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数字阅读的消极影响

数字阅读的消极影响

小编:

[摘 要]数字阅读的兴起是当代信息传播业的一个重要现象,与以往的阅读方式相比,它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很明显。但从人文视角来看,数字阅读会带来以下消极影响:一是影响深度思考。数字阅读,尤其是在线数字阅读虽能给人带来愉悦和感官刺激,但不利于人们深度思考。二是使人们更脆弱孤独。数字阅读在使社会网络联系密切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心理问题。在数字阅读时代,人们被碎屑无聊的信息包围,虽然人际交往越来越密切了,但是情感越来越脆弱。三是对健康造成损害。数字阅读作为一种消耗体能的活动,过度的数字阅读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因此,我们需要对片面强调数字阅读优点的观点保持质疑的态度,并反思国际资本推进数字阅读的商业行为。

[关键词]数字阅读;深度思考;心理问题;健康损害

本文所说的“数字阅读”,主要是指通过手机、电脑与电子书阅读器等终端获取数字化信息的阅读行为。除了信息载体特殊之外,数字技术还使得数字阅读具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信息量大,二是传播速度快。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往往不为人所注意[4]。任何新技术都具有两面性,数字技术及其带来的数字阅读在使我们得到一些好处的同时,也会使我们失去很多。从人文视角来看,数字阅读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数字阅读影响深度思考

真正富有创见的理论或发现都是深入思考的结晶,而思考需要对材料进行精简概括,以便更清楚地发现各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过多的冗余材料会使思维陷入繁杂的信息中。思考也需要宁静澄澈的心理状态,需要与喧嚣的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体验,数字阅读会伴随着来自网上的无穷无尽的诱惑,当放下正在阅读的材料去追寻网上其他材料时会被弄得精疲力尽,但最后又一无所获。

对于深度思考的阅读来说,最佳的媒介载体还是印刷文献。现在的电子阅读器越来越普及,但电子书阅读器处于一个难以解决的自我矛盾之中:如果它连线,等于打开了一个杂芜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随时会干扰受众的阅读状态,影响阅读效果;如果它不连线,只单纯地提供数字阅读材料,与纸质图书相比,它的优势又不复存在。电子图书的主要优势是其存贮量大,但是受众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阅读量有限。一个专业的研究者,一年之内精读五本专业的经典著作已经很难得,如果让其身边携带一个储存数千册电子书的数字阅读器,实在没有太大必要。有人用一年、几年甚至半生阅读康德的“三大批判”,携带这三本书与携带一个数字阅读器所需要的物理空间虽没有太大差别,但纸质版的“三大批判”,其阅读效果显然要好于数字版。接受一般的社会新闻,用什么媒介都无所谓,但如果要进行艰苦的思维活动,那么数字阅读与印刷阅读的差别则会导致巨大的差异。

因媒介技术进步而导致的由信息冗余和信息侵扰带来的困惑,很早就已经出现,只是在数字阅读普及的今天变得更加严重。卢梭在反思科学与艺术复兴的问题时,曾感慨因信息冗余而导致的知识异化问题:“只需仔细研究一下那些使人眼花缭乱和令人高深莫测的名目是多么无聊和毫无意义就行了;因为那些名目本来就是我们滥加于人类的知识的。”[6]他的思考和判断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当代世界出版强国――德国――是一个以深度思考而闻名于世的国家,这个国家近代曾经产生了多个优秀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群体。德国之所以有着悠久的印刷媒体阅读传统,部分原因在于印刷媒体更适宜深度思考。很多德国学者都担心数字阅读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削弱人类深度思考的能力。法兰克福书展前主席卫浩世认为,“书籍通过口语交谈、言辞交锋的论战,将理念从一个人传达到另一个人。网络、传真和电子邮件,这些新媒体只能传达标题、内容、价格和特定技术资料,却达不到深层的交流”[7]。 人的存在犹如自然界的一根芦苇,“我们所有的尊贵在于我们能够思考。我们必须通过思考提升自己,而不是通过空间和时间,那是我们无法填补的。因此,让我们努力地好好思考――在那里有道德的原则”[8]。

时代的发展不可逆转,我们现在已经不可能完全摒弃数字媒体和数字阅读,但是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智慧去驾驭和利用数字媒体。纸质阅读能更有效地引导思维进行抽象思考,这种思考是发现新知、锻炼思维最重要的方式。数字阅读,尤其是在线数字阅读更适合愉悦和刺激感官,但它不适合深度思考,而人类一旦在批判性思考方面弱化,其他各项事业的进步都会失去动力。

二、数字阅读使人们更脆弱孤独

并非每个人都喜欢孤独,但孤独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学会独处,适应孤独,并在孤独中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是我们一个重要的成长过程。当我们在阅读中国古典诗词时会发现,古代的通讯技术虽不发达,但在幽居独处之时,古人能学会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一花一叶一缕风一滴露皆可入诗境:“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9]虽然是一个人独处,个人心灵却拥有无限的空间,自然界的一切都与心灵相通。即使是情人或夫妻之间被关山阻隔也不会影响彼此的感情,反而会给双方留下美好的想象空间,这种空间可以纯化情感,提升思想。“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10]。这种因相距遥远而导致的音讯不通和相思之苦在媒介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虽不会出现,或者会大大减轻,但是今天的人们很难体验到那种历经岁月深沉酝酿的情感。在数字阅读时代,人们被碎屑无聊的信息包围,交往虽然越来越密切,但是情感越来越脆弱。

