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初中语文德育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德育教学

小编:

 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是不分家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导语,引进活水;利用题解,举纲张目;利用设问,缘文释道;利用点拨,因道释文;利用朗读,陶冶情操等方法来开展初中语文德育教学。

一、利用导语,引进活水

精美的导语可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起到开拓视野,唤起回忆、衔接知识和叩开入课之门的作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与学生现实生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年代距离。在课前导语中恰当引进时代活水,是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理想渠道。

如《中国石拱桥》的導语可设入壮观的北京立交桥,从对比中知道学生认识科学的不断进步,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发生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向沙漠进军》的导语可设入目前出现的沙尘暴现象及眼下的植树造林、美化校园的情景,从中培养学生重视改变生态环境的思想感情等等。可见,导语中哪怕是三言两语的渗透,只要精心设计,课课如此,则有如细水长流,定会滋润学生心灵的荒漠,最终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教育效果。

二、利用题解,举纲张目

文题是课文的眼睛,是课文的凝聚点,自然也是文章的纲目所在。大凡语文教育,课堂教学都十分重视题解。我以为,无论是题解后入课以统领全文;或入课后题解以画龙点睛;或结尾时题解以水到渠成,都是为了举纲张目,使学生加深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

所以,题解中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真可谓水乳交融。如教《驿路梨花》,结合文末陆游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蕴含在文章深处的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富有社会意义的主题。教《最后一课》可紧扣最后一词引导学生理解即将亡国的人民悲愤的情绪,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本民族语言的思想感情等。教《听潮》,以听解文,把握这一点,学生便可领悟到潮落大海熟睡的宁静美;潮惊时大海醒来的翻动美;涨潮时大海发怒的壮阔美,从而感受到祖国山川海洋的无限广阔美,并由此产生爱我中华的思想情感。可见,利用题解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可以使知识的传授与思想教育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利用设问,缘文释道

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置是架在教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在课堂设问中若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渗透,可缘文释道,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可设置这样的问题:志愿军战士的动人事迹不胜枚举,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了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救小孩、防空洞谈话三个典型事例呢?这样既解决了文章的取材问题,又教育学生继承发扬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教《最后一课》可以从韩麦尔先生最后一个动作,把向学生的告别升华到向故土告别这一悲惨结局上设问,逆向前文理解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四、利用点拨,因道释文

如果说恰当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渗透性设问可以缘文释道,那么教师必要的点拨性讲解则能因道释文,使文与道分析的层次深化,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教《友邦惊诧论》时,教师对友邦和国府的主奴关系内幕作适度讲解,可加深学生认清帝国主义实质上企图瓜分中国的狼子野心;教《竞选州长》时,对我被搞成声名狼藉的事例中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作适度解释,可引导学生正确无误地通读全文,从而认清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虚伪本质,增强反和平演变的感性认识;教《醉翁亭记》,通过适度的点拨,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虽以游览山水自娱,但深藏内心的却是孤独、凄凉和不得志的思想感情,从而认清封建社会的反动腐朽本质。

五、利用朗读,陶冶情操

朗读不仅是语文学科中知识与技巧性的训练,也是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的感染力,采用男女生朗读、小组朗读、个人朗读、集体朗读、学生领读、教师范读等多种形式,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朗读中的思想感情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受到道义上的潜移默化,增强鉴别是非、美丑、善恶的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尽快的培养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

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应该和其他方法互相配合,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而服务。

热点推荐

上一篇:高中语文课堂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关爱未成年简报(精选5篇) 2023年冲压工年终总结(通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