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谁在消费他们的隐私?

谁在消费他们的隐私?

小编:

1月16日,33岁女歌手姚贝娜因癌症复发离世。一名新闻系学生发表文章称深圳晚报记者彻夜守在急诊室门口等待其死讯,甚至伪装成医生的助手进入太平间拍摄。17日,《深圳晚报》发文:“在众声喧哗之中,请让我们安静地为姚贝娜志哀。”疑似回应争议。无独有偶,《人物》杂志因在《惊惶庞麦郎》中,细致揭秘歌曲《我的滑板鞋》的作者庞麦郎违约后的日常生活,包括床单上沾着硬掉的、透明的皮屑、指甲和花生皮,还描述了他上厕所的样子和声音。以各种名义将别人的私生活公开的现象很多,媒体和受众不免牵绊其中,难以自拔。

夏颖・传播学博士

到底是媒体在迎合受众的趣味,还是受众受到媒体报道的引导是难以区分的。所以仅仅将新闻的娱乐取向归因为新闻媒体追逐利益的经济取向是不够的,这是一种传媒与受众的合谋行为,是社会文化脉络中媒体特性发展的必然性。

元朗・前媒体人

如果说采访对象不注意个人隐私,缺少与媒体打交道的技巧,但记者在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避开呢?采访时,新闻人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但这个职业道德不应该冒犯公序良俗。我觉得,在这一点上,记者是失职的,也是失礼的。

世相・微信公众号

在进入社交网络时代之前,一位名人去世,媒体也都会抢着做新闻,做报道。但那时,传播的范围是可控的,大家顶多会认为“报刊铺天盖地地说……”,人们可以选择暂时不看报刊,但现在环境变了,在网络盛行的当下,人们失去了“不看”的选择。那么,在微信公众号里,我们是不是还要像在报纸上那样,拼抢每一条热点新闻,想方设法地挖掘、解读、抒情?

@鸿水・情感作家、编剧

某报记者佯装医生拍照确实龌龊,但其他记者在病房外等候的是新闻,没有人希望传来的是噩耗。

周海燕・南京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对于采访对象隐私问题,我想举一个CNN在报道“马航”事件时的例子。丽都饭店的招待会上,有愤怒的家属扔矿泉水,声嘶力竭地责骂。CNN抓住了这个镜头,但只用了中景和远景去表达,没有拉到家属因愤怒而扭曲的面部,同理,他们在邀请新闻当事人家属进行采访时,选择的都是能够保护当事人人格尊严的表达方式。你看得到在演播室里,强忍悲痛面对公众的当事人家属,CNN不是没有那些失控场面的资料,但他们知道,这些画面的播出会影响新闻当事人的人格尊严,也会影响到自己作为媒体的公信力,会影响到公众今后对“是否接受媒体采访”的判断。

热点推荐

上一篇:“真人秀”的虐星路线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工程部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汇总7篇) 汽车调研报告题目(实用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