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开创内蒙古对外贸易新局面

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开创内蒙古对外贸易新局面

小编:

摘 要:本文深入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对推动内蒙古对外开放、促进内蒙古外贸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梳理了内蒙古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所具有的独特综合优势,对借助优势、抢抓机遇、积极主动,努力开创内蒙古对外贸易新局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贸易 开创新局面

一、深入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推动内蒙古对外开放、促进内蒙古外贸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重要演讲发表一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并充分展现其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从中巴经济走廊上的瓜达尔港到肯尼来的蒙内铁路,一个个合作项目相继落地;从“光明之路”到“草原之路”,再到“两廊一圈”,多国的发展战略纷纷同“一带一路”倡议紧密对接;“一带一路”朋友圈持续扩大,已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推进建设75个经济合作区。内蒙古在“一带一路”经济贸易通道中处于重要节点,2014年至2017年,内蒙古与6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贸易往来,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2169亿元。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要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打造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内蒙古要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以巩固发展同俄罗斯和蒙古国经贸优势为基础,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推进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拓展外贸发展空间。

二、充分认识内蒙古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所具有的独特综合优势

内蒙古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特别是在借助“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做大做强内蒙古与俄、蒙为主的沿线国家贸易中具有四大综合优势。

(一)传统贸易优势

早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蒙古高原沟通欧亚大陆的商贸大通道“草原丝绸之路”就已初步形成,到蒙元时期发展与繁荣达到顶峰。草原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内蒙古阴山长城沿线,向西北穿越蒙古高原、中西亚北部,直达地中海北陆的欧洲地区。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经贸和文化交流大通道,丝绸、茶叶、瓷器以及沿途各国的商品在此流动,也带来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和升华,对人类文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二)区位优势

内蒙古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内与8省区毗邻,外与蒙古国、俄罗斯毗邻,边境线长4221公里。有18个对外开放口岸,其中对俄边境口岸4个,对蒙边境口岸10个,航空口岸4个,对俄蒙口岸分别承担着中俄陆路运输货物总量的65%和中蒙货运总量的95%。满洲里口岸目前是我国环渤海地区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最便捷、最经济、最重要的陆海联运大通道。二连浩特铁路口岸是我国通往蒙古国的唯一铁路口岸和沟通欧亚大陆的重要国际通道。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2017年,内蒙古全面推进开行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过境、开行班列数量明显增加,现经内蒙古境内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线路已达55条,其中满洲里口岸41条,二连浩特口岸14条。2017年1月至11月,内蒙古累计进出境中欧班列1688列,同比增长54%,货值12.3万标箱,到发中欧班列基本实现常态化运行。同期由内蒙古组织开行中欧(中亚)班列75列(返程11列),累计运送货物6744标箱,货值1.9亿美元,开行班列数量已超过2016年全年的两倍。班列运行终点远及俄罗斯、德国、波兰、伊朗等国家和城市,跨境班列开行路线日趋丰富,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实现了与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铁路或陆海联运跨省运输,内蒙古已成为中欧班列出入境黄金枢纽。

(三)经济结构互补优势

中国自俄罗斯进口主要集中在矿产原料类产品、非食用类原料,出口主要是服饰、鞋类、仪器等杂项制品与机械;中国自蒙古国的进口主要集中在煤炭、铁矿石、铜精粉等矿产原料类产品,出口主要是建材、机械及运输设备类。贸易数据说明中俄、中蒙双方的贸易互补性比较强,具有很大的贸易互利空间。蒙古国是内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蒙古国已连续6年保持内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17年,全区与蒙古国贸易额达到264.51亿元,同比增长42.5%,增幅高于全^平均增幅19.7个百分点,占全区进出口总额比重28.1%,同比提升4.6个百分点。俄罗斯为内蒙古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2017年,内蒙古与俄罗斯贸易额达到205.88亿元,同比增长12.4%,占全区进出口总额比重达到21.8%。内蒙古与俄蒙两国贸易额近年来基本占内蒙古对外贸易额的50%左右。前十大贸易伙伴除日、韩外,与澳大利亚、美国、伊朗、越南、英国、印度等其他贸易伙伴也实现正增长,其中与澳大利亚、英国、伊朗、印度、越南增长明显,增速分别达到114.3%、81.9%、60.4%、37.2%、27.5%。

(四)政策机遇优势

内蒙古一直肩负着我国向北开放的桥梁和窗口的使命,具备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愿景与行动的多项功能。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明确要求,要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发展,发展口岸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同俄罗斯、蒙古国合作机制,深化各领域合作,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从2014年至今,内蒙古把扩大开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要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形成“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部署。2017年,自治区召开了全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暨对外开放工作会议,相继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面提升开发发展水平的决定》《关于加快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内蒙古参与中蒙俄走廊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为自治区外贸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难得机遇。 三、借助优势、抢抓机遇、积极主动,努力开创内蒙古对外贸易新局面

