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细说古今亲属称谓:夫妻及其平辈亲属

细说古今亲属称谓:夫妻及其平辈亲属

小编:

现代社会一夫一妻制,夫妻称谓比较简单。古代社会妻之外还多妾,加上男尊女卑观念,夫妻之间的称谓相对要复杂得多。

"官人"是丈夫还是"做官的人"?

在古装戏中,我们时常见到夫妻互称"官人""娘子"。其实"官人"原是对做官之人的尊称,宋以后才成为广义的尊称,又成为"丈夫"的专称,不管是否为官,都可以称"官人"。官宦之家称妻则多为"夫人"。"夫人"本来是诸侯妻子的称谓,《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后来逐渐演化为普通官绅人家对妻子的常用称谓。"娘子"的称谓则更为普遍。元陶宗仪《辍耕录》卷十四说:"都下自庶人妻以及大官之国夫人,皆曰娘子。"

"夫妻"的称谓原是相对而言的,早在《周易》时代就已有"夫妻反目"(《小畜》)的记载,"夫"就是相对于"妻"的称谓,现在多称"丈夫"。但"丈夫"这个称谓,古代却不是和"妻"相对的。《大戴礼记・本命》说"男子者......谓之丈夫",也就是说,"丈夫"原是与女子相对的成年男子通称。后来还衍生出诸如"大丈夫""美丈夫""伟丈夫"之类美称,都不是与"妻"相对的称谓。

以"夫"为主干的其他称谓还有:夫子、夫主、夫君、夫婿、夫男等。丈夫如果去世,称"先夫""亡夫""故夫",女子如果再嫁,则又有"前夫"与"后夫"之别,"后夫"又称"继夫"或"接脚夫"等。

除了"夫"的称谓外,古代比较常见的还有上文提到的"官人"以及"良人"。"良人"的称谓似更普遍地应用于夫妻之间,郑玄注《仪礼・士昏礼》就有"妇人称夫曰良"之说,清人龚炜《巢林笔谈》卷三也有"妇人称夫曰良人"的说法,《孟子・离娄下》也说"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良人"偶然也有用来称妻子的,如《诗经・唐风・绸缪》中"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这里所说的"良人",是丈夫称说其妻。

此外,丈夫还有称"郎"或"君"的。这两个称谓原来就是用于称呼男子的,后来也用以称丈夫。两者组合成"郎君"一词后,则专用于称丈夫了。此外还有"郎伯""郎婿"的称呼。文雅些古代也有称"外子"的,明清时还有一个俗称叫"汉子"。近来多流行称"先生",民间最常见的称谓则还是"老公",古今通用。

妻的称谓在古代相对于夫要稍复杂些,因为还有妾。

"妻"原取义与"夫"齐之意,汉?班固《白虎通・嫁娶》:"妻者,齐也,与夫齐体。"但实际上做不到,妻的地位远低于夫。古代妻的常见代称是"妇","妇,服也","妇"为卑服者的称呼。《诗经・卫风・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的描写,才是古代妻的真实写照。

妻是家庭主妇,妻的主要生活内容是室内家务,所以妻别称"室人"。《礼记・曲礼》:"三十曰壮,有室。"孔颖达疏:"壮有妻,妻居室中,故呼妻为室。"与室近义的"阃"也常用来代称妻子,如称新婚妻子为"新阃",称家庭主妇为"主阃"等。敬辞则有"令室""贤室""尊阃""贤阃"等用以尊称别人之妻。

唐宋以后民间对妻子又有"浑家"之称。"浑"义为"满"和"全","浑家"的初义是"全家",引申作家庭主妇的称谓。

相对于丈夫称"外子",妻子又有"内子"和"内人"的称谓,还偶称"内主"或"内助"的,谦称时常说"贱内"。除了"内"和 "外"相对,"中"和"外"也可以相对,于是妻子又有"中妇"和"中馈"等别称。"中馈"之称由指称家内膳食而来。

近代民间最常见的称谓是"老婆"和"婆娘"。"老婆"原是老年妇女的称呼,宋以后逐渐转用于称妻子。至于"婆娘",原是江南地区用以贱称已婚妇女的。近代常见的妻子称呼还有"太太",无论官宦之家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用。此外,还有一个常见的称呼是"荆",多合称"荆人""荆妻""荆妇""荆室",谦称"拙荆""山荆""寒荆""贱荆"。民间口语则称"家里的""屋里的"和"孩子他妈"等。

如果是妾,多称"妾妇"或"小妾",或称"侧室""别室""二房""小妻""庶妻""旁妻"和"如夫人"等。民间口语最通俗的称呼是"小老婆"。与妾之庶、侧相对,妻又称"嫡妻",称"正室""正房"。正室先娶者称"元配",续娶者称"继室"或"续弦"。妾若转为妻称"扶正"。

"伯"是父亲的兄长还是丈夫的兄长?

