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阎连科的系列小说创作特色

阎连科的系列小说创作特色

小编:

系列小说是指作家在同一题材范围内,写成若干篇既可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小说。一般来说,这种联系或以某一(某些)人物,或以某一家庭(家族),或以某一地域环境,或以某一历史背景等为主线,反复出现或贯穿于每一篇作品中。阎连科有着很清晰的系列小说意识,又具有在一个时间段同时驾驭多个小说系列的超强能力,这正是他创作硕果累累的制胜法宝。迄今为止,阎连科的小说创作已经完成或形成了所谓四个系列:“东京九流系列”“瑶沟系列”“和平军旅系列”和“耙耧系列”。这些系列形成的情况不尽相同,组合的篇幅各不相等,构成的内容各有千秋。

东京九流系列

“东京九流人物系列”以旧东京开封清末民初为历史背景,讲述了杠局、茶园、斗鸡场、书寓(妓院)、刺绣铺等各种旧式行当及各行当的规矩,描绘了市井各色人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喜怒哀乐,呈现了中原旧时都市的民俗风情。这几篇小说在故事情节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少有年轻作者的青涩,倒显几多圆熟老到。特定时代的旧都市老风情绘声绘色,特殊行当的超常规人物活灵活现,犹如电影镜头般放送。小说中浓郁的民俗气息和传奇色彩,想必能够带给读者阅读的快感。也许是阎连科乡土题材的小说太过抢眼,将这一系列的光彩遮住了,没有引起更多评论家的关注。这些小说还是带有一些仓促写就的痕迹,如《横活》里叙述人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的转换有些突兀,语言文白交杂也略显生硬。阎连科说:“这几篇小说,就是今天看来,它在我的创作中也是一个例外――无论艺术上多么粗浅疏漏,都是一个时期精神能量的一次算是超出常规的发挥。”

瑶沟系列

“瑶沟系列”由阎连科1990年到1991年间在一些刊物上刊登的几部中篇组成,这批作品借助了自传体的形式表现,其中多多少少带有作者本人的影子。阎连科谈道,最初写的时候似乎并没有想那么多,瑶沟系列的形成也有几分偶然。一篇初名为《十八小队》,送给了《十月》;一篇题为《日头棺材》,送给《中国作家》,编辑部没人,就把稿子从门缝里塞了进去。后来两家刊物同时在第四期刊出,《十月》改题为《瑶沟人的梦》,《中国作家》改题为《瑶沟的日头》。两家刊物英雄所见略同,同时改题,深受读者欢迎,被评论家广为称道的“瑶沟系列”就这样拉开了序幕。这一系列的地域背景就是“瑶沟村”,始终贯穿在各篇里的中心人物是“连科”。

“瑶沟系列”给阎连科带来了赞誉,至今仍深受读者的欢迎。这一系列业已完成,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乡土系列。从阎连科乡土小说的整体来看,“瑶沟系列”似乎也应该包含在“耙耧系列”这一大的系列之内,因为二者的地理范围都在“耙耧山脉”。但“瑶沟系列”作为一个独立的系列存在更为合适:其一,约定俗成,“瑶沟系列”形成在先,人们已经习惯这一称谓。其二,作者仅有的几篇以“连科”为主人公的中篇小说,且都有“瑶沟村”这一鲜明的小的地理特征。其三,“瑶沟系列”与“耙耧系列”的写作手法有所不同。看来阎连科没有续写“瑶沟系列”的计划,他把自己童年到青年参军前这段经历,多在一些散文、谈话录和《我的父辈》里披露过,再把这些素材生发成小说的意义不大。更重要的是,如作家自己所说,恐怕自己再难写出如“瑶沟系列”那样质朴、温情的小说了。

