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现状及其必要性分析

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现状及其必要性分析

小编:

摘 要: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然要求“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一个根本途径就是公民教育。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仍然存在不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方面,当代中国实施公民教育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

关键词: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历史必然性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现代化的内在属性认识的深入,中国学者在考察了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后发现:社会的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一个根本途径就是公民教育。

一、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问题分析

中国公民教育和德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如何把人培养成我们想要的人?这些是中国公民教育的核心问题。基于此,我们针对中国公民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的转型

基于培养什么人的思路,中国经历了从臣民――国民――人民――公民的过程。虽然学界已经意识到我们教育最终培养的是公民,但在官方文件和官方主导的大中小学校教材中还比较侧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而轻视了公民教育。但是,道德教育是一个人所以为人的教育,教的是如何做人;而政治教育教的应是人之所以为一类特殊人的教育,教的是如何做一类特殊的人,道德教育是政治教育的基础,二者在内容、目标和功能方面是有区别的。但在现实的德育实践中却反了过来,以特殊性代替了普遍性。这种类似于表演性德教育不仅存在特定的“戏剧”场合和事件之中,而是一种经常性和长期性的行为,学生经过这样的“教育”也能得心应手,在什么样的场合做出与之相匹配的表演,而内心深处却不是信服与认同的。

(二)教育内容的不平衡

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的是在理论层面上的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教育,而缺乏具体的能够深入学生内心的人道主义和人权教育及建立在人道主义基础上的和平教育、环境教育、生活教育等。我们在研究公民教育目标的同时,也要深入研究公民教育的具体内容。这些研究必须与时俱进,而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内容和范畴,以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例,我们不应局限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信念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传统教育内容,而是有所拓展。这些拓展应体现在教育内容的范围和深度上,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品质。因此,当前中国的公民教育应重点探讨全球化进程中如何确认公民身份,加强公民身份的认同教育,倡导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人权教育,推进和平与理解教育,强化环境与生态教育,重视生活教育,明确以公平和正义为核心的民主法治教育,等等。这些内容不能偏离人的生存、发展之主线。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承认人是最高的善,强调人的尊严,关心人并在实践中创造适合于人的幸福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实质是关心人、关心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

(三)教学方法手段的单一性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德育的内容强调知识的接纳,采取的是以直接灌输为主的教育模式。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个体取向性呈现多元化趋势,因此,教育方法手段的单一性不仅导致了德育过程缺乏直接性、动态性、体验性,致使德育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而且仅仅依靠灌输道德知识、道德信条的德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生活。事实上,这种以强制和封闭性的灌输教育方法早已不适应教育的现实需要了,这种无视受教育者个性和尊严的灌输不能确保教育目的的成功。因为“一个人的道德信念不是强制灌输的结果”,而“道德教育是为达到自律的教育”。所以,人们试图寻找新的教育方法,尤其是道德教育方法。公民是一个自由平等的权利主体,这就意味着公民教育中必须摒弃无视与否定人的自由平等属性的灌输方法,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二、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当代中国实施公民教育的历史必然性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正处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甚至后工业社会转型时期。转型后的社会应是更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自由的社会,是有助于人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而这个社会的主体人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样的公民是现代化的人,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为了推动这个转型,必须培育适应新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公民。而公民培育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公民教育,因此,实施公民教育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社会成员素养的提升成了核心的关键问题,因而国家和各级政府通过不懈的努力,建立了义务教育制度,并使之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社会成员获得越来越多平等和优质的教育机会,从而促进了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提升。但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具有普遍意义的合格公民,于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公民教育就成了必然。人的现代化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教育,教育向现代化,向公民教育的转型,就不可避免了。公民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公民,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需要培养合格的具有社会主义素养的公民。

(二)当代中国实施公民教育的现实必要性

加强社会主义公民教育是强调当代中国整个教育体系整体现代转型的性质与方向。把政治民主扩展到教育领域,使受教育成为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中国在教育平等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现实中“教育民主”任务艰巨,民主教育相对落后。从本质上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实际上根本没有成为主体并获得主体应有的意义感、幸福感。如果在教育活动中的人没有成为主体并获得师生双方作为教育主体应有的尊严、意义感、幸福感,而只在制度安排、课程设置、活动设计等微观环节改革是不能实现“民主的教育”。

中国教育现代化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是对教育目的观的转型:从培养工具人到培养现代公民。为此,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流传这样一段话:“五十多年来父母教的不是道德,是圆滑。学校教的不是知识,是服从。老师教的不是常识,是功利。历史教的不是真相,是欺骗。社会教的不是诚信,是说谎。抗战片教的不是反思,是仇恨。环境教的不是博爱,是冷漠……”[4]当然,其说法不乏偏颇,但也道出了中国公民教育的内容和社会总体实践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反差。所以说“公民意识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开设公民教育课程实现,但最为根本的还是整个社会民主和法治的健全与落实,全部教育系统都应该自觉地以培养年轻一代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并能够自觉地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社会主义民主素养为终极目标,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指导作用。

热点推荐

上一篇:以“四堂联教”推进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三进入”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2年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心得体会(4篇) 枪支心得体会(汇总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