“一带一路”发展任重而道远,内蒙古外贸还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一是内蒙古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进出口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经营业绩不佳,缺乏开拓市场的能力,创新能力和意识较差,难以形成规模经营。2017年,全区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2036家,全区进出口业绩企业仅占全区备案企业的16.3%;进出口额上3000万美元的企业仅占有进出口业绩企业的3.8%,上亿美元的企业仅占有进出口业绩企业的1.0%。二是出口商品主要以依托资源优势的初加工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质量和技术含量较低,缺乏知名度较高的自主品牌,“三自”(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网络)和三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占比很低,主要依靠数量扩张占领国际市场。进口商品中资源能源类商品占比较大,贸易逆差明显。三是国际市场结构单一,内蒙古对外贸易以俄蒙市场为主,基本占全区进出口额的50%左右,欧美、日韩、中东等传统市场份额平均、占比较低。2017年,内蒙古与 “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有贸易往来,除俄、蒙外与其它60个沿线国家贸易额为140.4亿元,平均占比仅为0.2%。四是加工贸易与区内相关产业关联度差,产业配套跟不上,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优势不明显。2017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实现22.66亿元,同比下降29.2%,仅占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的2.4%,与全国35%的平均水平相距甚远。边境贸易占对外贸易比例持续低位徘徊,虽然今年上半年占比增加了6个百分点,但与以往边境贸易占内蒙古外贸近半壁江山的局面相距甚远。外向型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加工贸易与区内相关产业关联度差,产业配套跟不上,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优势不明显。五是区域布局不均衡。内蒙古外贸进出口主要集中在呼包鄂、巴彦淖尔和二连浩特、满洲里,上述地区进出口额占全区进出口额70%以上,其它盟市占比较低,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乌海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进出口总和仅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5.3%左右。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外贸工作,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施策。既顶住下行压力,努力促进外贸增长,也要打好发展基础,把握关键、重点突破。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

外贸工作是联结国际与国内、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形势变化快,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摒弃束缚手脚的“老框框”“老套套”“老调调”,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结合本地实际,大胆探索,敢于突破,开辟新途径,寻找新路子,才能推动外贸工作顺利开展。只有站在新的起点上,凝聚开放的共识,增强开放的自信,理清开放的思路,提高开放的能力,牢牢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才能不断为内蒙古外贸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促进政策落实

从2013年至今,国家出台了18个促进外贸发展的文件,自治区配套出台了13个文件。从我国外贸发展历史上看,一个时期专门针对一项工作,从国家层面密集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实属罕见,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国家对促进外贸发展的重视程度。为推进各项政策结合自治区实际落地生效,除了自治区配套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外,还要充分利用自治区外贸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机制,对政策文件进行一次认真梳理,建立政策落实台账,特别是对还没有落实到位的内容,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同时对外贸重点企业实施包保服务,针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研究解决,推动政策红利全面施放,促进内蒙古外贸持续健康发展。

(三)积极推动外贸新业态发展

外贸新业态主要包括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三项内容。跨境电商是中国外贸发展的新增长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拓展了传统商品市场的外贸功能,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外贸业务专业化、规范化经营,大幅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e极发展外贸新业态,既是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创新商业模式的必然之选,也是借力新技术条件、实现外贸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路径。就内蒙古而言,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市场采购贸易三种外贸新业态发展起步晚、规模小、推动难度大,影响外贸新业态发展的瓶颈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突出表现在跨境电商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与海关、检验检疫、国税和外汇管理系统对接存在困难,相关部门还不能够针对B2B业务和综合服务平台开放数据,导致无法实现各环节信息的实时交换和共享,不能在线处理通关、检验检疫、结汇、退税以及物流、融资、保险等业务,利用外贸新业态发展,激活一批外贸中小企业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下一步自治区各相关部门要联合发力,促进三种外贸新业态健康规范发展,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开拓市场,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四)承接加工贸易转移

从国内来看,在经济下行重压下,各省市之间的竞争加剧。内蒙古的营商成本、配套能力、发展基础和沿海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即使和中西部地区比,在优惠政策、发展环境、要素成本上也没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给予专项支持,资金支持力度将直接与地区招商工作的成绩挂钩。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各盟市要开动脑筋,密切跟踪中东部地区,特别是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动向,拓宽政策思路,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打造政策洼地,围绕产业链和本地资源特色精准引项目、精准抓招商,全力做好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

(五)促进企业“走出去”

促进企业“走出去”要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形成政企合力。自治区要出台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建设一批境外展示中心、分拨中心、零售网点、售后维修服务中心。各盟市要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协调作用,积极引导、鼓励、帮助、服务企业,为各类企业“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搭建重要平台,提供有力支持。各类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依靠自身努力,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特别要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走出去”先行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鼓励企业以产业联盟、项目合作等形式抱团走出去,共同发展。

(六)夯实产业基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的要求,商务部于2017年9月启动了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考核认定工作,内蒙古共有10个基地获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获批数在中西部地区中位列第一。下一步,将按照国家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内蒙古实际研究制定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发展规划,从财政、金融、信保、公共服务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差异化发展的外贸产业集群,推动外贸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增强对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热点推荐

上一篇:进一步促进内蒙古沿边开发开放的思路与对策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优秀逃课逃学检讨书大全(24篇) 2023年班会教育活动总结(通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