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能力再分析

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能力再分析

小编:

[摘要] 本文利用历年新疆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出就业弹性,对新疆经济增长和三次产业发展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就业人数的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促进了就业结构的转变,但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就业人数增长速度,就业弹性较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较弱。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就业弹性 劳动力

[中图分类号] C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5)01-0071-04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XSH013);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2YJA790026)。

[作者简介] 赵强(1956 ― ),河北香河人,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人口学、劳动经济学。

一、生产总值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

1978~2012年间,新疆经济基本保持着比较高的增长速度,生产总值由39.07亿元增加到7505.31亿元,年均增长10.5%(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就业人数从491.25万人增加到1010.44万人,年均增长2.1%。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历年生产总值与就业人数进行测定①,结果是显著的正相关(0.9754),就业弹性(回归系数)为0.184,即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业人数仅增加0.184个百分点,以2012年生产总值增长12%计算,当年仅可以新增22.31万个工作岗位。表明自1978年以来,虽然新疆就业人数在不断的增加,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同步,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较弱,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具体从各时期就业增长率及就业弹性变化情况还可以进一步看出(见表1),“六五”、“七五”和“八五”时期,就业弹性较大,平均每1个百分点的生产总值增长可以拉动就业增长0.15~0.18个百分点,“九五”时期这种拉动作用在迅速减弱,全疆就业人数不增反降,就业增长率为-0.1%,导致就业弹性也为负值,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挤出效应开始显现。进入本世纪后,由于新疆及时出台了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就业弹性有所回升。但近年来,随着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得就业弹性又有所下降。

多年来,新疆对于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比较重视,在资源配置中强制性地向重工业部门积聚。而现阶段和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新兴行业、瓶颈产业及劳动密集型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则明显不足。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及其比例与拉动就业能力较强行业的不一致,也是导致投资与经济增长较快而就业人数增长较慢、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较弱的原因之一。

二、各产业发展对就业的拉动能力

(一)第一产业发展对就业的拉动能力

1978~2012年间,新疆第一产业产值从13.97亿元增加到1320.57亿元,年均增长7.4%,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从354万人增加到492.36万人,年均增长率仅为1%,就业人数比重则从72.1%下降到48.7%,仍占全疆就业总人数近一半的份额。如果考虑到一些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但统计上依然是农村人口的现实,新疆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实际可能会低一些。

结合各时期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可以看出,“七五”、“八五”、“十五”和“十一五”时期,虽然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弱,但随着产值的增加还能吸纳一些劳动力,而在“六五”和“九五”时期,就业弹性几乎为零,就业已达到饱和并开始排斥劳动力。表明即使大力发展第一产业也无法提供大量的就业空间,农村生产力较低下,农业富余劳动力问题仍较突出,急需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因此,第一产业劳动力能否有效地转移将是新疆就业结构能否提升的关键所在。

(二)第二产业发展对就业的拉动能力

1978~2012年间,新疆工业化进程在加快,已取代农业已成为主要产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增长,而且这种态势有加剧的趋势。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从70.42万人增加到157.71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4%,低于全国年均增长3.6%的平均水平,总体看就业人数所占比重变化不大,呈先升后降的态势。截至2012年底,新疆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仅为15.6%,与其产值所占比重相比明显偏低。

新疆第二产业产值的快速增长并未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工业发展并未使就业人数迅速增加,同时也造成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协调。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新疆第二产业将继续快于其他产业的发展,其就业人数仍将继续保持绝对数小幅增长,但所占比重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三)第三产业发展对就业的拉动能力

1978~2012年间,新疆第三产业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从17.2%上升到36%,就业人数所占比重从13.6%大幅上升到35.7%,基本呈逐年上升态势,就业人数也从66.84万人增加到360.37万人,年均增长率高达5.1%,大大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平均增长速度。

