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面向实战提高联合作战军事指挥人才培养质量

面向实战提高联合作战军事指挥人才培养质量

小编:

摘 要 本文面向实战,紧密结合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现状,分析了当前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研究,探索了关于提高联合作战军事指挥人才培养质量新途径。

关键词 联合作战 指挥人才 培养途径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Joint Operation

Commanders for the Actual Combat

GE Dong, ZHAO Jinhui

(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 Shijiazhuang, Hebei 050000)

Abstract For the actual combat ,this paper keeps close with the cultivation actuality of Joint Operation Commanders and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problems of the talent training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rough the research, we have explored new training ways for the joint operation commanders.

Key words Joint operations; commanders; training ways

习主席提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为我军人才建设赋予了新内涵,提出了高要求。在信息化时代,战争将不再是体能和机械的对抗,而将是信息和人才的较量。得人才者得天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将成为决定未来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整体而言,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完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我军信息化军队的建设。本文在分析我军目前军事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实战的联合作战新型军事指挥人才的培养途径。

1 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现状

与欧美等国相比,我军对联合作战的研究起步较晚,一直以来,我国主要实行以培养陆军为主,其他各军种单独培养的模式。直到国防大学成立后,我国才开始探索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①目前,我国仍处于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探索阶段,对联合作战新型军事指挥人才培养的研究不足,培养体制还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对联合作战新型军事指挥人才的定位不准,致使对人才培养的特点认识模糊。由于对联合作战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理解不深刻,因此不能准确定位联合作战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要求等,同时导致对人才培养的层级、类型、数量需求也认识不清。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联合作战新型军事指挥人才的培养体制还不完善。在联合作战新型军事指挥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缺乏科学论证,通常以“非专业化培训模式”来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都存在低层次徘徊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复合型、 创造性、 专业化、高层次联合作战新型军事指挥人才的培养。同时军事院校之间也没有形成逐层递进、紧密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军校和部队有脱节的现象,培养的军事人才并不能很快地适应部队。全军对联合作战认识还不够,缺乏浓厚的联合作战的教育氛围,缺乏联合作战培训基地,教官队伍不够强大,教学实践环节太少,各级各类的军事人才的联合作战素养体系尚未建立。

2 面向实战的联合作战新型军事指挥人才素质需求

面向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需求,推进我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新型军事指挥人才不仅要懂技术更要精指挥,涉猎的知识面要广,需具备复合知识结构,需成为“专才”基础上的“通才”。②联合作战新型军事指挥人才是未来战场的核心力量,岗位的重要性、特殊性决定了其素质标准高于普通指挥军官。联合作战新型军事指挥人才是来源于普通指挥人才中的复合型人才,此类人才不仅要对本军种本专业的知识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能融会贯通其他军兵种专业的知识,具有很好的大局观能力。面对未来战争复杂的战场环境,联合作战新型军事指挥人才需具备将各军兵种作战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联合对抗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面向实战,我们所需要的指挥人才已不再是各军种中的“专才”,而是将各军种“专才”有机融合构成的联合型“通才”,是具备复合知识结构的群体。因此,在联合作战新型军事指挥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打牢学员基础知识,学精专业知识,广泛学习相关性强的其他知识,并坚持将“指挥与技术并重”、“战术与技术融合 ”作为人才培养重点。同时,应针对不同岗位的个性要求,构建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培养方法,实现共性培养和个性培养的统一。

3 紧贴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素质需求,优化人才培养途径

3.1 完善军队院校教育格局,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治军先治校、强军必强校”,军队院校是我军军事指挥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强军兴国,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军队院校作为我国军事人才的培养基地,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改革创新,以满足对我军各种军事人才的培养需求。对联合作战指新型军事挥人才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军校。③面向实战,军队院校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中,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完善。

