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世俗化”倾向

浅谈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世俗化”倾向

小编:代英明

摘要:王安忆的作品中体现的完全是她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她总是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上关注日常琐事,作品中着重写的也是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本文从王安忆取材的大众角度、从世俗角度撰写“日常生活中的历史”、利用生活细节将单调乏味人生写出意趣无限这三个方面,对王安忆小说作品中的“世俗化”倾向给予了具阐述。

关键词:王安忆;世俗化;小说创作

董之林先生在《女性写作与历史场景》一文中曾这样说:“女性写作有一种疏离主流写作传统的天然倾向。”王安忆就是这样一位疏离主流写作传统的女作家杰出代表。她在她的作品中着重探究的是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独特的叙述风格。王安忆以自己平民化的眼光审视着周边世俗人的生活,她关注的是社会中普通民众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王安忆创作中明显的“世俗化”与她的“平民化”的意识形态有关,正是她的那种贴近于生活的写作方式,让我们看到一位具有二十多年独特人生体验与生命向往的王安忆,她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自我”。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具体看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世俗化”倾向。

一、立足于广大民众之中,选择大众视角

通常来说,作家通常会选择一些离奇的、不同寻常的人或事作为写作的取材角度,但是王安忆并没有跟随这个主流来俯视世俗生活,而是置身于民众之中,以大众的眼光来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描画人物或悲惨或不幸的一生。

王安忆作为叙述者,更像是置身于作品之中,也是她所刻画的人物中的一员。例如王安忆在小说《米尼》中刻画米尼在躲避追查时的的心理活动:“警察怎么不来捉他们呢?”走在大街上,“她觉得有人以奇怪的目光注视着她,这目光常常是从背后传来的。”作者并没有以旁观者的身份义正词严的批判米尼的偷盗行为,而是从一个知情人的角度细腻的“说出”米尼的复杂心理,告知读者“当事人”的无奈与彷徨。这时的王安忆好像化身米尼,十分清楚米尼的利害权衡,心理刻画细致逼真,使读者清楚的看到一个堕落风尘的小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王安忆是立足于普通大众之中的,她只不过是个比大家都知情的“局内人”,给大家讲述身边的生活故事,她并没有跟随文学主流,在知识分子、成功人士阶层“寻找”故事,而是把城市平民、农村妇女、保姆等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作为写作对象。比如她在《长恨歌》中记录了一个旧上海普通女性的人生历程,在《米尼》中描写了一个上海小市民的堕落经过,在《富萍》中探究了一个小保姆的心理状态,在《桃之天天》‘中张扬了一个小百姓的生命活力。这些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以大众视角来塑造的,他们没有远大的政治目标和社会理想,甚至没有较高的事业追求,但是他们对于世俗生活有着天生的非比寻常的热情,这同样是大多数普通上海市民对每天所要面对平凡生活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

在王安忆的作品中还经常涉及一些市井小人物,比如《米尼》中的大炮・小芳小芬的爸爸,《长恨歌》中的阿婆。就是这样的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王安忆也详细的探究了他们的心理世界,使其形象丰满而有韵味。在他们身上的下脚点使读者觉得在作品中的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他们的个性同样具有独立的研究价值。这些小人物过的都是平庸的现实生活,王安忆以一种“民主”的态度,更广阔的承认世俗生活存在的合理性,认可庸碌的现实人生的必然性,她以一种世俗的迁就态度来描画作品中的人物思想境界,让普通大众更容易接受。

二、从世俗的角度撰写“日常生活中的历史”

