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四川方言后缀“子”浅析

四川方言后缀“子”浅析

小编:

摘 要:主要从四川方言后缀“子”的构词、语法、感情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四川方言中后缀“子”的用法及其在方言词语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并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构词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四川方言后缀“子”所具有的几类特征。

关键词:四川方言 后缀“子” 语法 感情色彩

一、引言

四川方言是北方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域和行政区域上包括重庆市、四川省全境及周边邻省的部分地区。经过历史上几次重大的人口迁徙,如今的四川方言已是在古巴蜀语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原汉语、湖广方言的统一体。今天我们所说的四川方言,是指以成都话为代表的四川官话。四川方言虽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差别并不悬殊,但作为地域方言的四川话有其独特的语言色彩,尤其是在词汇方面。四川方言充满着许多具有四川地域特色以及人文特色的词汇,其中不乏生动活泼的词缀。四川方言的词缀丰富,如除最常见的“子”“儿”“头”“巴”,还有较具特色的“场”“些”“伙”“杆”“倒”“梆”“稀”“飞”“巴沙”等。本文旨在对四川方言词缀“子”进行描述与讨论。

二、“子”在词义和语法上的作用

出于研究需要,笔者曾对《四川方言词典》《四川方言词语考释》里带后缀“子”的词语进行了大致统计,除去词典里重叠的词汇,其统计结果如下:

表1:

总数 所占比例

带后缀“子”词语总数 433

名词 349 80.6%

动词 82 18.9%

其他 2 0.4%

(注:“其他”一项中包含了作为代词的“么子(表示‘什么',同‘啥子')”和作为形容词的“多少子(许多)”这两个词语。)

从表1可知,在四川方言里与后缀“子”组合的词语几乎均由名词和动词两类构成,其中名词占了这类词语的绝大多数,所占比例高达80%。由此我们可以说在四川方言里“子”作为后缀与其他语素结合大多构成名词。

这类名词里作为后缀的“子”在与之构成的四川方言词语中均念作轻声。后缀“子”在四川方言里的活跃性很大,与词缀“子”结合构成的名词很多。如:

A.羊子 鞋子 蚕子 葱子 树子 李子

B.癫子 子 聋子 莽子 麻子

C.女娃子 男娃子 学生子 穷人子 富人子

D.今年子 明年子 去年子 那阵子 这阵子

E.分分子 角角子 块块子 斤斤子

A类中的后缀“子”与一般名词结合,这一类词语中“子”的有无对于词义无关。去掉后缀“子”为:“羊、鞋、蚕、葱、树、枣”,仍表示原先所指事物,其词义词性不变。也就是说,充当词根的名词性语素可以独立成词,其中后缀“子”的主要作用是在音节上把单音节的名词变成双音节的名词。B类是形容词词根加上“子”缀构成名词,C类中的“子”则附于表人的名词后。B、C两类的后缀“子”与前面结合的语素在词义上都有一定的联系,具有一定的作用,表示具有这样属性或特征的一类人。D类中的词语是时间名词后面跟上词缀“子”,这是四川方言中比较独特的现象。这类词中后缀“子”的有无也与词义无关,但其在感情色彩上起了一定的作用。这类时间名词后加上“子”缀在感情色彩上具有一些强调的作用,在语气方面也起到了舒缓和延长语气的作用。E类中的构词特点是词缀“子”附于量词的重叠式后。量词的重叠式后加“子”,构成名词,分别表示“几分钱、几角钱、几块钱和几斤”,后缀“子”在词义上附加了表示某物在数量上的零散和少数。

三、“子”在感情色彩上的作用

与后缀“子”构成的四川方言词语所表示的感情色彩在较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贬义或负面色彩的方言词语,这类词在与后缀“子”所构成的方言词语中占有一定比重;另一类则为不表示任何感情色彩的中性词,而这类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词则占了四川方言词带后缀“子”的绝大多数。详细见表2:

表2:

带后缀“子”的方言词 总数 中性词 含贬义色彩的词

名词 349 276 73

动词 82 35 47

(一)不表示任何感情色彩

四川方言里带后缀“子”的词语大多数不表示任何的感情色彩。包括:

