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形式即内容:论《我弥留之际》中语言现象下的深意

形式即内容:论《我弥留之际》中语言现象下的深意

小编:申铉京

摘要:根据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割的。形式反映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在福克纳的笔下,形式是现代主义的,而语言是新颖又耐人寻味的,在这些语言表象下面埋藏着作者对全文主旨的精确把握,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巧妙抨击。本文通过对《我弥留之际》的语言形式的探讨,从而挖掘更多内容上的意义――即福克纳人们感情不足理性有余的现代通病感到愤慨和惋惜。

关键词:重复 复杂句 人称混乱 形式即内容

形式即内容,内容在形式中得到升华。众所周知,一部好的作品需要深刻的内容和精辟的语言,而深刻的内容则需要由精辟的语言作为支撑,因为只有恰到好处的语言才能更好的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含义。语言必须符合内容的要求,而内容也会刺激语言的运用,这样我们就总是能透过研究文学的语言来一窥内容的究竟。威廉福克纳正是这样一位作家:他不仅能在内容上反应社会现象,在运用语言方面也是一位大师。他的代表作之一《我弥留之际》写作于1930年,是其“约克纳帕塔瓦体系”中的一部作品,作品通过一个家庭七个不同成员的视角和口吻来描述了同一件事:将刚过世的女主人送到她的家乡进行埋葬仪式的过程。

一、语言重复

在《我弥留之际》这部作品中,语言的重复是被多次运用的一种语言形式,在这种语言形式的背后,暗藏着更多内容上的意义和主题。实际上以重复的方式,作者大致想要揭示说话人当时的内心想法和思想境地,从而批评一种社会现象。人物的叙述语言可以传达出说话人的感受,如不安,怀疑,紧张,或者是某种道不清说不明的情绪。例如:

“你不会把我的驴弄到水里去吧,”我说……“我的驴不会给弄到水里去的,”我说…“我的驴才不要趟水,”我说。(图尔:120)

图尔是本德仑一家的邻居之一,他将他的驴子借给本德仑一家好让它去拖棺材,当他们准备过河的时候,他很紧张自己的驴会不会被淹到,作者就运用了上面这种重复的形式来表达图尔的心情:恰如其分的表达了他不愿驴子下河的不安的心情。

达尔是我的哥哥,我是达尔的弟弟。……达尔他去杰克逊了我的哥哥达尔是我哥。……达尔是我哥。我哥要去杰克逊了。……我哥哥……达尔是我哥。……达尔他去了杰克逊我的哥哥达尔。……他去了杰克逊。…我哥哥叫达尔。他坐着火车去了杰克逊……达尔。达尔是我哥。达尔达尔达尔。(瓦达曼;95,239―42)

我们都知道,瓦达曼是个智障男孩,仿佛他说话不停的重复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是在此之下仍然有深沉的东西可挖。瓦达曼是个疯子,他经常分不清自我和他人的区别,所以他运用重复试图来理清思路。在这个例子里,他说了很多次“达尔是我哥”,表达了他内心的怀疑和紧张。达尔是他哥,可现在达尔要被家人送到杰克逊的疯人院去。对此,瓦达曼的内心很纠结――为什么家人会把亲骨肉送到疯人院去呢。瓦达曼的自我独白实际上有两层讽刺意义:第一是达尔被送到疯人院去了,而他这个真正的疯人却还在这里自言自语;第二是只有瓦达曼这个疯子小弟为达尔被送去疯人院一事感到难过。这样我们就能窥探到暗藏在重复这个形式下内容层面的意义了:人们之间的情感冷漠。当谁也不关心达尔的时候,倒是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小男孩在一旁独自感到怀疑和不安。

“朱厄尔,”妈说;“朱厄尔…朱厄尔,”妈说。“朱厄尔…”然后她说:“你快进屋来然后到床上去…朱厄尔,”妈看着他说。“我要给你一我要给…要给…”然后她开始哭了起来。