和平军旅系列

耙耧系列

“耙耧山脉”这块贫瘠的土地,却是孕育阎连科乡土小说创作的丰厚土壤。刘震云评价说:“一个耙耧山脉,被他锲而不舍地在那里爬行。他的小说像大山一样坚硬和漫长,到处没有近路可以爬到山顶。最后,这块巴掌大的莫须有的地方,就被他演变成了一个世界。……再没有一个人,能对中国农民那曲里拐弯旮旮旯旯骨与血的缝隙之中为了生存而产生的奇思异想和奇形怪状的身体语言更钻入和更了解的了。”从瑶沟世界到耙耧世界,作家一直没有停息对乡土文学创作手法的探索。在瑶沟世界时期,作家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写实的手法描写乡土生活现实;到了耙耧世界,作家一改往日传统的现实主义写作方法,作品中开始有意识地融入多种创作手法,小说中写实的部分被逐渐淡化,文本中注入了大量荒诞、黑色幽默和神秘、魔幻的成分,全方位地运用超现实的写作技巧来书写底层农民真实的生存处境。《年月日》、《日光流年》、《朝着东南走》、《耙耧天歌》、《受活》等作品都是其耙耧世界实验的重要成果,许多评论家给予了充分认可与很高评价,这一时期对阎连科的评论和研究掀起了一个高潮。

评论家们惊叹阎连科所营造的奇异的艺术世界,赞叹其毋庸置疑的创作实力。陈思和认为:“阎连科在其艺术世界里提供的艺术细节实在太惊心动魄了,也可以说是太难以想象了,如果没有相应配套的艺术架构来镶嵌它们,就不能不影响和减低了那些艺术细节的充分表现。所以,读阎连科的小说有一种比较共同的看法,觉得其小说中精彩片段的价值高于全篇,短制结构的价值高于长篇,可能正是由这样的矛盾所造成。”郜元宝在《论阎连科的“世界”》一文中指出:“走进‘耙耧山脉’的阎连科,确实营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那对乡野无距离的贴近,对乡野与非乡野的生活现象的严格区分,对潜藏于乡野同样惊心动魄的权力角逐和世代恩怨的揭示,对乡民在绝境中激发出来的强韧的生命力的恣意渲染,对朦胧神秘的气氛中说不清道不明的人鬼之情的细致刻画,中原深处独特的人性风物,以及饱满、沉重、精于刻镂而略为滞涩的笔触,都显示了作家无可怀疑的创作实力。”“耙耧系列”使得阎连科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段,也预示着他会在乡土文学领域内再有惊人表现。

阎连科的四个系列展现了作家不菲的创作成就,也延续着作家旺盛的创作生命。梁鸿在《行走、姿势――阎连科传略》一文中谈道:“无论是哪一个系列,阎连科的关注点始终在‘人’本身的存在上,他关注他们的苦难,他们的罕见的快乐,他们的痛苦、空虚和内心的悸动,并且,他的作品始终充满着温情,充满着对人的处境的理解及其选择的宽宥,正是这种温情,感染了无数读者。”“东京九流系列”展示了旧时社会都市三教九流中一些市井百姓的不同活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个中感悟与探究。除此之外,阎连科的其他三个系列完全是仰仗和依赖“土地文化”创作的。乡土是他最初的精神家园,又是他一生的精神栖居与守望之地。阎连科说:“离开乡土我是无法写小说的,我对土地的认识和关注,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对于作家而言,小说的生命来自于土地,养育他的那块土地有着取之不尽的写作资源。“耙耧山脉”这块寄托和安抚灵魂的乡土,一直是他创作的摇篮和源泉。“瑶沟系列”和“耙耧系列”毫无疑问都属于乡土小说,前者可以看作是后者的一个部分,“和平军旅系列”也可以说是乡土小说的延伸,农民军人是穿着军装的农民。

在阎连科的系列小说里,乡土小说一直是他创作的方向,“劳苦人”永远是阎连科写作的核心,他说:“我非常崇尚甚至崇拜‘劳苦人’三个字,这三个字越来越明晰地构成了我写作的核心,甚至可能成为我今后写作的全部内容。……我想我们不能不借用非写实的手法,不能不借用超现实的写作方法。只能用非写实、超现实的方法,才能够接近现实的核心,才有可能揭示生活的内心。”阎连科一直将自己的目光投向耙耧山脉中那方偏僻贫瘠的土地,始终以悲悯的情怀关注着底层农民的苦难与挣扎。其作品中浸润血性的愤懑情绪,饱含张力的诗性语言,氤氲荒诞的神秘意象,已经成为阎连科鲜明的个性彰显和独特的风格识别,从而为他赢得了很大的声誉。

热点推荐

上一篇:发给陌生人的42条短信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挂职心得体会工作(模板9篇) 2023年电力工人廉洁心得体会(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