1.一般名词加上后缀“子”

手帕子(手帕)、舌子(舌头)、鼻子(鼻涕)、脸子(脸、脸色)、箸子(筷子)、浪子(波浪)……

2.表人的名词后加上词缀“子”

金缸樱ㄌ越鸸と耍、客户子(佃户)、脚子(脚夫)、舵把子(码头负责人)、女娃子(女孩)、男娃子(男孩)……

3.亲属称谓后加上词缀“子”

妹子(妹妹)、姐夫子(姐夫)、姥子(姑母)、娘老子(父母)、奶子(母亲或干娘)……

与后缀“子”构成的四川方言词语大多数都不具有任何的感情色彩,这些词占了带后缀“子”方言词的大部分。然而另一方面,通过上述统计的数据,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与后缀“子”构成的方言词中还有一部分带有明显的贬义或负面色彩的方言词。这类与后缀“子”构成的带有贬义色彩的方言词即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二)表示贬低、轻视等负面感情色彩

查阅与四川方言相关的词典文献以及文学作品等资料我们发现,在四川方言中,大多与后缀“子”结合而构成的词语在感情色彩上都带有或多或少的负面色彩。根据结合的不同语素,这一类词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癫子 聋子 莽子 麻子 耙子 暴蔫子 二杆子 鬼蛋子

贱皮子 啬家子 癞皮子 老把子

2.台子 壳子 苗子

第一类是在表示人的特征的形容词后面加上词缀“子”构成的名词。在《四川方言词典》和《四川方言词语考释》里,释例如下:

癫子:疯子。(《四川方言词典》)

莽子:①身材粗壮的人,胖子。②很憨厚或不动脑筋的人。例:田征葵这人绰号二~,是不太会用思想的。(《四川方言词典》)

耙子:得了软骨病,不能站立的人。(《四川方言词语考释》)

二杆子:①好出风头,爱耍小聪明,说话做事不会掌握分寸,或容易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的人:不要跟他怄气,哪个不晓得他是个~嘛!

②技艺不好或尚未学会操作技术的人:不要那个~修我的车子。

③杆子,原指土匪,二杆子指通土匪或暗地里是土匪的人:哪个修鞋子的是个~。《四川方言词语考释》

鬼蛋子:指小孩儿或青少年(骂人语):舵爷!这五个~,是从品花界石那边摸过来(《四川方言词典》)

贱皮子:贱骨头,骂詈语。(《四川方言词典》)

啬家子:吝啬的人:叫人看见,岂不疑心我是~?噢!只有你黄老爷才大方!(《四川方言词典》)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这类与词缀“子”构成的词语中均含有较为明显的“蔑视、贬低”的感情色彩。这类形容词中所表示的特征和情况在一般人看来都是不为他们所接受的非正常现象、身体缺陷或是恶劣的性格习惯,在感情上是不被认同的。

前文第二类中的词语有没有后缀“子”,在感情色彩方面有很大不同。如果没有后缀“子”,这些语素或词就不具有任何感情色彩义,加上词缀“子”后,这类词语就附加上了明显的负面感情色彩。“台子”在普通话中指的是“高出地面的场所”,是中性词。在四川方言里,“台子”却是一个贬义词,指“某种不正当的事情”。如:家里日常绞缠、零碎开交,蹬打不开,只好搞卖转转猪这个背时~!/你们董同志是最讲原则的嘛,咋你老汉搞起这~来樱[1]“壳子”在四川方言里有三种不同的含义。一指用来套在书刊或本子的封面上起保护作用的厚纸等,如“书壳子”指“书皮”,可以标为“壳子1”。二指无关紧要的话或无根据的话。如:“胀饱了就动身吧!”汪达非接着说:“看来你们~也吹够了。”这个可标为“壳子2”。“壳子3”在方言里用于表示强烈否定,相当于“屁”。如:食堂早都关门了,现在去吃~![2]“壳子”一词中除“壳子1”完全不带有感情色彩外,“壳子2”“壳子3”都或多或少的带有贬义色彩,特别是“壳子3”直接作为一个否定名词,在感情色彩上表现出了强烈的否定语气。“苗子”在旧时四川方言里是对苗族人的蔑称。

