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职业教育秩序:失范与重建

职业教育秩序:失范与重建

小编:

摘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秩序失范的困境,具体表现为职业教育价值选择失准,职业教育结构失衡,职业教育制度失调。应立足人本与和谐、公平与补偿、竞争与合作的视角,用新的思维重建职业教育秩序,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秩序;职业教育价值;职业教育结构;职业教育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

良好的秩序是推动职业教育变革的基石,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依托于秩序的调整或更替。“一般来说,秩序表征为三个层面:一是道德、信仰、价值层面的,二是社会结构层面的,三是社会制度层面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是秩序的基本特点。职业教育秩序涵盖三大主要层面:职业教育价值、职业教育结构和职业教育制度。这三大层面运行中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便是职业教育秩序基本内涵的表征。其中,职业教育价值是基础,引导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结构是核心,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职业教育制度是保障,规范着职业教育的行为界限。职业教育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整体来看,职业教育秩序努力把职业教育多方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具体来说,职业教育秩序不仅能够促使职业教育学习者生成、生存和发展,而且在传承历史文化和创造社会财富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职业教育秩序的更替标志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职业教育秩序的失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入,我国职业教育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职业教育失序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业教育秩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职业教育秩序转变过程中,陈旧秩序的顽强历史惯性时而显现,而新的秩序尚不成熟。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受到普遍的质疑,职业教育的结构和制度也难免会出现紊乱现象。

1.职业教育价值选择失准

职业教育价值选择失准是指受外在经济利益所驱使,职业教育的功利性和工具性凸显,职业教育过度关注社会发展,相对冷落、窄化了人的发展。职业教育价值选择失准的现象深受整个社会核心价值缺失的影响。在现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经济至上”、“物欲纵横”形成一股热风,“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裕,另一方面是精神灵魂的相应空虚,伦理实用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泛滥成灾,中国人陷于普遍的价值失落与认同迷失之中。”“人不是以自己力量和自身丰富性的积极承担者来体验自己,而是觉得自己是依赖于自己之外的力量的这样一种无力的物,他把他的生活的实质投射到这个‘物’上。”对“物”的狂热追求充分显示出强烈的功利性,反映在教育领域,这种功利性体现在个人、阶层,甚至国家,“个人要求更多的教育,不是为了智慧,而是为了要维持下去;国家要求更多的教育,是为了要胜过其他国家;一个阶层要求更多的教育,是为了要胜过其他阶层,或者至少不被其他阶层所胜过。”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职业教育难以抵挡“工具理性”不良导向的诱惑和侵蚀,因而也变得急功近利。一方面,职业教育功利性凸显。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的设定与安排都与物质功利脱不了干系,与经济利益高度相关: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工具化盛行。工具性价值观在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结果方面都有体现:培养目标的社会性――为社会建设服务:培养过程的训练性――专业技能的规训:培养结果的单一性――输出“工具人”。当“生活成了为生存和统治而进行的无聊竞争,人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淡漠和贫乏”,职业教育对人生使命的关注趋于减弱,成了人们获取物质利益的工具,很大程度上偏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使人成为片面、低俗之“物”。职业教育的本体性――人的主体性被遗忘,人的价值悄然隐退,职业教育价值呈现混乱状态。

2.职业教育结构失衡

职业教育结构失衡是指职业教育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构成比例存在失衡状态。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职业教育结构逐渐由封闭性和单一性走向开放化和多元化。然而,由于生产力水平和国情,以及职业教育规范发展的历史不长等因素的限制,职业教育结构难免会出现失衡状态。职业教育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类型结构失衡。职业教育由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两部分组成。学校职业教育属于正规的、学制较长的、以学校为主要教育基地的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则是基于特定职业岗位的非学历教育。类型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学校职业教育备受重视,而职业培训较受忽视。第二,层次结构失衡。职业教育的层次涵盖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三个部分。层次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中高职衔接不畅,高职院校招收中职院校毕业生的比例还不够高,中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设施缺乏整体的设计和统筹安排。第三,办学结构失衡。职业教育的办学结构由公办职业教育和民办职业教育构成。办学结构失衡主要体现为公办职业教育与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悬殊,包括发展规模、政府扶持力度、社会认可度等。第四,地域结构失衡。职业教育地域结构涉及城乡职业教育和东、中、西部职业教育,,城乡职业教育失衡主要表现为职业教育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东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最发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落后。

职业教育结构失衡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职业教育存在着不公平问题。忽视针对各种社会人群的职业培训、高职院校招收中职院校毕业生的比例较低、民办教育的弱势、农村职业教育和西部职业教育的滞后等,都是职业教育不公平的重要体现,其实质是对弱势教育类型、弱势办学主体和弱势学习群体的忽视,这对职业教育自身、学习者个体、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

3.职业教育制度失调

职业教育制度失调是指职业教育机构和规范系统在设计与安排上不够合理,致使职业教育呈现不稳定的状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失调现象日益普遍,职业教育资源分配体制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失调便是其中的典型。 职业教育资源分配体制方面,资源的稀缺使得现行的职业教育资源分配体制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在现行体制中,政府和职业教育办学主体之问是一种“主从”关系,政府处于主导地位,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处于从属地位。政府是资源(包括法规、制度、经费等资源)的主要供应者和教育事业的管理者,拥有各种调控手段;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则是在政府提供的资源环境下受调控管理的办学者。在此体制中,“谁能挤进政府认可的‘重点’行列,谁就能比‘非重点’得到更多的资源”。政府主导和安排资源的分配,易产生无序的行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对政府“一呼百应”,导致“职业院校升格热”、“示范院校建设热”等攀高和趋同现象。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方面,主要存在认定之风狂起、多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国家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由于条块分割现象严重,不同颁证部门互不承认对方的培训成果,致使工作重复,资源浪费,职业资格证书的科学性、严谨性和权威性大打折扣。事实上职业院校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一方面,职业院校为职业资格证书的发放提供软硬件保障,提供较完备的实验实训设备、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展多种考核认证工作等:另一方面,职业院校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学习者学习的针对性,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但是,由于国家贯彻力度不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的推行难以取得新的进展。这种情况下,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自然不高,其社会认可度偏低。