王安忆作品很大一部分也是有明确的历史北京的,但她并非按主流写作传统,写历史上的政治斗争、历史人物、重大事变,而是从女性的角度对历史性的民间生活做出记录和诠释。它大多从琐屑的人际关系以及平庸的家居生活来展示当时社会的变化。比如在《妹头》中,王安忆提到“四人帮”横行的年代:“那年头,也乱的很,到处都是竖杆子,遍地烟火的样子。”并没有写那时在上海声势浩大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而只是提到:“那医生家的,美丽的,高贵的,娇嫩的,公主般的新媳妇,在文化大革命的残酷遭际中,表现出了惊人的承受力。”当时召集有问题的人家开会时,“她便提个小板凳走过弄堂,走到那弄堂的拐角处,狭小的,漏风的,晒顶的,油毛毡搭建的小屋里,静静的坐着,领受着照章宣读或者即兴发挥的训斥。”又如在《桃之夭夭》中,王安忆说到了文化大革命中的游行,但她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扬游行场面,而是将其写成文化荒芜年代的“夜生活”,是难得一遇的搞“风月”的好机会。严肃的历史和现实就在王安忆笔下有了一点俏皮的感觉,显现出了较多的世俗性内涵。王安忆所撰写的“日常生活中的历史”并没有过强的社会回功利目的,而是致力于-运用艺术的变现手法对人性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王安忆更看重的自己眼中的历史,确切地说应该是历史在庸俗的现实生活中留下的痕迹,她不是正面写的历史主潮,而是历史对世俗人性的影响。王安忆总是用家居生活、日常琐事来变现人物在历史变迁中的生活,很多时候,这些人物都是没有什么精神追求的,只是这种对人物基本生存状态的描述,给读者再现了一个真实的“平民历史记录”。

三、利用生活细节汇聚,将单调乏味人生写出意趣无限

王安忆创作的世俗化,尤其体现在小人物身上的“世俗人情”。对世俗生活中细枝末节的特别关注是王安忆的一种叙事策略,作品中津津乐道的是主人公化妆的方法、走路的姿势、衣服的款式搭配、头型的变化,甚至是其说话时的眼神腔调。这些小事往往能以小见大,传递出无限的生活信息。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才汇聚成了大众所熟悉的世俗生活。

王安忆作品中的细节是集聚化的,并且除去了对世俗人生原貌的遮蔽。在很多作家的作品情节中,大多紧紧扣住与作品中心有关的情节重点进行集中描写,而在王安忆的大多数作品中,情节却是散漫的,并且有时散的很开,纯粹是利用细碎的生活琐事来造就生活的真实感。比如在《桃之天天》中,说起笑明明每天早上的梳洗打扮,作者详详尽尽地写下了整个流程。这时的王安忆更像一个“局内人”,描写的现实生活平庸而俚俗,但是真实而趣味十足,她正确合理地把握了“当事人”的心态,按照自己的社会经验和人生感悟去叙事。

笔力用在这种太“世俗化”的小事上,更能发现生活中的无限意趣,王安忆就是要利用生活中细琐的小事汇聚来切近个体的生存状貌。例如在《妹头》中,写玲玲的二姐姐晾晒洗好的衣服,详细的写了她的每个晾晒动作,以及动作的目的,使生活显得津津乐道。写妹头亲手给鸭绒被换胆,怎样罩的被面,怎样安排的针脚,怎样搭配的颜色,作者都交代的清清楚楚。这些纯粹是平凡人物身上发生的平凡小事,在作者笔下渲染一下,生活的无限意趣便凸显了出来,世俗人生便真实而丰富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在王安忆的“世俗化”的叙事中,我们看出作者对普通大众的世俗人生的兴致与乐趣的赞赏。

王安忆就是这样一位世俗化的作家,他的创作是世俗的、非政治化的,他写的是平平常常的事,作品中反映的是平民百姓生活的精神状态。王安忆是站在人民大众之中的,无论是把历史进行生活化描绘,还是将生活细节进行网状铺叙,这些都把世俗生活摆在第一位,给作品带来世俗化的风格色彩。作品中彰显的是她的个人风格,从而达到了“艺术的把握生活”的深层目的。

热点推荐

上一篇:对油画创作教学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优实用写作的心得体会大全(14篇) 最新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制度的优势(热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