府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开始,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从京师大学堂开始,我国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实施情况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京师大学堂成立初期:注重科学教育

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饱受外国列强的欺辱,面对列强的巧取豪夺,我们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民受欺凌,看着自己的国土沦丧。为实现强国之梦,清政府开始兴办学堂,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培养实用人才,希望舶来的西学能够救亡图存。清政府创建了洋务学堂,并派出一批留学生,去西方国家学习科学技术,而学堂里开设的课程也主要是从西方引进来的实用课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出会技术的实用人才。不可否认,这些洋务学堂确实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的工程师。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直到晚清时期,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极力主张下,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成立初期,仍然注重科学教育,目的是培养实用技术人才,依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方针。因为清末的新学主要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国家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

2.蔡元培执政北大时期:主张文理并重,培养通识人才 3.当代高等教育时期:科学教育占主导地位,忽视人文教育

三、导致我国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对立的原因

1.我国目前的国情是导致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对立的主要原因

近代的中国饱受列强的欺凌,那时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在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风雨飘摇的清政府却做着自己的美梦,后两次的工业革命中国又未能赶上,这种种原因导致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实力相差甚远,所以中国要想在全球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情况下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大力开发科学技术,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决定。而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高等教育则必须优先实施科学教育,培养科技人才。目前,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仍然是我国的首要任务。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科学教育的主导地位,必然导致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对立。

2.务实、实用的功利主义教育观导致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对立

从上世纪7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逐步增强,尤其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放眼全球经济,我们看到了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现实好处,我们尝到了科学的甜头,人们的思维重点由过去的精神领域逐步转换到物质领域。务实、实用的心态成为社会的普遍心态,而高校的教育理念也不断受到这一心态的影响,从而务实、实用的功利主义教育观逐渐占主导地位。高校开设越来越多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理工科专业,高校教师倾向于给学生传授所谓的科学的客观知识,而忽视学生的人格教育。长此以往,人文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排斥,而科学教育却受到极大的重视。

3.僵化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加深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鸿沟

高校长期实施科学教育,过分强调本位专业,老师采取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传授客观知识,在老师眼里,科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注重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可否认,社会发展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但是如此僵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原本活跃、充满想象的思维受到了抑制,变得越来越呆板,学生个体本应该具有的人文气息也不断被磨灭,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似乎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这必然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鸿沟越来越深。

四、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走向预测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本来就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只是由于知识体系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我国高校学科交叉综合的趋势与世界潮流相比明显滞后,严重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两者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

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们的学习能力和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拥有一门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满足这个瞬息万变社会的需要。而人的全面发展既需要科学教育提供的科学精神乃至物质财富,也需要人文教育所提供的人文素养和精神财富。我国提出了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集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于一体的新型人才。因此,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人才。

2.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建立和谐文明社会的需要

建立和谐文明的小康社会是我国一直以来的目标。一定程度上,科学技术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科学技术也是把双刃剑,我们必须看到它给我们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很明显地觉察到环境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在这种充满功利性的物质气息里,我们的社会群体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没有人情味。笔者认为科学技术本身并不会给人类社会带来这些问题,而高等教育必须对此进行深刻反思。大学不仅能够创造新的科学和技术,更应该把它们与人的价值观念和人类的希望联系起来,应教会人类如何以人道的方式处理新的技术问题。因为不管实施何种教育,我们的最终目标都是让我们的社会能够健康和谐地发展下去,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选择。

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学生个体的身心协调发展

高校中实施科学教育的僵硬模式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学生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个体,要想健康和谐地成长,其必须汲取多种养分,缺少一种养分都可能造成畸形发展。科学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仅仅给学生传授客观的自然科学知识,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整个大千世界,并学会利用可利用的资源。而人文教育更注重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个体内在的人文素养,当学生个体在与社会或他人产生矛盾时,它起着一个调节平衡的作用,使学生个体身心协调发展。当学生个体离开学校走进社会成为社会群体中的正式一员时,只有身心和谐发展的个体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中外合作办学上质量强特色的思考与探索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大学生励志课前演讲班会教案(模板5篇) 2023年社区法律援助工作总结 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总结通用(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