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探究职校物流仿真机制构建模式

探究职校物流仿真机制构建模式

小编:

探究职校物流仿真机制构建模式 探究职校物流仿真机制构建模式 探究职校物流仿真机制构建模式 文章来源自3edu教育网

一、人才培养仿真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及就业的具体需求及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局限性,利用校内资源及校企合作关系考虑在校内构建仿真体系,将仿真培养的理念渗透在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仿真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真实化。所谓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即是指采用新的动态仿真课程设置,组织大量的案例教学,安排现场调查,顶岗实习,企业诊断,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学术讲座,技能大赛等手段,将企业的实际情况搬进学校,在校园内形成仿真职业环境,使学生能熟知企业的基本运行状况,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企业不同的问题、最终更好的从事物流管理的相关工作,使教师从单纯的“物流管理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高级物流管理人员的造就者[3]。仿真体系构成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思路如下:

1、岗位情境模拟根据不同的岗位,在不同的专业课程教学中穿插进行工作情境模拟,如《采购管理》课程中的招标采购、采购谈判;《报关员》课程中报关单据的填写。可由教师给定背景,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提前予以指导,由学生演练整个工作过程。从而让学生对物流管理不同的岗位从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技巧上掌握理论知识的运用。

2、企业运营管理仿真高校可在校内建立沙盘实验室,利用物理沙盘及沙盘软件让教师与学生参与其中,扮演不同部门的角色,进行物流企业的运营操作。以便学生深入理解企业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提出相应处理对策。

3、可视化仿真与优化在物流与供应链领域中,生产物流的运行控制、供应链与库存管理、作业排序、资源分配、流程再造等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做出决策。高校可考虑引进Witness等计算机仿真软件,指导学生从企业搜集数据,进行实际系统的仿真建模与优化。让学生掌握对物流系统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建模仿真的方法,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相配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企业硬件环境仿真如果高校已经建有硬件实验室,可安排学生进行参观与操作,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但由于物流设施设备涉及范围广、成本高,高校硬件实验室条件非常有限。可考虑去相关企业拍摄视频,形成物流设施设备视频资源库。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未来工作环境。

5、企业软件仿真高校可考虑引进企业运用比较普遍的ERP等信息化水平较高的软件,让学生在给定的背景下进行软件操作。方便学生对当前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有所了解,并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总之,仿真培养的基本思路在于理论与操作结合,硬件与软件并举,为学生呈现真实的职业环境,为满足企业需求、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这里主要探讨的是专业课程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新思路。

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由于现有的教师大多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实施仿真项目就达不到仿真的目的。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尤其是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当务之急,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主要还是要安排这些教师到第一线去或者经过轮岗训练,让他们在物流实践中学习、提高,练就过硬的真实本领。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门性人才。另外,可同时引进有相关企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让其发挥优势参与仿真体系构建,尽可能使仿真项目与企业真实情况高度吻合。

2、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机制的核心是寻求高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的共同点,在进行岗位需求分析、仿真项目设计和实施时可邀请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进来进行指导,以保证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和针对性,并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变化进行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也可针对特定企业的相关需求岗位进行订单式培养,为人才需求和供给搭建桥梁。同时,教育机构要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并将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体系建设和物流行业。

3、人才培养效果评估为了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估,应建立有效、可行的评估指标体系。否则,这种培养模式是否可行有效将无从考量。评估主体可以是用人单位和学校相关部门,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技能大赛的结果、就业情况、工作表现等各方面进行评估,与实施之前的指标进行对比,各指标值也可进行横向对比,对效果不理想的指标进行分析,查明原因,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仿真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更新仿真体系构成并优化仿真体系各部分内容的比重。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本科生管理直觉力培养方法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沪科版初三数学教学计划(优秀9篇) 2023年非遗文化心得体会范文(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