在传统媒体环境中,我们虽可以通过选择不接触而获得独立的空间,但大部分数字媒体具有入侵性,比如手机一旦建立了一个联系网络,从技术上说,就有随时遭受信息入侵的可能性。对此,杨秀建深有感触地指出,“自从有了手机,俺就与源源不断的手机短信结下不解之缘。垃圾短信、黄色短信、广告短信铺天盖地防不胜防,碰到开会或正式场合,不断爆响的手机短信提示音让俺成了引人注目的另类。尤其是节庆期间,有事的没事的,关系铁的关系一般的,顶头上司或者同事,总会有些人发来短信,虽然大多是美好的祝福,但一看到从网上下载的情感干巴巴但语句精美的段子,心里就莫名反感,一看到被无数次转载过的枯燥乏味的短信,心里就有一股被欺骗蒙混的感觉,但俺还要装出情真意切感激涕零的样子回复,因为俺背负不起冷漠孤傲的骂名”[12]。手机的数字阅读一方面使用户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并与身边的人联系更密切,但同时也会使人饱受信息侵扰之苦,一些“情感干巴巴但语句精美的段子”使人更感到孤独疏远。

美国社会学家雪莉・特克长期致力于网络使用与数字阅读的研究,她发现,过度依赖数字阅读来获得心理慰藉是当代人尤其是很多年轻人的共同问题,这将降低人们认识和反省自我的能力。在当代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人的心理十分脆弱,而数字沟通方式会使人们的心理变得更加脆弱。从表面上看,数字阅读的便捷性使人们的交流沟通变得更为简单,省去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实际上,人们的关系反而变得更加疏远。过度依赖数字化交流会使我们失去独处的能力,而只有独处才能使我们更好地集中思想。“当我们缺乏独处能力的时候,我们联系别人仅仅是为了减少焦虑感或者为了感觉到自己还活着。这时候,我们并不是真正地欣赏别人,而是把他们当作支撑我们脆弱的自我感的备用零件。如果我们不能够独处,我们会更加孤单”[13]。

三、过度数字阅读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如果说数字阅读对深度思考、个人独立空间的负面影响可能还是见仁见智的话,那么它对受众健康的影响则是有目共睹的。早在2003年数字阅读方兴未艾时,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在电脑普及率较高的香港进行了一项有关电脑使用的调查,从中发现,在接受调查的83位研究对象中,由于长时间使用电脑工作,他们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颈肩背痛。研究小组认为,如果不加以治疗,或者改变阅读和工作习惯,这些疼痛会进一步转变为难以治愈的肌肉劳损,情况严重者甚至会丧失工作能力[14]。

过度的纸质媒体阅读虽然也会引起身体伤害,但纸质媒体很难连续数小时吸引读者保持一个姿势进行阅读,更没有强光和电磁辐射对视力或其他身体机能造成损害。数字阅读则不然。“媒介即信息”,数字信息的接受和阅读媒介更多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不是引发人的深度思维。数字信息的传播者为适应这种媒介形式,会不遗余力地使传播内容迎合受众的阅读心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使受众欲罢不能,这种阅读行为不利于身体正常机能的恢复与调整。 因此,对数字阅读之诸种弊端,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如今,数字技术、数字出版和数字阅读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向前发展,除了数字技术的推动之外,资本的逐利动机也是一个潜隐而强大的力量。当数字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在技术和法律两个方面都得到完善之后,数字出版商会试图建立一个成本更低、利润更高的商业模式。而数字阅读媒介产品,无论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是电子书阅读器,都属于价格昂贵而利润丰厚的商品,这些商品之所以如此畅销,固然有其自身的技术优点,但这种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建构出来的,背后的推手是财大气粗对利润永远饥渴、永不满足的国际资本。关于数字阅读,中国科技史专家江晓原曾尖锐地指出,“透过无数双紧盯着iPad屏幕的眼睛(视力正在迅速损坏中),我们不难‘诗意地’看到,这正是乔布斯们的‘大势’。用不着和我争辩在iPad之前还有Kindle和汉王(再之前还有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呢),我的意思是说,如果卡尔・马克思活在今日,他会毫不犹豫地指出:这就是资本的‘大势’”[17]。如果我们在研究当代数字化现象时,不把这个隐藏的力量纳入分析框架,就不能获得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数字化将会把我们带向何方?国际资本力量如何解决数字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他们是这些问题的制造者还是解决者?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思,否则,将如江晓原所预言,“如果有一天,某些国家的法律宣布某些网络游戏为数字毒品,甚至宣布iPad为毒品,我也不会感到多少惊奇――我甚至相信,如果人类在以iPad为典型代表的‘科技创新’之路上迷途不返的话,这样的一天早晚会到来”[18]。

四、结语

热点推荐

上一篇:从2014年媒体新年献词看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幽默的同学作文100字9篇(汇总) 梦想类作文开头结尾万能 成长作文开头和结尾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