新疆经济增长过程中,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最强,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弱,第三产业已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镇下岗职工就业的主要方向,成为推动就业结构转变的主要动力。近年来,新疆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和就业人数的增加速度都出现了小幅下降,商贸、运输、饮食、旅游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开始饱和,金融、保险、通讯、传媒、广告、咨询、设计、物流、教育、医疗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开始加速,但这些行业需要人员不多,要求劳动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呈现出人员少而精、效益好、收入高的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间,国家对新疆的投资逐年增加,加快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固定资本形成率上升较快。同时,新疆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意愿、消费能力和未来消费增长潜力,使其消费品生产和服务部门以及背后赖以为生的第三产业难以得到较大发展,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问题也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三、政策建议

新疆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就业人数的增加,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基本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基本符合工业化演进的规律。但就业结构变动缓慢,发展相对滞后,降低了非农产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尽管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和对劳动力需求在逐渐下降,但就业人数所占比重下降幅度甚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偏高,面临着进行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艰巨任务。经济增长较快的第二产业却不是就业增长最快的,对就业贡献度较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从最少到超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的增幅远远大于其在生产总值份额中的增幅,就业贡献大于产值贡献,但由于没有强大的第一、二产业的支持,第三产业发展规模、质量和层次仍然偏低,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还非常有限。

1. 积极培植和发展优势产业群。要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和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和大集团。支持有条件企业加强与内地实力雄厚企业开展多领域多形式的技术合作,建立技术开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促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设备、技术和劳务占领国际市场并逐步扩大份额,打造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和品牌企业。依托资源、区位的比较优势和已经形成的竞争优势,率先发展最具潜力的天山北坡经济区产业群,依托优质煤炭资源,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建成一定规模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群。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承接内地纺织产业转移为契机,集中力量培育几个有市场竞争力并且技术装备一流的纺织集团,形成优势棉纺产业群。

2. 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优势第三产业。既要重视第三产业中一些传统服务业如零售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更要加快信息、金融、会计、管理咨询、工程咨询、法律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为新疆第一、二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满足社会团体及个人服务的需要。要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发展城市配送型、产业基地型、行业分拨型、专业市场型、枢纽转运型物流,形成以物流配送中心和大型批发市场为枢纽,以城市连锁超市和便民店为主体的大商贸、大流通格局。尽快设立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专营机构和信用担保体系,拓展商业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和领域,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具有广泛社会需求的保险产品。充分发挥各地区独具特色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影视传媒、文化演艺、文化会展、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推动文化资源产业化和文化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

3. 重点扶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财税、信贷、用地的支持力度,着力解决投融资不通畅、市场准入门槛高、法律保障不健全等问题,依法行政清理有关不合理的税费,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投资环境、政策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完善全疆服务网络及服务设施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筹资融资、贷款担保、市场开拓、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服务。继续把中小企业作为振兴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的突破口,积极发展以农牧业为基础,就地取材、就地加工的中小企业,如瓜果加工企业和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小企业,引导他们向专业化发展,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和降低成本,实现初级产品的增值和增加其经济效益。

4. 进一步提高社区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各级政府应协调各职能部门,合理分工,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为符合条件的社区服务经济实体提供方便,对社区开办的新设项目降低门槛,在审批、税收、工商等方面予以优惠。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就业服务机制,努力改善社区就业环境,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城镇失业人员,特别是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免费对他们进行职业介绍和政策咨询,耐心细致进行职业指导和提供就业信息,并按照他们的实际需求开展有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活动。

[参考文献]

[1] 李红松.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3(4):23-27.

[2] 邓志旺,蔡晓帆,邓棣华.就业弹性下降:事实还是假象[J].人口与经济,2002(5):37-41.

[3] 蔡P.论就业在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中的优先地位[J].中国人口科学,2003(3):1-6.

[4] 陈桢.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失衡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10):32-37.

[5] 李小平,何伦志.新疆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新疆社会科学,2009(5):26-31.

[6] 新疆十二五规划纲要[EB].天山网www.ts.cn.2011-01-18.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有良知的媒体应该保有自己的底线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妇产科医生培训计划(汇总6篇) 2023年酒水陈列活动方案(精选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