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博雅教育的历史演变及

试论博雅教育的历史演变及

小编:

"

论文摘要:博雅教育也称为文雅教育和自由教育,最早是由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提出,其本身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内容。博雅教育有助于培养个体自身发展的素质与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博雅教育理念对大学教育改革的实践具有现实启示作用,大学教育改革的根本在于确定大学的教育观,适时调整博雅教育的目标,进而建构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同时营造实施博雅教育的良好文化环境,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博雅教育的质量。

论文关键词:博雅教育;大学精神;历史演变;现实意义

一、博雅教育的内涵及历史演变

博雅教育作为西方经典的教育思想,也被称为文雅教育和自由教育。博雅教育的思想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说:“显然应有这样一种教育,为父母的用其训练子者,不是因为它有用或必需,而是因为它是博雅的和高贵的。”他认为教育的功能有文雅和实用两种。在受教育者的所学之中,有些是供闲暇和享受之用,有些则是为实际所需,服务于实利的。他主张应使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得到自由发展,就必须去学习高尚文雅的学科。在《政治学》中他曾经提出,博雅教育是专门为人的自由而设立的,它应纯粹以“使用闲暇从事理智活动”为目的。亚里士多德的这一思想是欧洲中世纪的“七艺”课程设置以及文艺复兴时期注重希腊文、拉丁文的古典人文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

博雅教育之所以萌芽于古希腊,与当时的社会构成有关。古希腊的社会分为自由人和奴隶,当奴隶若要享受到自由及相应的公民权利,其身上则必须具有自由人的某些特质。而自由人在从事博雅学科的实践时则须具有清晰的合乎逻辑的思考能力、流利的演讲能力和娴熟的阅读能力,这些成为基本的条件。这一时期的学者提倡教授“七艺”,它包括智者派提出的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的前三艺以及经柏拉图整理出的算术、几何学、天文、音乐的后四艺。学习这些知识,因其是古代希腊和谐发展和人格理想的反映,同时也是社会状况的反映,因此,并不仅是简单的传授实用性的知识,更深的意义在于希望能对内在的人格培养与精神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文艺复兴时期的博雅教育十分崇尚个人身心的全面自由发展,关注人的自然属性。意大利人文教育家韦杰里乌斯认为,博雅教育“是一种符合于自由人价值的教育;是一种能唤起、训练与发展那些使人趋于高贵的身心的最高才能的教育”。卢梭倡导的“自然教育”,着重强调的是建立在“人生来自由”这一理念基础上的人的自由精神和自身权利。文艺复兴以后,将七艺作为教学内容的博雅教育影响了欧洲的中等和高等教育长达一千五百多年。

20世纪初的博雅教育受进步主义教育的冲击,50年代后重新活跃。进入21世纪,美国巴德学院的乔纳森·贝克指出:“现代博雅教育是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训练批评性思维、有效交际以及公民义务的能力而建立的高等教育体制。其特色是有一套灵活的课程,允许学生选择,要求学习不仅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它交互性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外直接使用批评性的读本。”

作为一种经典的教育形式,博雅教育由于尚能满足一定阶层的利益及社会学校市场的需要,至今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

二、实施博雅教育的必要性

1.有助于培养个体全面发展的素质

当今科技知识的大发展,科学呈现高度综合化的趋势,需要人才综合素质高,便是要同时具有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开展博雅教育,奠定学生广博、扎实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求知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博雅教育重视知识本身的价值,但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个体发展的良好素质。培养个体自身发展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关注个体全面发展,二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发展,三是能力的发展。个体的全面发展即学会思考、推理、比较、辨别及分析,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清晰的道德判断能力,成为自尊、自爱并赢得社会尊重的人,从而突出“博雅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知识技能发展即是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技能,向学生提供实用型知识作为其参与社会同步发展的工具,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能够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可以胜任他们选择和从事的科学或职业。能力的发展不仅是指学习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中努力践行知识的能力。只有锻炼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时代所赋予的崇高使命,在任何难题面前都能泰然处之且能确保成功。

2.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博雅教育旨在培养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因此,它不仅包含受教育者所积累的知识的广博性,也代表着其行为主体的高雅与得体。换言之,博雅教育已不仅囊括知识学的内涵,而且还指向文化学、伦理学和美学等多重范畴。

博雅教育成为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的教育手段,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文化、心理、道德、能力等。博雅教育影响教育的各个领域,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影响其情感投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在学习广博知识的同时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形成坚忍不拔的个性,提高其主体意识,突显博雅教育的主体性意向,内发追寻与外部陶冶相结合。在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实现认知发展与情感态度的统一,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自觉地、选择性地接受人文精神的薰陶,培养正确的道德观、情感观、价值观,提高人的整体素质,逐渐养成优雅的气度和形成健全的人格。

