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小编:

摘 要:职业心理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位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关系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在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压力日趋增加的形势下,本研究尝试调研贵州高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现状、贵州高校现有职业心理辅导状况、社会机构组织可提供职业心理辅导现状,以及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心理要求,为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心理辅导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形势;职业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一、对象与方法

对象:对贵州省贵阳市四所高校(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在校学生和用人单位(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私企)进行调研。

二、结果

(一)贵州高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现状

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用人机制市场化、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整体就业压力的增加,贵州各高校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凸显出鲜明的特征,尽管他们面对社会的挑战,择业的主体意识也开始觉醒,易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做事有激情、有闯劲,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1.认知不准确。由于职业生涯、职业心理的概念在我国起步较晚,缺乏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能力测评工具和职业倾向性测评工具,大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时普遍处于迷茫状态,对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缺乏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职业和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在择业过程中出现问题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2.焦虑。焦虑一般是由冲突或挫折引起的,是紧张、忧虑、恐惧等交织而成的情绪状态。对于正处于就业过程的大学生来说,绝大部分人都会出现焦虑,比如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自己的职业选择是否正确等,适度的焦虑会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可以增强个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产生正性的促进;但是焦虑若无法及时缓解,就会使大学生精神负担加重,情绪激动,判断推理能力下降,行为容易失控,长期持续性的焦虑就可能向病态发展,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生活、学习和就业。

3.缺乏抗挫能力。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比如简历石沉大海,面试最后被拒等,一般人多会从挫折中汲取经验与教训,为下一次求职做更好的准备;但也有很多大学生对于遭遇挫折既没有准备也缺乏承受能力,很容易陷入到负面情绪中,垂头丧气,一蹶不振,采取退避的方式。

4.骄傲、自负。骄傲指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自负即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部分同学认为自己能力突出,目空一切,表现出非常强的优越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普遍心理定位偏高,对应聘单位百般挑剔,却往往忽略自己的缺点,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5.自卑、怯懦。自卑表现为轻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认为无法赶上别人。怯懦表现为意志薄弱,行动拘束,遇事退缩,胆小怕事,逆来顺受。因贵州地处西南边陲,很多同学来自农村,由于地域、家庭、经济、性格等多方面的原因,他们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多表现出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没有竞争力,担心被用人单位拒绝,唯唯诺诺,不能够展示自己的真实实力,严重影响就业的成功率。

6.虚荣、攀比。虚荣是自尊心过度的表象,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攀比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部分同学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过分贪图物质享受,过分看重经济利益,或是盲目与其他同学做比较,对职业的选择过于理想化,而并没有从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职业发展出发考虑,从而错过了很多合适的机会。

7.依赖、从众。依赖是指过分依靠别人而不能自给自足。从众是个体在群体影响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大家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行为。部分同学在择业过程中缺乏自信,过分依靠家长、学校和老师的帮助,或是缺乏自我决断能力,在需要做出决断时往往选择跟大众一致的意见,即同学选择什么工作,老师推荐什么工作,自己完全遵从,从而失去职业选择的机会。

8.躯体化症状。大学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心理应激水平过高,加之自身人格不够健全、挫折体验过多等因素,非常容易导致头疼、失眠、口干、肌肉酸痛、消化紊乱、饮食障碍等躯体化症状,这些症状如不及时消除,不仅影响就业求职,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二)贵州高校现有职业心理辅导状况

针对大学生职业心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共中央2004年16号文规定“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贵州各高校普遍采用在大

一、大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8学时,1学分)、大四开设“就业指导”(8学时,1学分)等课程,增加实习环节,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团体训练和个体辅导咨询的方法,以保证毕业生顺利走入社会。 目前贵州各高校开展的职业心理辅导教育的方法单一,相互之间缺乏必要衔接,忽视了培养就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性,无法形成切实可行的系统;缺乏针对性,在塑造个性心理特质方面遇到了不少问题;过于偏重教学模式,较少考虑社会组织机构对大学生的实践要求;同时因为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为数不多,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难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社会机构组织提供职业心理辅导现状

相关社会机构提供的有针对性的职业心理辅导,因涉及宣传、收费、培训质量等问题,很难为同学所接纳。

(四)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心理要求

1.正确的择业态度。择业态度即个人对职业选择所持的理念,是影响其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的择业态度才能带来积极的行为,大学生初入职场,无论能力如何,都应该积极谨慎,戒骄戒躁。

2.准确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是职业生涯发展历程中的战略性问题,就是明确一个人在职业上的发展方向,如果定位偏差或者错误,势必带来职业生涯的挫折和失败。所以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自己是谁,适合做什么,同时告知别人自己是谁,能够做什么,这样才能带来长足的发展。

3.积极健康的职业情商。职业情商是从事某种工作应具备的情绪表现,它直接影响和决定其他职业素质的发展,进而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情商侧重于对自己和他人工作情绪的了解和把握。大学生进入职场后要建立积极的处事态度,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加强工作行为的修炼。

4.大胆创新和拓展能力。创新是指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拓展即在未知领域里不断发现。现在学生多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掌握,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千变万化,很多在书本上是没有答案的,这就需要同学们拥有广博的知识结构,熟练运用已知信息,举一反三,突破思维定式和知识局限,不断向未知领域开拓创新。

5.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职场人际关系即在职场中各个成员之间各类关系的汇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职业心理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职场中的人际关系相比学校错综复杂很多,所以同学们更应该学会处理好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减少人际冲突,平等真诚待人,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

职业心理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位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关系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心理状况,在此基础上从认知心理学、行为科学、学校教育学的角度,在现行教学模式下,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尝试构建并研究职业心理辅导模式,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职业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培养良好职业心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整职业观念,积极面对就业。同时也可以为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为学校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重要帮助。

热点推荐

上一篇:高校法学日常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之思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战友聚会致辞发言稿精选 2023年筑牢政治忠诚的体会(汇总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