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简述三言中“鬼神托梦”的成因及社会意义

简述三言中“鬼神托梦”的成因及社会意义

小编:

鬼神托梦题材由来已久,冯梦龙的三言中涉梦小说共51 篇,而具有鬼神托梦的就有29 篇之多。究其内容,大都为两种,一是理,一是情。理表现在天理循环、因果报应上,如《桂员外途穷忏悔》中的梦中犬,《坳相公饮恨半山堂》中的父孽子还,《张孝基陈留认舅》中的封官山神。情则分为好几种,有《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爱情,《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的冤情,《羊角哀舍命全交》中的友情,《两县令竞义孤女》中的恩情等。这种带有神秘怪诞色彩的小说成分,不仅是一种小说创作手法,也是一种社会理想和社会审美的表现。

一、鬼神托梦在文学中的发展

中国特有的神话故事是历代文学作品的滥觞。《说文解字》解鬼为: 人所归为鬼。而魂则是负责人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的。在历代文学作品中,都体现出古人认为灵魂是身体的无形主宰者,人死之后,其灵魂可以离开肉体而存在,并且存世不灭。这种神秘的鬼神信仰奠定了古代鬼神类小说的基础,这类作品也充满了奇特神秘,令人欲罢不能的魅力。

在这些涉及鬼神的作品中,有一类是最为神秘的,即鬼神托梦。鬼神进入人的梦中,并且对其嘱咐交代,或画面示人,预知祸福; 或告知真相,以明冤案; 或直言警戒,劝人为善。

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中有《郑琼罗》: 痛填心兮不能语,寸断肠兮诉何处。春生万物妾不生,更恨魂香不相遇。这首诗就是郑琼罗所作怨诗。丹徒女子郑琼罗遭市吏子逼辱而自杀,冤气之盛,长达四十年不散。后来她夜间听到段生抚琴,于是前来倾诉冤情。她的冤情正面揭露了封建社会官民之间的矛盾,民斗不过官,只能借助鬼魂来报仇。

宋代《太平广记》中也有此类故事。《太平广记》记载宋少帝子业常使妇人裸形相逐,有一女子不从,命斩之。是夜,这一女子的鬼魂向少帝托梦,并骂曰: 汝悖逆,明年不及熟矣。帝怒,于宫中求得似梦中见者,斩之。其夕复梦所戮者曰: 汝枉杀我,我已诉上帝。帝寻被杀。宋少帝惨无人道,导致惨剧,而无处诉冤,更是可悲。这种借由托梦索命的情节,反映了伸张正义的强烈愿望。

到元杂剧《范张鸡黍》、《西蜀梦》等。《范张鸡黍》中张劭的鬼魂托梦与范式是为了告知他不能前来赴约的原因,范式不辞千里赶来完成了好友遗愿。他们不愿意入仕的原因正是因为看透了社会的黑暗。作者在歌颂诚信、友情的同时,着重抨击了朝政的黑暗。《西蜀梦》中关羽、张飞的鬼魂给刘备托梦,言辞恳切,念及从前三人结拜,更劝刘备小心,这是赞誉友情。

二、冯梦龙三言中的鬼神托梦

到明清之际,小说进入创作高峰时期,鬼神托梦

类题材作品发展成熟,在三言中更是俯拾皆是。三言中涉及鬼神托梦情节的篇章有29 篇,有的是鬼托梦,有的是神托梦。究其内容而言,大都不出两种,一是表达情感,二是鸣冤诉屈。

( 一) 表达情感

《情史类略》中道: 夫闺阁之姿,临之以父母,诳之以媒妁,敌之以门户,拘之以礼法,婿之贤不肖,盲以听焉。在三言中,关乎爱情的托梦有六篇,其中五篇都是女子死后托梦。因为在古代闺阁女子限制在闺阁之中,和外界的交流少,对自己的婚姻、爱情更是没有发言权,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略有反抗,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少女们对自己的爱情悲剧无能为力,所以作者借少女托梦,让她们借助另一种形式完成自己的爱情梦。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胜仙死后托梦,虽然两遭都是因为范二郎而死,但是并无怨恨,特地在梦中与范二郎欢情三日,了其心愿。这是痴情女子托于梦中与情人成全其爱情的。可见女子痴心,男儿薄情。正应了《诗经氓》中所言: 士之耽兮,尤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

