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2014年新诗集阅读印象

2014年新诗集阅读印象

小编:

2014年对于中国新诗而言,称其“丰收”似乎并不为过,不说别的,仅就这一年我收到的新出版的诗集,就在五十本以上;我未能收到的诗集,或许还要大于这个数。年终时分,我将这些诗集全部清点出来,摆放在桌前,仿佛与五十余位各具性格和气度的诗人们再度聚首,一种欣慰乃至幸福的滋味在心头荡漾。这些诗集我大多浏览过,在这次岁末盘点中,我将说出对他们的阅读印象,自然也会表达我的喜好,同时提出某些建议和批评。

本年度给人印象最深的或许是吉狄马加的《我,雪豹……》这首长诗。该诗先是在《人民文学》第5期刊载,引起当代诗坛的极大反响,后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诗集不仅提供了已发表过的中文版本,还提供了彝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等多个版本,某种程度上为中国当代新诗的世界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我,雪豹……》以大量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雪豹这种珍稀濒危动物独特的生命境遇和令人担忧的生存现状。在这首诗里,诗人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采用雪豹自我陈述的表意形式来展开对其生存和命运的追踪,显得自然而生动。诗歌既陈述了雪豹生命的圣洁与神秘,又交代了雪山环境的幽雅和纯净,同时还对充满杀戮的地球发出了大声控诉,并在最后以哀求的口吻,写出了它们对于生命的珍爱、对于世界和平的渴求等内在的心声。《我,雪豹……》的意旨是极为深隽和高远的,整首长诗中融含着有关生命敬畏、宗教信仰、自然保护等诸多重大主题。诗人站在一个较高的精神基点上,抒写出保护生态、守护心灵、崇尚理想、敬畏生命的人文旨趣,显示出当代诗人的大视野、大抱负,写出了当代诗歌的大境界、大情怀。它是一首不容忽视的有重量的诗。

雷平阳的《基诺山》继续了其“云南地理”的写作方向,笔法的劲健和遣词的老到已深入文脉,而叙事的手段更是娴熟和高妙。开卷的长诗《渡口》自有荡气回肠、撩人心旌之力,其后的短诗,也各显亮人眼眸的奇功。当我读到《睡前诗》:“天快亮了,鸟鸣刺耳/沉沉大睡的人们,就将和世界/一起醒来。趁此无妄/与安静,我得写一行字/留给黑夜:‘整个夜晚我都在厨房里杀鱼/鱼身都洗干净了,放在冰箱里!’/随后我在书房里倒头便睡/一双满是血腥的手/却怎么也带不进梦里去”。心灵深处恍如被电流猛击一般摇颤了一下。这诗里有世俗的无奈,更有灵魂的挣扎,读之不免令人情潮跌宕,难以平复。李少君的《自然集》与2010年出版的《草根集》构成姊妹篇,都展示着诗人在自然中追寻诗意,从日常里找回诗情的审美理想。确乎,“自然”或许就是李少君所寻找到的诗歌与世界联通的独特孔道,通过对自然世界的简洁描画,李少君的诗歌呈现了寄寓于当代知识分子心间的兼容着古典韵味和现代色彩的人文理想,而在诗章中不事雕琢、自然而然流溢出的情感态度,又给人以本真和亲切的艺术之感。因此,懂得了“自然”一语所深蕴的妙义,也就懂得了李少君诗歌的基本精髓。杨炼的《饕餮之问》汇集了这位颇具影响力的朦胧诗人近几年创作的新诗作,也包括一些译作。要了解朦胧诗人的当下状况,这本书提供了重要参考。从《纣王的腰坑》《饕餮之问》《玉钩斜――宫人斜》等作品中,我们都能读到诗人那并不让人陌生的“历史”情结。在长江文艺出版社的“中国二十一世纪诗丛”系列里,《沈苇诗选》属于新近推出的一本,沈苇的新疆书写是迷人的,你看他的《楼兰美女》,是在新疆的考古发掘中觅寻人生的要义。首节云:“死亡是一种隐私/我们却将她公布于众/死亡是一种尊严/我们却在她身边溜达/嘀嘀咕咕,指指点点”。末节曰:“她的无言就是告白/她的微笑使我敬畏/因为我知道,她精通死/胜过我们理解生”。这样的诗情告白是启人心智的。