这一段话证明了重复这种语言形式可以用于表达人们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通读本书,我们发现,朱厄尔是艾迪最爱的孩子,他是她和牧师的私生子,而这个事实却一直被艾迪所隐瞒着,所以当她叫来朱厄尔,心中有话却不能明说的时候,重复这种语言形式就是作者所能选用的最好的表达方式了。

二、复杂句

当一部作品中作者所运用的语言和正常的语言大相径庭的时候,我们有必要仔细考察一下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做,考量一下作者是否在语言形式下还暗藏了想要传递给读者的深刻含义。在《我弥留之际》中,有很多复杂句使读者感到些许迷惘。在这些复杂又饶舌的语句背后,暗藏着说话者的精神状态和更多表达主题思想的线索。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当你掏空自己准备去睡,你就不是你。而你在熟睡的时候,你就从不曾是过你。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我…睡觉就是什么都不是…艾迪本德仑什么都不是…如果我还没有掏空自己的话,我就还是自己。(达尔)

以上这段话是达尔在马车上入睡前的思想,很明显,在此,福克纳在他的叙事中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从而精确的表达出了达尔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意识。达尔的这段话正是“失落的自我”的一个例子。达尔想“掏空自己”,他试图站在一个远离自我的角度分析自我――究竟什么是自我?也许他想掏空的这个空正代表着本德仑一家的冷漠和疏远。

三、人称混乱

《我弥留之际》是用“意识流”手法写成的,是以表达人物的内心独白的方式来叙述故事的,在这些内心独自中,有时候会有人称混乱的情况发生。特别是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之间的错乱。这个语言现象还揭示了说话当事人的精神状况自我缺失的现象:他们仿佛都被代词,名字和头衔所迷惑,他们无法确认“自身”在这个社会中的意义,有这样困惑的人往往在社会中扮演着疯子,预言者或者二者品质兼有的角色。达尔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以疯人的外表和预言家的某种内涵示人。而预言家代表着社会的声音,达尔也能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社会的声音――他是一个失去了代表整个社会堕落的预言性质的预言家。而这正是威廉福克纳想要传递给大家的信息。

朱厄尔和我从田地里上来,一前一后的走在小道上。虽然我走在他跟前的十五英尺处,任何一个从棉花房那里看我们的人都能看见朱厄尔的破草帽足足高出我一个头。…朱厄尔,跟在我后面十五英尺远,看上去笔挺挺的,一步就垮进窗户。他那苍白的树木般的眼仁镶嵌在树木般的脸上,直勾勾的看向前方……

现在,换朱厄尔在我前方五英尺的地方走着,我们还是一前一后,顺着小路往前走去。(达尔;1)

这是全书开始的一段陈述,仿佛作者有意要让读者从一开始就发现,达尔似乎有一种特殊能力,能看到自己背后发生的事――他类似于一个预言者,总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他的意识时常会超越肉眼所见和“自我”的限制。福克纳说:“《我弥留之际》证明了观点可以相互制约也能相互作用从而创造出令人满意的叙述方式。”如此看来,达尔的命运就是做“社会之声”。而达尔预言性的破灭代表着整个社会的失败,这正是福克纳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在全书的最后。达尔因为纵火和“疯癫病”被自己的家人送进了“杰克逊笼子”,他终于失去了书中一开始所暗示到的“超能力”,而他的叙述语言也变得贫瘠,几乎只剩下重复和焦躁不安的情绪。

四、结语

虽然全书由思想独白和对话组成,但在字里行间,我们还是能感到各自为人的冷漠和本德仑一家的疏远和无趣。这也就是全书的宗旨所在――通过对语言形式的驾驭和运用,进而暗示了现实中人们的冷漠和社会的失败,揭示了人们自私的人性,以及感情不足理性有余的现代通病。

热点推荐

上一篇:戏曲“丑角”也有“美”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优质教师第一次上课的心得体会范文(14篇) 部队个人工作总结作风纪律方面大全(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