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厌之何所,学之为何

厌之何所,学之为何

小编:

【摘 要】学习是维护人类尊严的正义之举,学习是追求人类幸福的必要之举,纵使阻力重重也要勇敢向前,更何况少有起伏,何以略起厌意,更甚于大谈特谈“厌”之有理,实属恬不知耻。

【关键词】厌学;幸福;功利主义

一、弃厌之径

人类为学厌之何所?为了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分析主客两体。如果把学习与教育相联系,尤其现代学校教育,二者统一于教学活动中。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有学生学习和教师教授两个方面。教师是文化传承的引导者和推动者,起着一种引导和规范的作用,目的在于促使文化传承工作的完成,即完成教育组织者设定的教育目标。学生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文化传承的领域汲取人类文明,掌握相应的知识同时培养实践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高尚的文明的和谐的精神境界。在现代教学中主体之一是教师,另一主体是学生。二者共同面对知识这一客体,教师在于讲解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掌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能力,塑造精神。回顾人类教学这一动态过程,任何一方发生偏差都可能导致整体过程的无法顺利完成,而厌学只是不顺利的表现之一。针对实践领域,会有另一种解释。任何理论智慧只有转变为实践智慧才得以完成其指导实践的作用。而人类实践是作用于世界的实际活动。作为处于人类历史一定阶段的人们来说,不可能理想的实践,只能是部分的实践。厌学就是人类有限性的表现之一。

二、功利主义之证

如果把功利主义的本原界定在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以前的功利主义者的论述里,不难发现,所谓的功利主义其实属于一种哲学流派。如果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人们来说所具有的有限性而言,一切人类理论都只是部分的论述真理,那么功利主义与其他理论一样不可避免的带有原始的局限性。然而,人类文明的演进不在于重视所存在的缺陷,而在于看重表现出的优越贡献。因此,在这一意义上,只需要合理地汲取功利主义的合理成分以服务人类发展和解放。如果对功利主义有异议,就首先辨析,人类能否追求幸福这一根本性的问题,而不是计较在何种程度和何种条件下来追求。如果没有人反对人类对幸福的追求,那么就完全有理由肯定功利主义的合理成分,并将它运用于人类实践。

三、弃厌之径合理性的功利主义论证

(一)学之利弊。在思维中,人们会按照自身的实际需求和满足需求的实践活动要求来思考、观察、预算,得出自己的结论和给予自己的逻辑解释。可能会因人的成长环境的差异,个人追求的幸福存在一定的层次上的区别,因此所使用的追求幸福的手段就出现差别。然而,幸福作为统一的解释是没有差别的,只是不同人对幸福的表现物的认识不同。这一方面保证了,人类追求幸福的统一,又可以解释个体追求手段的不同。人类个体,总是在已有的知识层次上追求更好,在自身历史的对比中追求更好和在与自己同在的存在的对比中追求更好。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和对知识的把握,即便个体有追求更好的向往,即使个体将这一向往付诸实践,但是不能保证他所追求的所谓的更好就一定是符合其自身真实需要的,他所作的努力是合乎人类总体趋势的和一定能够完成追求目的的。由此得出结论,学习可以帮助人类更好的真实的了解自己和认识自己的实际需要,学习可以帮助人类获得为了实现追求更好的目的采用合理的手段以实现人类对更好的追求。

(二)不学之利弊。不学是相对于学习而言,如果学习是正义之举,那么不学便是不义之举。学习可以帮助人类更好的真实的了解自己和认识自己的实际需要,学习可以帮助人类获得为了实现追求更好的目的采用合理的手段以实现人类对更好的追求。如果人类整体不学,也许因为没有对比和所谓的人类本质等意见而不会有反思。但是对于他人的正常人类表现,而自身却不学倒退,在这样的一进一退的鲜明对比中,不学的人将是多么痛苦。尤其当人类还没有达到人类解放的异化时期,这种不平等的现象本身就存在,不学的后果将更为严重。

由此逻辑分析,不学将使人类在对自己的认识中混乱,对于人类对动物的超越和人类因实践获得的超生命本质人类都将视之不见,对于动物式的本能冲动加以赞扬,如果人类真的介于野兽与天使之间,不学的人类将难以认识人类对天使的原始向往而陷入人类生物本能的懒惰和造成人类整体的堕落。不学将造成人类的无目的和无秩序,人类因为无知无法正确认识自然的必然性,更不可能需求人类超越性的创造和可能性的发挥。

(三)如何学。通过对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分析看来,如何学就显得有针对性。首先,学习需要一种基本的态度,就是前文所得出的仁爱的态度。在克服各种困难后,培养起了人的学习态度后,进入学习教育阶段。这是一个复杂的多种教育的过程。家庭、社会、学校、学生自身都在发生作用。家庭的教育一直在持续着,社会教育不可轻易改变。剩下的就是学校和学生自身。学校包括教师和课程设置。因而课程设置就需要尽力符合现实的人的需要合理安排,而不能盲目。对于教师,就必须恪尽职守,以人为本,采用一切合理的符合现实的人的需要的手段,一切手段都为了服务于目的的实现。对于教师而言目的只有一个,而手段是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动,只要遵循符合教学目的要求和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完成教学目标。只要学生学习出现厌学一类的现象,教师作为实际的教育者必然不可摆脱干系,在这样的情况发生时,就需要教师的自我反思,而绝非向外寻找原因。

四、结语

人类不可取消对幸福的原始追求和自身本质,在人类对幸福的追求中,又不可避免的借助学习这一手段,当学习只以自身为目的时,就会真正为了追求幸福,而这一目的只以自身为目的的解放时代,就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对于人类共同的追求,学习作为实际的手段是必须的和必须以服务于总目的为目的。

参考文献

[2] [英]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著.功利主义[M].九州出版社,2007.

热点推荐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现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智能财税实训报告总结 2023年部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心得体会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口号(优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