多数诗集都取了一个充满隐喻意味的书名,如梁平的《深呼吸》、潘洗尘的《盐碱地》、侯马的《大地的脚踝》、余怒的《主与客》、陈陟云的《月光下海浪的火焰》等。隐喻性诗集名便于赋予诗歌更大的时代折射和人文内涵,同时也是诗人自我所具有的某种诗学观念的含蓄反映。梁平的《深呼吸》显示了他向外观照世界和向内观照自我的艺术宗旨,因为“呼吸”本来就是人与世界的内外联络,事实上,正是在不同的“呼吸”节奏里,梁平找到了存身于生命内外的各种诗歌质料,进而在历史、文化、民族、地域与现实人生的多维视野中,建构起璀璨晶莹的诗意世界。潘洗尘诗集取名《盐碱地》,似乎传达了他希望在贫瘠的年代里写出灵魂的高度与人生的精彩等艺术追求,诗集中处处袒露的时间的焦虑和词语的饥渴等情绪,令人阅之难忘。侯马《大地的脚踝》给人诸多暗示,至少包括视野的开阔(立足“大地”)和观察的精细(凝视“脚踝”)等义项,他的口语写作已达乎不经意处泄露时代的隐秘和心灵的踪迹等高度。余怒的《主与客》正如其书名的隐喻,彰显出了对话性诗学的功力,在主与主、主与客、客与客的多重对话中,标举出诗人的思考法则和语言机智。陈陟云的《月光下海浪的火焰》是宁静与激情的融合体,这位习惯在黑夜写作的诗人,在诗行中保留了静夜里的纯净氛围和暗自喧嚣的神秘力量,其诗凝练、简洁,既有智性的声音,又有情感的躁动。此外,商震的《无序排队》、北野的《分身术》、蔡天新的《美好的午餐》、徐南鹏的《我看见》也都是2014年出版的值得一读的诗集。

从上述提及的诗集来看,2014年中国新诗的收成是良好的。不过,在这良好的收成背后,很多问题也令我们无法回避。第一是诗人的创作瓶颈现象,毫不夸张地说,在我阅读的这些诗集里,我发现了每个诗人遭遇着的创作瓶颈。杨炼有杨炼的瓶颈,他的诗歌无法突破和超越为人记忆犹新的80年代;吉狄马加有吉狄马加的瓶颈,他的抒情技法中残存着伪饰的痕迹;雷平阳有雷平阳的瓶颈,他的叙事里开始出现了油滑的迹象;李少君有李少君的瓶颈,他的自然书写常常出现淡乎寡味的尴尬;其他人,如梁平、潘洗尘、侯马、陈陟云等等,各自有自己亟待突破的地方。当一个诗人的创作达到一定高度时,再能往前迈进一步,哪怕是一小步,都可能是相当艰难的,不过要是迈过了这一步,他的境界和格局将会大不一样。我期待着这些诗人早日突破瓶颈,更上层楼。第二是口语写作的问题。口语写作是最有难度的写作,同时也是最无难度的写作,在难度和非难度之间,分寸的拿捏是至为关键的。唐晓渡曾说:“口语化并不必然导致‘口水化’,前提是能把握住言语和非言语之间、意义的消解和探寻之间、日常经验的转换和对历史的想象性参与之间,一句话,文本的平面和纵深之间的张力。”这是有道理的。在我看来,掌握了口语写作的高超技能,同时又能在刺探世界和人生的精密度上下足功夫,这样的口语写作是值得提倡的,也是能创造出诗歌精品的,自然,这样的写作也是最富有难度和挑战性的。可惜的是,只有少数诗人意识到口语写作的难度系数,多数诗人都没能在口语与诗之间作艺术的嫁接,以致不少口语写作变成了“口水”写作,这是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做出及时反思和严肃批判的诗学问题。

热点推荐

上一篇:打雷了[组诗]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公司会计试用期工作总结精选 领导干部个人政治素质工作报告范文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