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语言理解 2014年29期

语言理解 2014年29期

小编:

【摘 要】在人类的认知能力中最显著的是将从外界输入的感觉信息逐步抽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高级的心理表征和语言共同参与的。传统上对语言理解指的是将输入的言语映射到语义或者概念表征上。

【关键词】语言理解;具身认知;视角

这些概念表征并不包括听觉表征和运动性表征。近年来这一观点受到了体验认知观(embodied cognition)的严峻挑战,这些观点认为语言能力是对表征的再利用和在认知和行为过程的调用。随着具身认知的发展研究者提出了知觉符号系统理论(Perceptual Symbols System)。该理论认为语言理解必然会激活相应的知觉符号。在此基础之上,Zwaan(2003)提出了阅读的身临其境框架(IEF)理论,认为阅读理解的实质就是读者对所描述的情境进行身临其境的体验。

Barsalou,1999年提出了知觉符号系统理论认为语言理解过程中会激活对应的知觉符号,而命题符号理论认为,在知觉表征过程中,大量的知觉符号是以材料的形式来构建知觉表征的。知觉符号理论认为语言理解的过程就是构建情景模型的过程。日常生活经验是知觉符号系统的基础,运用知觉符号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是情景建构的方式。个体在语言理解的过程中经验的表征为基础,与构建的情景模型为框架二者共同叠加来影响对语言的理解。在知觉符号系统中:

第一,知觉符号是由感觉运动系统的神经表征构成的。在知觉过程中,感觉运动区中的神经机制不仅无意识地从外界环境中获取信息,同样从自身知觉中获取相应的信息,有意识的操纵自身经验。

第二,知觉符号是一种图式。知觉中的信息通过选择性注意得到筛选,其中有意义的信息将会参考经验形成图式表征存储在长时记忆中,这些表征就组成了系统中的基本符号。

第三,知觉符号主要在视觉通道中和听觉通道形成。

第四,长时记忆中的知觉符号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相关的符号图式会组成一个模拟器,使得认知系统在具体对象不再眼前是可以随时构建具体的对象。

第五,框架是知觉符号系统的一部分,在对事物进行模拟的过程中使用。

第六,语言符号与知觉符号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都是对知觉事物的记忆的图式。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无时不刻的处于真实场景中,而且要在真实的场景中处理语言信息。围绕着真实情景下语言加工的处理的认知过程,体验观认为语言是一组线索,阅读者用这组线索来构建所描述的情景,而我们的大脑就会对这个情景中进行经验上(感知和动作)的模拟。在这个概念化的过程中,阅读者是对所描述的情景进行身临其境的体验,而对语言理解来说就成了对所描述情景的替代性经验(。从而,IEF理论最基本的假设是当我们听到或者看到一个词的时候会启动经验过的语言(词汇、语法、语音、运动、触觉)表征。并且会激活与其关联的运动、知觉、情绪表征。这些表征将组成理解语言的线索。这些线索可以启动输入的词汇,因此能够对我们的经验进行重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语言的理解就是对所描述的事件的替代性经验。

语言的理解是模拟感觉的过程。其中涉及对视觉和行为相同过程的反复使用。正如心理意向对知觉系统和表征的反复利用。因而也就涉及了对知觉和行为的模拟。语言的理解也会涉及到对所描述场景中的知觉和行为的模拟。有很多研究支持这个观点,有研究发现参与者用语句描述在不同场景中的对象时会有不同的体验。例如,对于一个鸡蛋来说他有两种不同的物理状态,当句子表达的是鸡蛋在篮子里的时候是其典型的物理状态――完整的椭圆球体;而当句子表达的是鸡蛋在盘子里的时候则是另一种物理状态――不规则的圆形胶质态。然后,参与者会看到一个对象的图片,并且参与者要决定这个图片上的对象在之前的语句中是否提到过。以对象匹配的形状会呈现在语句所描述的场景中,参与者要尽快的判断这个图片上的形状是否与之相配。结果发现形状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要快于不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在描述移动的对象时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要求被试听暗含运动方向信息的语句的同时观察屏幕上呈现的视觉图像,并对这两种信息的方向一致性进行判断,当语句中暗含的方向信息与图像中的所反映的方向信息一致时相比较于方向性信息不一致时减缓了被试的判断。并且有研究证明了,在语言描述视觉所呈现对象的移动和动作的过程中在枕-颞叶激活了相应的语义表征。

综上所述,在语言理解过程中句子中说隐含物理形状态、位置、对象的运动、颜色、语义联系(例如,piano- trumpet,(Huettig & Altmann,2005))中都能够被心理表征。并且对象属性的典型性对心理表征的过程也有影响。

热点推荐

上一篇:曲径通幽的英国普通救济适用规则改革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演讲稿优秀 最新做人要诚信提纲 诚信做人诚信考试演讲稿(优质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