《钱舍人题诗燕子楼》中的关盼盼,与张建封情意正浓,建封死后关盼盼立誓: 无他计可报尚书恩德,尽此一世,誓不再嫁。如此深情却被白居易暗讽,只得自尽。数年后有新任中书舍人钱希白于燕子楼惋惜关盼盼,知其苦衷而赞其高洁。关盼盼入其梦中以表谢意: 使九泉嫌恨之心,一旦消释。这正是社会对女子的苛待,使其不得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即便是死后,也因为身份地位的低下,不能玷污爱人的清德,还要受到社会上的诟病。这里的钱舍人代表了作者的思想态度: 对这些美好的女子心生惋惜,所以通过托梦,来进行一种知音交流。古来仁义包天地,只在人心方寸间。三言中除了有关爱情的鬼神托梦,还有就是关乎友情的。俗话说: 种树莫种垂杨枝,结交莫结轻薄儿。但凡是结交了一个生死知己,这其中的情谊就一点都不逊于其他情感。三言中的《羊角哀舍命全交》是一篇歌颂友情的故事。羊角哀左伯桃为朋友知己,为了不拖累羊角哀,左伯桃死在山上,后来托梦羊角哀告知被荆轲之魂欺负,羊角哀于是自刎葬其旁,与他共战荆轲。这种为朋友而死的义气,真是能感天动地。

( 二) 阐明事理

1. 解冤断案

三言中用在托梦中最多的还是通过鬼神托梦向生人展示冤情、解决公案,在这一类故事中,梦似乎是一种渠道,通过梦震慑作恶之人,或者警醒断案之人,都是为了减少冤案的产生,或者是及早找出真正的作恶之人,释放清白之人。

《金令使美婢酬秀童》中城隍两次在梦中告知银两位置,就是因为金令使冤枉了秀童偷银子,秀童禁不得用刑,只好招认。神道托梦给捕快: 银子在葫芦里面,如何不取?这样就可以及早破案,还秀童清白。《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秋公因为得罪了张委,张委毁掉了花园中的花,次日残花却又变成了鲜花。张委诬告秋公有巫术,仙女托梦给牢房中的秋公,告诉秋公落花返回枝头都是仙女所为,并非是妖术,明日自当脱罪。第二日大尹听说张委已死,众人共同作证方相信这是神道相助。

《金明池吴清逢爱爱》中卢爱爱在梦中告诉吴清小厮的所在,并没有死,以便吴清脱罪。这些都是鬼神托梦于受冤之人,还有一些作者安排了鬼神直接托梦于官员。《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五道将军直接托梦于薛孔目,怒斥他: 范二郎有何罪过,拟他刺配! 快与他出脱!吓得薛孔目立刻改判了砍人为砍鬼之罪,这才免了范二郎的罪过。

鬼神托梦出现在这类公案故事中,基本上都是充当了包公的角色,破解冤案,还人清白。这其实是社会上普遍的心理,在晚明政治黑暗的情况下,官吏大多数都是草菅人命的,作者把这些表现在小说中,通过美好的愿望,希望能有这样一个托梦的方式,其实是希望能有这样清正廉明的官吏。

2. 因果报应

《坳相公饮恨半山堂》中王安石之子王方病死后托梦给其父,因为王安石新法害的民不聊生,怨气横生,导致其子下地狱被不断地施刑,他托梦给王安石,用他不断受苦的画面告诫他及早回头,不要继续实施新法害人。