与丈夫同辈的亲属是丈夫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也包括丈夫的从兄弟从姐妹及其配偶。

妻子称呼丈夫的兄弟,叫"大伯"和"小叔",或称"伯子""叔子""大伯子""小叔子""伯伯""叔叔"等。叔也有称"季子"的,如苏秦的嫂嫂就称苏秦为"季子";也有称"叔郎"或"小郎"的,胡三省注《通鉴・唐宣宗大中二年》"岂有小郎病"说:"自晋以来,嫂谓叔曰小郎。"

丈夫的姐妹称"大姑"和"小姑","小姑"又称"小姑子"或"姑娘",也有随丈夫而称为"妹",或称"叔妹"。

丈夫称哥哥之妻为"嫂子"。"嫂"字从"叟",为年长者的尊称。妻子则称之为"姆""姆姆"或"母母",现在多有随丈夫称为"嫂子"的。丈夫称弟弟之妻为"弟妹"或"弟妇"。妻子可随丈夫称"弟妇""弟妹",或别称"婶子"或"婶婶"。《水浒传》写武大郎之妻潘金莲问武松是否娶妻,问的就是"莫不别处有婶婶"。丈夫与兄弟的妻子们相互称"娣姒"。《仪礼・丧服》"娣姒"郑玄注:"娣姒者,兄弟之妻相名也。"兄之妻称"姒妇",弟之妻称"娣妇"。现在则互称"妯娌"。

丈夫称姐妹的丈夫为"姐夫"和"妹夫",妻子则称之为"姑夫"。

丈夫的叔伯兄弟,为同祖的从父兄弟,今称"堂兄弟",由"同堂兄弟"简化而来。其配偶也加一堂字相称,称"堂嫂"或"堂婶"等。

丈夫的叔伯之女,为同祖的从父姊妹,今称"堂姐妹",其夫称"堂姐夫"和"堂妹夫"。

"舅"是母亲的兄弟还是妻子的兄弟?

与妻子同辈的亲属,就是妻子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一般不包括从兄弟从姐妹。

丈夫称呼妻子的兄弟,最常见的是"舅","盖从其子女之称,遂相沿不觉耳"(钱大昕《恒言录》卷三),也就是说,这是沿用子女对母亲兄弟的称谓。为了不与子女所称的"舅父"相混,通常多称"妻舅""舅子""舅爷""舅老爷"等。皇帝妻子的兄弟称"国舅"。此外还有称"妇兄""妇弟""妻兄""妻弟""内兄""内弟"的。如果有妻有妾,妾之兄弟又称"小妇弟"。

妻子的姐妹古今都称"姨",也有称"妻妹"或"内妹"的。如果有几个姐妹,则有"大姨""小姨"或"大姨子""小姨子"之分。

因为妻子可称"内子",魏晋以来称妻子的弟妹为"内弟""内妹"。

妻子姐妹的丈夫,古代称"亚"。《释名・释亲属》:"两婿相谓曰亚,言一人取姊,一人取妹,相亚次也。""亚"就是"娅",即"姻娅"。秦汉以后有称"友婿"或"僚婿"的,隋唐以后多称"连袂"或"连襟"。"连襟"之称延续至今。也有称"郎舅"或"姨夫"的,也有大小之分。宋代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八说,欧阳修和王拱辰同取薛家女为妻,成了连襟。王先娶薛家大女儿,欧阳娶二女儿,后大女儿去世,王又续弦薛家小女儿,欧阳修戏称他是"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可见宋时已有"姨夫"之称。

但要注意,"姨夫"也有两个含义,既指母亲姐妹的丈夫,也指妻子姐妹的丈夫。前者为姨妈之夫,也称"姨父"或"姨丈""姨丈人",是自己的长辈;后者为平辈称谓,指"大姨子"或"小姨子"的丈夫。

热点推荐

上一篇:从词句乏味到语言出彩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论语读书心得(七篇) 三只小猪报幕词幼儿园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