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建立在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

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建立在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

小编:

由于业务的特殊性,商业银行从组建开始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随着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不断提升,这些风险变得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受限于我国旧有的经济体制,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的时间并不长,因此,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另外,我国很多商业银行将精力放在了提升市场份额以及开拓新业务方面,并未给予风险防控工作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银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高的累积风险;再加上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环境非常不稳定,风险一旦爆发对商业银行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基于此,本文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并在全面风险管理导向下为其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一、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改革开放之后,受到全球银行业高度一体化的影响,我国逐渐放宽了对国内金融业的限制,对商业银行进行了并购、资产重组等资本运作,逐步推进了商业银行市场化的进程。商业银行逐步市场化之后都纷纷上市,上市后各间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都有了很大改善。具体表现在:第一,整个银行业的盈利能力趋于平稳,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银行业总体上一直保持着稳定高速的增长,在国家经济态势向好的大环境下,银行业每年的净利润提升率都超过了30% ;第二,商业银行不断优化了资产结构,资产有效性持续提升;第三,商业银行不断进行着金融创新探索,将创新金融业务作为利润增长点。可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银行业不但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而且市场环境也变得非常严峻。为了提振经济,央行实行了积极的货币政策,除降息之外加大了货币的发行量,多次下调准备金率。降息令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减慢;同时,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收入,提升了银行贷款的风险。而我国很多商业银行都是将存贷款之间的利息差额作为主要获利方式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银行的正常发展,必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借此抵消部分传统业务收入降低带来的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首先,我国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逐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其它市场,金融市场的发展时间更晚,因此完善程度并不高,不论是法律法规还是监管机制都存在很多漏洞;另外,各地政府为了追求政绩,有时会对商业银行进行盲目的保护,这就为商业银行进行违规操作创造了最佳条件,不过同时也令商业银行面临很高的财务风险。其次,我国还未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监管体系,商业银行的监管还只限于业务操作的合规性与合法性,并没有深入到业务的具体环节,探讨操作是否存在违规;且监管基本上都是事后进行的,也就意味着风险已经产生影响才开始对其控制,虽然能够改进当前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却无法挽回银行已经蒙受的经济损失。

(2)资本市场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筹资方面受到的限制更多、更严格,因此,实际运营过程中企业能够获得发展资金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如果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偿债能力降低,就将财务风险转移给了商业银行,令银行面临很高的信用风险。假设银行累积了很多这种不良贷款,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转为坏账,那么银行就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面临很高的财务风险。

(3)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都将大部分精力投放到了提高市场份额以及开拓新业务上,并未对资产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估,一旦出现了诱发风险爆发的因素,银行就可能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上市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以外的其它风险很少研究,也不重视这些风险可能对银行造成的影响。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整合学术界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各派观点,本文认为可以将其分为3类:上市商业银行业是企业,其经营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商业银行同样具有代表意义。不过,商业银行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财务管理还有以下特点:

(1)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基本单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自身的利益也存在短期与长期之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短期目标是由长期目标逐渐分解细化出来的,但是两者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完全的一致性,所以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就更大,想要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也就更加困难。

(2)保证风险与收益平衡的同时,最大化股东权益。前文提及,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的风险非常多样,因此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平衡好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如果风险高于收益,那么就没有必要开展相应的业务;只有在风险低于收益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才能通过业务实现一定的利润。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应追求最大化股东权益,从而既保证股东投资的安全性,又保证其理想的收益率。

二、全面风险管理导向下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其运营的高风险性,银行业务的所有环节都存在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多家世界知名的金融机构被迫宣布了破产,令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银行业所面对的风险很容易达到无法控制的程度,这也提醒了想要保证银行业务的安全性与稳健性,必须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本文结合相关理论以及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调研分析,为其构建了全面风险管理(ER M)导向下的内控体系。

(一)构建良好的内控环境上市商业银行想要实现理想的内控收效,必须构建良好的内控环境,因为只有这样各项内控措施才能得到有力的执行与落实,从而发挥出应有的内控效用。各个因素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构成了上市商业银行的内控环境。实际工作中,商业银行需要结合自身的运营实际,从这些要素入手构建良好的内控环境,为后续内控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二)设定合理的内控目标上市商业银行必须设定合理的内控目标,以作为内控工作的指引。之所以强调合理,是因为目标应设定在付出一定努力之后可以实现的标准上,从而提升员工完成内控任务的积极性,进而提升银行的内控效率。另外,银行设定内控目标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风险管理目标,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要素之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内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从而保证银行运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三)识别风险

上市商业银行能够准确识别出运营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各类风险,为后续的风险评估以及应对工作做好铺垫。

(四)评估风险识别出风险之后,上市商业银行就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它们可能对运营造成的影响。评估方法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五)应对风险评估了风险之后,上市商业银行就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这些风险进行防控。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实际,可以采取表5所示的风险应对措施。上市商业银行应在综合分析风险属性、发生的可能性、对银行造成影响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风险应对措施,从而既实现理想的风险控制收效,又将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内的目标。

(六)内部控制措施

(1)上市商业银行应在全面风险管理导向下实施各项内控措施,以业务活动为依托,对业务活动各环节可能发生风险的节点进行控制,从而在源头上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2)上市商业银行应做好临时事件的应对,建立应急预案,以便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从而尽量保障各项业务正常进行。

(七)完善信息传输机制上市商业银行应不断完善内部信息传输机制,以保证各部门、各岗位对信息的需求,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性而导致的业务操作以及决策失误。实际工作中,上市商业银行除了完善信息管理制度之外,还应积极构建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及时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上市商业银行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改造,这为完善信息传输机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银行应该以当前的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在确保信息安全、保密的条件下,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至需要的部门以及岗位,从而为其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进而提升银行的运营效率。

(八)强化内部控制监督上市商业银行构建了内控体系之后,还需要监督内控体系的运作过程,从而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如果问题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那么银行就必须要求相关责任人改进工作,并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处罚;如果问题是由于内控体系本身的缺陷造成的,银行就必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同时,还要跟踪整改之后内控体系的运作是否得到了改善,如果没有,则需要重新进行整改,直至内控体系运作情况改善为止。这样不断循环下去,上市商业银行的内控体系就能得到持续的完善,从而实现银行提升内控效率的目标。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析我国期权市场发展利弊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妈妈的童年作文200字 妈妈的童年作文600字汇总(5篇) 2023年招生宣传活动策划(通用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