《桂员外途穷忏悔》桂迁因为自己曾经的誓言,梦见全家都化为犬形。从梦中醒来后,省悟到自己的忘恩负义,便想道: 昔日我负施家,今日尤生负我,一般之理,只知责人,不知自责,天以此梦,做醒我也。后来他终于醒悟,重新向施家报恩后,再赎清罪孽,后又托梦给其女儿,告知其全家已脱罪业。作者在小说结尾诗中点明: 奉劝世人行好事,皇天不佑负心郎。以此来透露作者的意图实为劝诫世人。正是因为这样的主旨,所以三言中除了这些以恶报警醒世人的,更多的是以善报来诱导世人向善的。《张孝基陈留认舅》中张孝基本来名正言顺继承了过家的产业,但是当他在陈留找到已为乞丐的大舅子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考验活动,最后将丈人所留下的家业全部都还给了改过之后的过迁。故事的结尾是晚年上帝托梦给张孝基,召其夫妇做山神。这就是结尾诗中所说的阴德泽流长。《施润泽滩阙遇友》中入话就引用了五代窦禹钧之梦,梦见他的祖父托梦说他命中本无子,但是及早行善,还有可能改变。后来窦禹钧因还金一事,果然祖父再次托梦赐予一子。俗语有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切祸福,自作自受,就是因果报应的体现。《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中最后沈青霞托梦给冯主事,正是因为冯主事行的是忠义之事,所以上天赐予其北京城隍的官职,结尾诗中也写道: 生前忠义骨犹香,皇天果报自昭彰。《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中宋敦大发善心替一位和尚准备了身后事,和尚托梦给他致谢,并且告知宋敦本无子,但是因为行好事所以和尚自愿脱胎于他家作为他子,然后其妻就梦到有金身和尚进入梦中。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中司马貌在梦中进入地府,向阎君控诉人间的不公,阎君笑道: 天道报应,或迟或早,若明若暗,或食报于前生,或留于后代。假如富人铿吝,其富乃前生行苦所致。今生铿吝不种福田,来生必受饿鬼之报矣。贫人亦由前生作业,或横用非财,受享太过,以致今生穷苦,若随缘作善依然丰衣足食。由此而推,刻薄者虽今生富贵,难免堕落。忠厚者虽暂时亏辱,定注显达,此乃一定之理,又何疑焉人见目前,天见久远。人每不能测天,至汝纷纭议论,皆由浅见薄识之故也。这一段话就是作者的因果观,也是贯穿全书的善恶报应论。虽然对于因果报应之事过于偏颇,但是其中劝诫之意也足以发人深省。

还有一类小说并不涉及这些,可以作为一种单纯的艺术手法。《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中柳永梦见一黄衣吏从天而降,封其为天上乐官。《薛录事鱼服证仙》中薛少府灵魂脱体变成一尾鱼,即将被同僚吃掉的时候,向自己的夫人托梦,托夫人相助,立刻阻止他们吃鱼。

三、鬼神托梦的成因及社会意义

冯梦龙在《喻世明言》的序言中就表明他的创作目的: 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创作时就想到通俗小说的教化作用不亚于《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而喻世、警世、醒世的题目就突出了劝惩性,非警世劝俗之语,不敢滥入。总之,三言中的鬼神托梦题材,都是基于情与理两个方面,借助这种超自然力量的艺术手法,使小说具有奇异怪诞的魅力。这种文学情节的构建之所以历久弥新,一是因为它的文学性,即人物是鬼或者神,都不是现实中的人,具有虚幻性,演绎的也都是梦幻之事,不需要完全遵循世间万物的逻辑; 二是因为它的真实性,即作者虽然借用的是鬼神托梦的形式,但其却反映了现实生活,表达的是现实中的人的内心想法。除了这种艺术魅力,这一题材还有它独特的社会成因和社会意义。

( 一) 鬼神托梦题材的成因

1. 文学题材的架构

从唐传奇到明清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虚构性。这种虚构的特征,导致文学题材的多样化,从神仙凡人到妖魔鬼怪,都可以写进这种虚构的文本里。尤其是梦境这一题材,历来都是充斥着奇特想象的领域,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梦境相关的情节具有无限延伸的可能。封建时代的人们迷信神鬼,将神鬼和梦境相结合,可以使这一文学架构充满神秘的色彩。

明初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之后,受到当时理学占据主流地位的影响,小说进入很长一段沉寂的状态。中晚明时期,商业经济开始迅速发展,符合市民趣味的传奇话本、世情文学代替了历史演义,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尤其是在小说中演绎神鬼梦幻之事,不需要考虑过多的现实逻辑,不需要严谨的推理,作者可以信笔写来,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这类通俗文学,兼具有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的特点,更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品位。