博雅教育是“寓教于乐”的教育,灌输知识也要陶冶性情。真正的博雅教育是提供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培养受教育者的文化趣味来展现其外显的精神风貌。 "

三、博雅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启示

欲使博雅教育在我国各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取得成功,应当重新调整和确立大学的教育观,改革的核心从思想意识着手,以观念变革为先导。改进能体现博雅教育理念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改革教学管理制度,营造实施博雅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确立新的大学教育观念,调整博雅教育的目标

大学精神的本质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学生。大学应对时代和社会变迁,体现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的本质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博雅教育培养的是完整的人,将完整的人作为培养目的,是大学改革应确立的观念。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大学教学由于偏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较少从课堂学习走向实践操作,偏重知能忽视创新品格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完整人的发展。这势必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易提高参与社会高速发展的竞争力。

英国著名教育家纽曼在他的著作《大学的理念》中指出:“成为绅士是好事:具备有教养的才智,有灵敏的鉴赏力,有率直、公正、冷静的头脑,待人接物有高贵、谦恭的风度是好事——这些都是广博知识天生具有的本质。它们都是大学的目标。”纽曼的大学观念在于他将大学看成“教学的机构”,大学是一个提供博雅教育、培育绅士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机构。

终身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博雅教育培养的是具备一定学科逻辑基础,具备进一步学习的广泛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在身体、心灵及品格方面具备一定的禀赋,有清晰的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自然、社会、人文等各学科的基本知识,能进行有效思维、作出准确的判断、分辨多种价值,具备高尚的理性,承担各项责任,能够较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身心全面发展,拥有合作、开放和敬业品质的人。在知识、信息、技术和人才全球流动的现代社会中,加强博雅教育是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选择。

2.建构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过于重视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中必修课多、选修课少,专业课多、基础课少,综合类课程数目不多,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知识面不够广,相对忽略人文教育价值的培养,因此,我们应完善课程知识结构,去除知识体系中重复、陈旧的与教育目标不相匹配的内容,努力建构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

为适应博雅教育的要求,要逐层调整大学课程结构,使整个博雅课程体系做到基础与实践相结合,统一性与多样性相协调,继承与创新相融合。改进基础课程的修课方式,减少必修课,扩充选修课。加强文化素质修养课,学科要涉及到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内容,从而对各领域的知识都能有所涉猎,提高人文素养。

“通过蕴含着博雅精神的互动式学习方法的实施和研究型教学的实施,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批判能力,使之形成‘追求卓越’的创新思想。”博雅教育的意义是要培养用人性的综合素养去自由地对新的变化的境遇独立作出正确判断的人。

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革,在专业设置中注重拓宽专业面。博雅教育鼓励的就是进行多学科的探索与研究,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强调跨学科的整合。

在课程教学层面,“与通识教育强调的‘知识贯通’不同,博雅教育教学重点并不在于内容与科目的设置与安排,而聚焦于教与学的过程”。

博雅教育对教师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教学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心力,具备深厚的学问功底,事先准备好课程大纲和阅读材料。博雅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主体性培养为重心的教育模式,故而要尝试改变过去传统的习惯即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实施不能拘泥于固有的形式,要常变常新。在加强课程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更新教学内容,把博雅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其更贴近社会生活,更贴近时代发展。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做事”,更重要的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博雅教育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其个性发展,使之成为合格公民,因而不单要重视知识的传输,更要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思考与讨论,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只有不断调整,才能由被动适应社会的人才向培养主动创造人才过渡。此外,制定科学的评价制度也是促进大学博雅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实施博雅教育的良好氛围

浓厚的博雅教育校园文化氛围是实施大学博雅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良好的人文环境属于大学教育的隐性课程,为学生的成长营造适宜的人文学科环境,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成才和发展进步。

任何时候,大学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在建设与营造过程中,都会受到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制约,程度或高或低,校园文化氛围也会相应受到影响。通过各种丰富的人文与科学讲座,拓宽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对学科价值的浓厚兴趣。在大学教育中贯彻博雅教育理念,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也可以是非学术性的,两种皆可陶冶情操,同时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兴趣,培养追求科学的精神,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内化,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发展”。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博雅教育质量

提高博雅教育质量,必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但不容忽视的现状是,不少教师的知识面较窄,过度专业化,直接影响到相关课程的开设,影响到博雅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而博雅教育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注重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生活品质。因此,必须大力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加大对教师人文素质培养的力度,重视并强化岗前培训,尽快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高水平的大学教育师资。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让教师加强教学、科研工作等必需的基本课程基本理论的学习,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析英语教学穿插课件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网吧创业商业计划书(热门19篇) 客户至上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