二、职业教育秩序重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职业教育而言,“迎来一个最好的发展阶段”。㈣在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认清形势,明确思路,用新的思维重建职业教育秩序,是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以人为本。崇尚和谐――价值重塑的核心

从全球范围来看,社会核心价值正在逐渐从经济视角转换到人的视角。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破坏、资源贫瘠、人口爆炸等种种负面问题给人类造成了很大困境。“全球性危机”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经济发展不是人类发展的全部,“人类发展”这一主题被逐渐提上日程。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第三代发展观”的提出与推广,伊斯坦布尔国际圆桌会议上对“人的发展”处于危机的强调,以往众多“看不见人的发展计划”的被否定无不体现出“人”的重要性,整个世界对人的价值争取的努力可见一斑。

在教育领域,“教育主体究竟以何种价值尺度去看待教育,取决于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何种需要被提到首位。在教育的各种属性中,哪一种属性最为人们所关心和重视。”人的需要或者人这一属性在当前备受重视,尊重个体价值理应是当前社会阶段中正确的教育价值选择。选择个体价值并非要抛弃社会价值,而是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教育的个体价值是其社会价值的基础。若无视教育的个体价值,教育的社会价值则无法得到充分实现;另一方面,教育的社会价值是其个体价值的集中与组合,离开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其个体价值就无从衡量,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也会受到限制。㈣

具体到职业教育领域,职业教育对本体价值的疏离和对人的发展的实践偏差,制约了职业教育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凸显职业教育的本体价值是首要之举,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职业教育迫切需要打开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内心世界,探究他们的内在需求,为学习者的思想净化、心灵美化、人格塑造、性情陶冶、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以及精神世界的丰富提供动力和支持,同时重视职业教育的本体价值和其社会价值和谐发展。

2.彰显公平,提倡补偿――结构调整的准绳

“社会以教育维持它的存在”,社会公平的实现有赖于教育公平的发挥,教育公平是缩小社会差距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教育公平问题从一开始的不被重视,到后来成为我国教育界、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变化有深刻的社会因素的支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育规模的扩张、教育财力的有限等等,都是促使教育公平成为全球性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职业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延伸与体现,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关注人的全面、多元发展是职业教育今后所要努力的方向,人的全面、多元发展有赖于彰显公平的、有序的职业教育结构来作保障。

职业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对所有人群都开放。它既包括绝大多数来自于工人、农民家庭,或者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社会上失业者的学校职业教育,又包括弱势人群的职业培训:农村人口的农村职业教育,西部落后地区的职业教育。公平性是职业教育的明显特征。职业教育是社会公平的“缔约者”,担负着实现和维持社会公平的职责。然而,职业教育结构失衡遮蔽了职业教育公平性的应有之义。2012年在上海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提出的“要努力提高包括青年、妇女及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在内的劳动者的就业择业创业能力,增强职业教育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尤其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无不体现出对职业教育公平的呼唤。应对职业教育的弱势教育类型、弱势办学主体和弱势学习群体实施补偿和倾斜措施,主要是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补偿和倾斜。给予弱势教育类型、弱势办学主体和弱势学习群体优待表面看似不平等,但实际却是公平的,符合亚里士多德的“补偿原则”,这是实现现代教育正义和社会正义的有效策略。能否做到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补偿和倾斜,“取决于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预方式和程度”。政府不仅应加强以彰显公平和提倡补偿为目的的法律和政策的制定,而且还要加大相关法律和政策的执行力度,以确保弱势教育类型、弱势办学主体和弱势学习群体的权利和机会。

3.鼓励竞争,引导合作――制度重建的基点

竞争与合作属于世界性主题,不仅存在于自然界,更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增强,特别是全球化社会的到来,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竞争与合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战略能够规避完全竞争和完全合作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召唤竞争与合作制度的重建,旨在“合作起来把饼做大,竞争起来把饼分掉”,从而走向共同的繁荣。

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竞争,职业教育制度应鼓励竞争。原因有二:一是竞争与经济密切相关。正如恩格斯所说:“竞争是经济学家的主要范畴,是他最宠爱的女儿”,职业教育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促进就业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催化使得职业教育面临全面竞争的态势,职业教育要想深入发展,必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职业教育制度鼓励竞争应着眼于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建设,如提升质量、彰显特色、创造品牌、关注人文等,要防止走盲目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的外延式发展道路。

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合作,职业教育制度要引导合作。这是因为,职业教育办学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包括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各级政府等。多方利益主体的存在容易出现复杂、混乱的局面,造成管理上的难度,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制度必须从合作这一角度寻求突破。从办学主体来看,需要校企官行合作:从管理主体看,需要部门合作;从地域视角来看,需要区域合作、国际合作、城乡合作等。职业教育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应该是理性的、平等的、开放的、信任的,职业教育的内、外部都存有竞争,理性化的合作能够发挥作用,感性的合作则会显得软弱无力;一切合作都是建立在平等自愿基础之上。合作依赖于开放,开放使得不同合作主体之间的利益的差异成为合作的动力;当不同利益主体发现共同的价值,那么信任得以建立,合作就会产生,从“合作之伪”走向“合作之真”。

热点推荐

上一篇:奠基精神:道德教育的发展性使命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一年级有梦想梦想 一年级有梦想梦想的句子(6篇) 最新道法考试心得体会300字(汇总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