2. 真实社会的反射

中晚明时期,封建统治进入到不稳定时期,宦官专权,皇帝昏庸无能,不断地更新换代,实际上是对社会最大的危害。朝局动荡,官僚就更加肆意妄行,贪污受贿、量财断案的现象比比皆是。而资本主义商业经济的繁荣,使得社会上有一部分商人官商勾结,谋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底层百姓受到几重压迫和摧残,百姓的冤气太重,人们的内心压抑太大,但是却无法通过正当渠道保障自身的利益。于是人们开始幻想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可以帮助自己鸣冤叫屈,0_r2鱛嘘恢复清白。冯梦龙身处市民阶层,接触到的都是市民生活中的无奈与辛酸,所以他能置身于其中,透视社会底层的黑暗,借由文学中的鬼神托梦的曲折手法,诉说冤情借以断案,展现的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解决现世的冤孽。

在三言中,以鬼魂托梦反映情爱的有不少都是女子,这是因为封建礼教对女子束缚得最严,她们的情欲无处可说,只能任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言中的女子追求爱情,并不如牡丹亭中杜丽娘离魂那样强烈,虽然做不到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地步,反而更类似于红楼梦中尤三姐在死后托梦于柳湘莲,虽然没有爱情,但是具有强烈的控诉意味。综合三言的写作目的来看,这正是因为作者更重在对于社会腐朽的道德的批判,对于自由和平等的强烈追求。作者借用鬼神托梦使他们大胆示爱,不仅仅是对爱情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对这种大胆追求人欲的肯定,这是与封建礼教作斗争的产物,是对自由、平等的向往。

正是由于这样的背景,使得鬼神托梦这一题材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由于封建官僚的官官相护,森严的等级制度造成了市民阶层无法突破社会的黑暗势力,而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又使得市民的情感不能通过正规渠道发出,无论是男女之情,还是对官僚的不满,都被压抑住,所以在市民文学中,这些鬼神通过托梦的形式,使男女的情感可以大胆抒发,冤情可以有处可伸,这是市民利用幻想中的鬼神吐气扬眉。

( 二) 鬼神托梦的社会意义

文学是对现实的反映。从鬼神托梦的主要内容来看,可以看出即使当时传统礼教的力量很大,但是难以抑制当时新思想的迅速传播和接受,尤其是人们幻想利用鬼神托梦来解决冤案,惩治贪官污吏,可以看出抗争的思想已经在萌芽。三言中的主要人物集中于市井中,多数是社会地位较低的人,如有志难酬、有才难施的文人,或者是才貌双全的底层女子,都是被欺压的群体。而在三言中他们试图努力挣脱命运的枷锁,即使不能完全脱离,也希望通过神鬼的力量达到目的,这体现出当时的人们虽然不能直接对封建礼教进行反抗,但是他们也通过种种手段做出抗议。

文学同样也对现实有反作用。在政治黑暗时期,通过文学抒发底层百姓的内心需求,达到对人们心里安慰的作用。以梦幻的形式营造鬼神与人的故事,一方面是满足市民审美趣味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潜移默化的道德教化作用。如《乐小舍拼生觅偶》中龙君托梦来相谢钱镠放生不杀之恩,并且以息水之法作为回报,按照此方法,可保钱塘江再无水灾,民生安泰。这种以谢恩为目的的鬼神托梦虽然虚幻荒谬,但是故事本身传播的是一种施恩于人、积极行善的思想。

三言中体现出来的是晚明三教合一的思想。冯梦龙是一个以儒为主、佛道兼有的作家,在三言中,虽然有对佛教的批判,但是并不强烈,他更多要表达的是对禁欲主义的冲击。他虽然对儒道的弊端进行批判,但是更多的是借助儒道思想教化世人。因果报应作为佛教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三言二拍的一个重要主题,在鬼神托梦这类故事中,最多的也是因果报应。后人对三言中的这些因果报应都视为是封建迷信的糟粕,但是不得不承认,在晚明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作者大量运用因果轮回这样的艺术手法,旨在劝导世人戒恶从善,而不是早期的宗教自神作用。

热点推荐

上一篇:简述中学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探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课优秀 以感恩为演讲稿分钟(热门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