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一年级学生数学“看图”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一年级学生数学“看图”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小编:

在教学中发现一年级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存在困难,一部分学生看到此题会用1+4=5。有部分学生看不懂图,不明白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该如何在问题情境中选择信息,也不知道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信息是无用的,对于提出数学问题也是束手无策。有些学生已经明白图的意思,但提问题时,直接把问题当成条件,学生习惯顺向思维来列式,如上图,不明白“问题”是指什么,直接就写出1+4=5。

一、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存在数学与生活的脱节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能说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往往看到什么说什么,不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选择信息、提出问题,所以从图中体会不出加减法的含义,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困难。学生才上学2个月,要从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建构,当学生的生活经验逐渐数学化,数学知识逐渐生活化时,学生就会有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也就架起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2.学生没有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

一年级题目中的数目都比较小(一年级上册是2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一看马上就知道问号处是几,或者从图上可以直接看出来或数出来,当学生已知结果后,就没有挑战的斗志,失去了学习的欲望,产生不了列式计算的需求。所以,学生喜欢直接口答结果,而不喜欢列式计算。在不得不列式时,学生不是从加减法的意义上去思考,而是凭个人直觉随意写算式,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3.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

很多学生的惯性思维非常严重,学生像上图这样逆向思维的题目,很容易就列成1+4=5。教师要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有理有据地分析解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没有理解算术法解题的形式

有的学生受前面“看图列出2道加法和2道减法算式”的影响,觉得每一幅图和以前一样既可以写加法算式,也可以写减法算式,而在“解决问题”中,有了特定的问题,要根据已知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如上图中,学生认为1+4=5,没有从信息和问题入手,学生不理解这种算术法解题的形式,总习惯顺向思维,这样学生的逆向思维就得不到培养,算式所表达的问题也不明确,如果这样下去学生的思维则是混乱的。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算式中的结果就表示要求的问题,学生懂得了算术法的这种解题形式,就能清晰地认识到数量间的关系。

二、学生作业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1.在动静态图中观察,使学生会看

一年级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静态的一幅图可能看不明白,如果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再配以教师的讲解,那学生就有兴趣去观察。

如原来有11个气球,飞走了3个,还剩几个?课件先出示11个气球,再动态呈现移动走了3个,“还剩几个?”马上用一个大圈盖住,并加上“?”。一年级学生对于“?”还不是很理解,教师提问:“?就是问小朋友们一个数学问题,是什么问题呢?”让学生把符号和图对应起来。

教学完以后,马上出现“燕子图”,“天空中原来有4只燕子,又飞来了5只,一共有几只?”课件先出示“4只燕子”,再动态出示“飞来了5只”,接着出示一个大括号,“是什么意思呢?”通过动态呈现和教师生动的讲解,训练学生寻找信息的能力。

2.在动作配合中表演,使学生会说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时,需要我们教师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一年级学生虽然口头表达能力差,但是爱表现自己,学生只要能看懂图,再在老师的鼓励下,尝试说,就能逐渐开口。同时用动作把问题呈现出来,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解图意了。

我在教学时常常采用动作表示数学问题,如上面的“燕子图”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动作表演,用两只手放在左边,表示原来有4只燕子;又飞来了5只,手从右边移过来;一共有几只,就是用手把两部分合起来,用手画一个大圈圈,得出“就是把4只和5只合起来,一共有几只”。然后,让学生把看到的配以动作说一说,用自己的数学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经常用动作和数学语言把图意完整地表达出来,就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中体会,使学生会思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操作能促进学生自觉思考,让学生在操作中去鉴别、分析,获得正确思考的方法。

一年级学生经常会受“飞来”“飞走”“一共”“还剩”等非本质的干扰,看见“飞来”“一共”就用加法,看到“拿走”“还剩”就用减法。这表明学生没有弄清问题和信息的数量关系,同时也说明学生没有掌握思考方法。要让学生体会“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这个问题有点难,因此教学时我经常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左边有7朵花,右边有3朵花,一共有几朵?”要求学生用圆片或三角形图片来摆一摆。

在摆的基础上,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点子图,加上一个大括号“”和问号“?”,理解“把3朵和7朵合起来就是一共的朵数,用加法计算。”又如,

“一共有10朵花,其中右边有7朵,左边有几朵?”就是从10里去掉右边的7朵,就是左边的朵数。

学生会观察到“?”的位置不同,要求的问题也会不同,一个是求总数,一个是求部分数,并且结合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数量关系思考问题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

4.在等待中内化,使学生会做

解决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技能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价值。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要学会等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孩子慢慢领悟。

如学生在解决逆向思维的题目时,经常出错,如( )-4=8,可以让学生想象成一个数学问题,原来有一些书,拿走了4本,还剩8本。原来有几本书?求这个问题,用加法计算,8+4=12。碰到这种数学问题,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应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才能启迪学生的智慧。

热点推荐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运用时事热点小结的原因与方法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热门组织生活会会材料(模板17篇) 最新小学科普小知识小演讲 小学生三分钟励志演讲稿(通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