第一, 突出联合军事教育。联合作战新型军事指挥人才培养是一种高层次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优化军队院校培训体系。应倡导各军种院校联合培养、教育分工的联教模式,加强军队院校与部队之间的协作培养。各军种院校,要明确分工,发挥自己的优势,科学设置和划分联合作战课程体系,实现精英教育,专业培训,在全军院校之间进行校际联训。为了避免院校培养的军事人才与部队脱节,满足军队对实战人才的需求,应在全军推行院校学员实战化,院校与部队各有优势,要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将部队培训渗透于院校学员生长的各个环节,有效整合院校、部队教育训练信息资源,有效促进军事指挥人才联合作战指挥能力的快速生成与提高。 第二,加强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对信息的敏感度。在信息化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必将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因此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中应充分认识信息意识的重要性,有意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意识培养。同时应增设与信息有关的理论、认知和方法的课程,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增强其获取、分析、创造信息的能力。

第三,有意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创新素质。联合作战对指挥人才提出了高要求,联合作战中只有摈弃思维定势,活用战法才能出奇制胜。因此在院校教育中应有意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员创新,并采取以奖励促学员创新,让创新成为学员的一种习惯。大力推行研讨式、辨析式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提高学员创新素质的有效培养途径。

3.2 强化联合意识,构建新型的岗位培训体系

通过多种岗位轮换,提高指挥人才综合素质,强化每名指挥军官的联合作战意识。有合成的经历,才有合成的素质;有全面的锻炼,才有全面的提高。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对指挥人才进行岗位轮换。加强指挥军官和技术军官之间的岗位交流,拓宽了高素质指挥人才选拔途径,打破部队指挥人才素质单一的现状。同时对各军兵种指挥军官进行跨军种培训,将各军种“专才”有机融合构成联合型“通才”,为培养复合型军事指挥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实现部队、机关以及各院校之间的培养性交流,把部队各高素质指挥军官轮流到院校担任主教官,将一线实战经验带进课堂,加深学员对实际作战的认识。各院校教员、各机关干部也应该去一线部队代职锻炼,提高自身素质和实战技能,从不同的高度,不同方位,不同的角度积累经验,培养联合作战的能力素质。④

3.3 面向未来战场,注重联合军演,加强“实战化”培养

为了培养“实战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战场实景适应性训练,要从战出发,重点建设各种虚拟作战实验室,在摸拟环境中检验指挥军官的战术思想、作战素养以及战场随机应变的能力。面向实战需求,针对未来复杂的战场环境,科学合理地设计演习战场,做到贴近信息战场这个重点,让每名指挥官身临其境地指挥作战,灵活运用战术,在形势多变的近似实战演习中,锻炼每名军官的现场谋划决策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组织指挥能力。让每名指挥官深刻认识到虚拟作战实验室连着战场,只有平时认真对待演习,才能磨砺意志、创造战法,确保战时可以胸有成竹、施计用谋。⑤可根据每名所培养指挥官的弱点,在设置虚拟战场时,在其弱点方面多设置一些难局和险局,增强演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指挥官在模拟实战演练中多摔跟头,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其联合作战组织协调和联合联动的能力。同时也让指挥官可以在失败中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深刻认识自己的不足,戒骄戒躁,着实提高自身虚中求实、险中求安、危中求胜的联合作战综合指挥能力,真正达到从演练场走向战场的目的。

3.4 建立健全与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制度保障体系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多方共育的培养模式,为了防止各相关部门职责区分不清,责任主体不明,造成有些单位协调不通,回避培养责任等矛盾问题,因此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建立健全与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制度保障体系。首先,制定相应的保障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规范全军联合作战教育训练活动。其次,要发挥各总部机关的主导带头作用,切实落实各单位资源共享,各司其职,实现多方共育的培养机制。再次,制定合理的岗位轮换制度,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岗位轮换的合理性、可操作性,鼓励人才创新培养,合理的对各岗位轮换单位按绩施奖,调动人才培养的积极性,达到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目标。最后,为了培养优秀的联合作战新型军事指挥人才,优化和充实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拔优秀的联合作战指挥军官来院校从事教学活动,另一方面,硬指标规定院校教员到部队调研、实习、考察,且参加军事演习的洗礼,通过全方位渗透指挥岗位、全过程参与作战指挥,切实提高教员的军事素质,避免纸上谈兵的教学现状,做到课堂联系战场。

注释

④ 种明富.优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格局的对策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1):116-118.

热点推荐

上一篇: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初探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小学控辍保学工作会议记录(优质5篇) 2023年参观消防大队心得体会(通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