其实,不仅带有后缀“子”的方言词语中表示贬低、轻视的负面感情色彩,就连和这些方言词语构成的短语中,也有很多类似的贬义色彩。如“扯把子”在四川方言里指的是“吹牛”;“打晃子”指“人的思想不集中”;“吊膀子”指“调情”;“扯皮褂子”指“吵架、扯皮”;“踩脚印子”比喻“跟踪”等等。杨振兰将后缀“子”这种带有明显贬义色彩的特征称为“非常态性”[1]。

综上所述,四川方言中与后缀“子”构成的表示“亲切、喜爱”感情色彩的词语寥寥无几,最明显的词如“哥子”。在四川方言中,“哥子”不仅表示哥哥,也表示对年龄与自己差不多的男子的敬称。除此之外,我们便很难再找到这类与后缀“子”构成的表示“亲切、喜爱”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也不可不看作四川方言里后缀“子”的一个构词特色。

四、四川方言后缀“子”与普通话后缀“子”在构词上的异同

从历史的角度看,同属北方方言的四川话与普通话后缀“子”在构词方面有很大的一致性,四川方言中与普通话中由后缀“子”构成的意义完全相同的词语有很多。如:

桌子 椅子 凳子 枣子 李子 狮子

豹子 聋子 柜子 瓶子 盘子 帽子……

另一方面,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后缀“子”在构词上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词缀相同,意义相同,但词根不同

四川方言 普通话

索子 绳子

叫子 哨子

圆子 丸子

挑子 担子

柑子 桔子

挑子 担子

(二)表达同一事物的词,在四川方言里必须有后缀“子”,而在普通话中则作为词根出现 四川方言 普通话

庙子 庙

羊子 羊

树子 树

葱子 葱

虾子 虾

蚕子 蚕

(三)四川方言里某些后跟词缀“子”的词在普通话中要用完全不同的词来表示

四川方言 普通话

沟子 屁股

鹱樱ǘㄗ樱 拳头

膀子 胳膊

贼娃子 小偷

叫鸡子 蟋蟀

罩子 蚊帐

飞子 纸条

倒拐子 胳膊肘

总的来说,四川方言后缀“子”与普通话后缀“子”在构词方面有一定差异,但差异并不大。四川方言里与后缀“子”结合构成的词语要较普通话里的丰富,四川方言里后缀“子”的构词能力较普通话中的后缀“子”的构词能力强。

五、结语

通过对四川方言后缀“子”的分析,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到四川方言中后缀“子”的特色:一是四川方言中与年份相关的时间名词,如“今年”“明年”“去年”“上年”等和表示近期发生的时间名词,如:“这阵(这会儿)”“那阵(那会儿)”“前阵(前些时候)”等,这两类时间名词可以后加词缀“子”,而普通话中却无此搭配。二是在四川方言中与后缀“子”搭配的词语在感情色彩上多是表示“轻视、贬低”的负面色彩义,带有“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的语素则几乎不与后缀“子”结合构词。三是在四川方言中与后缀“子”结合构成的词语较普通话中的要更加丰富,因此与后缀“子”构成的方言词有很多。四川方言里词缀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本文仅对后缀“子”作了一番简单介绍,四川方言词缀的精髓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振兰.汉语后缀“子”的范畴化功能[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1,(5).

[2]张子华.河曲方言词缀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3]李励.山东临沂方言词缀“头”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13,

(4).

[4]朱晨曦.汉语南北方言词缀的比较[Z].语海新探(第五辑),

2002.

[5]徐振鹏.赣榆方言词缀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1,(4).

[6]张美霞.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缀考察[J].汉语学习,

2013,(3).

[7]沈益宇.四川方言特征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8]魏丽萍.解析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常用词缀之异同[J].景德镇高专

学报,2013,(4).

[9]王文虎,张一舟.四川方言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

[10]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成都方言词典[M].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

[11]蒋宗福.四川方言词语考释[M].成都:巴蜀书社,2001.

[12]蒋宗许.汉语词缀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8.

 

热点推荐

上一篇:五至七周岁儿童三大类实词发展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银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报告 写给老婆的认错态度诚恳检讨书(专业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