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幼儿言语及行为的个案研究

幼儿言语及行为的个案研究

小编:

【摘 要】基于研究对象身心健康发展的假设,选取现龄三十三个月的某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了解到研究对象平时的成长情况,访谈提纲以幼儿的言语和行为为维度。筛选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应用幼儿教育教学理论,得出相关研究结论。

【关键词】个案研究;案例;幼儿;言语;行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琪琪,是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小女孩,居住于安徽省合肥市,现已三十三个月大,即将读幼儿园。琪琪的爸爸就职于某企业,是一位职员;妈妈是一位中学老师,周末和寒暑假在家带孩子,周一到周五均上班。爸爸妈妈上班的时间,琪琪由奶奶带。像琪琪这样的家庭结构和养育方式在中国具有普遍性。

通过对琪琪妈妈和奶奶的访谈,了解到研究对象平时的成长情况。访谈提纲以孩子的言语和行为两个维度展开,筛选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结合案例和教育教学理论,得出相关结论。

二、案例描述

案例1 不要指她的眼睛

琪琪二十八个月大了。一天,琪琪的爸爸下班回来,琪琪一下子就扑到爸爸的怀里撒娇。片刻,爸爸和琪琪就一起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爸爸,爸爸”,琪琪躲到了椅子后边,小脑袋一会儿从椅子左边伸出来,一会儿头又从椅子右边伸出来,一会儿蹲下去,一会儿站起来。“我看到你啦!”,“我抓到你啦!”爸爸得意洋洋,三两下就抓到了躲来躲去的琪琪,一边说着一边用食指指尖指着琪琪的眼睛说到。“不要指她的眼睛。”琪妈妈在一旁提醒,爸爸愣住了,有什么不对劲么?“你手指她的眼睛,她跟你学,到幼儿园也用手指其他小朋友的眼睛,一不小心,戳到别人的眼睛上可就危险啦”。

案例2 跟谁学的话

立秋刚过,早上七点,琪琪的妈妈一打开大门,便看见门外是雾蒙蒙的一片,湿气很重。“WO KAO,又放炮啦!妈妈你看!”琪琪尖叫到。琪妈妈忍俊不禁,所见之处皆是大雾,哪有这么多炮来放,根本就是浓浓的雾气罢了。可细想,也难怪,孩子三十二个月大了,自孩子懂事以来还没见过雾。显然,孩子将之前她看过的放鞭炮产生的浓雾和早上门外的雾气混为一谈了。可琪妈妈又郁闷了,孩子怎么会说WO KAO这样的词语呢?家里面没有谁说过这样的话啊?看电视学来的?“琪琪,你刚才的话都是和谁学的啊?”,“什么呀?”琪琪有些盲然。“就是你刚才那样那样的话呀!”琪琪妈妈只好把刚才琪琪说的又重复了一遍,“我和爸爸学的”,“我怎么没听过呢?是不是爸爸哪天一不小心说出来的?”琪妈妈想到。“以后不要说这个好么,这是不文明的话”,“恩”琪琪点头。“你看,外面现在没有人放炮,是下起了大雾,不是放炮,明白吗?”琪妈妈又补充到。

三、案例分析

(一)老鹰捉小鸡本质上是角色游戏

案例一中,琪琪在行为上并没有发生用手指戳到其他小朋友的情况。但孩子母亲从爸爸和孩子的游戏中,预见了亲子游戏中潜在的危险。角色游戏是孩子在幼儿阶段喜欢的一种玩耍方式,也是父母与孩子间常见的互动方式之一。孩子在玩耍中手脑并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觉得到开发和利用,积极探索世界,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游戏,是孩子建构对世界认知的途径之一,特别是角色游戏,是幼儿最早的社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老鹰捉小鸡,本质上就是角色游戏。

(二)亲子关系也是师生关系

案例二,即使是孩子爸爸偶尔一两次说过的话,也无形中被孩子模仿到了。可见,家庭在幼儿语言学习中仍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幼儿园的教学以活动教学为主,但知识和技能并非学习的首要任务,幼儿行为习惯等的培养才是首要教学目标。从蹒跚学步到独立行走,从咿呀学语到连贯说话,幼儿的启蒙与学习,父母都是第一引导者和责任人。毕竟,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孩子与父母的接触时间远远大于与同龄人的接触时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观察、模仿、学习的对象,有意或无意印刻在了孩子的脑海中,内化为孩子自己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等,影响到幼儿今后的成长。在家庭中,幼儿与父母的关系,既是亲子关系,也是师生关系,家庭犹如一个小小的班集体,父母、亲长、幼儿都是这个集体的组成人员,彼此交互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也一直伴随到幼儿成年直至终生。

四、研究结论

(一)亲子活动中要杜绝潜在危险

家长在陪孩子玩耍的时候,可能没意识到自己进行的是亲子游戏或是角色游戏,所以也就更为放松和自然。这也导致,家长较少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家长的言行无意识中被孩子模仿或学习。但幼儿对世界的认知毕竟是直观而片面的,游戏活动中成人能认识到的危险因素,幼儿基本上是难以预见的。因此,孩子家长或成人,应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对游戏活动中诸如会造成不良后果的危险因素,将其阻止、控制,使其消灭在萌芽阶段;家长在履行监护人的责任的同时,也承担孩子学习的向导,在活动中教育孩子什么是危险,什么是不能做的,什么是做了以后要承担一定后果的。

(二)家庭是幼儿语言习得的主要场所

心理学的研究显示,婴儿语言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在孩子九个月之前。也就是说,孩子在九个月之前,与母语的接触程度决定了其说话的早晚和语言发展的快慢。实施双语教育的婴儿说话会稍晚,另外,生活中常见的有的幼儿说话晚,或者有的幼儿到了儿童期或成年期有口吃的现象,归根到底都是幼年时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如果我们能从家庭教育这里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上述问题也就引刃而解了。孩子语言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教育,孩子要先能听的清楚,才能说的清楚。家长在和孩子说话、对话的时候,应尽量做到一字一顿、抑扬顿挫、吐字清楚,还应保持适当的音量,不用不文明的用语,不用网络词汇,也不要自己自创的词来和孩子对话。穿鞋就是穿鞋,不要说成穿鞋鞋;奶瓶就是奶瓶,不要说成瓶瓶。

(三)身教大于言教

孩子对世界的模仿,起源于家庭中对父母及养育者的模仿。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早已揭示了模仿在儿童学习中的重要性。家长不是幼儿的同伴群体,却担任了幼儿同伴群体的部分角色,幼儿在与家长的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来自成人的影响。有的家长要求孩子不要看电视,自己却电视看地津津有味,孩子能不被电视分散注意力吗?当成人要求孩子不去随手扔垃圾的时候,成人自己是否也做到不随手扔垃圾了呢?当家长要求孩子做个文明人不讲不文明的话的时候,家长自己是否也讲文明懂礼貌呢?其实,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的最好方法和方式,就是说话人不要那样去做。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析农民工进城对农村的影响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煤矿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心得体会大全(17篇) 最新小学生民族团结朗诵稿一分钟(大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