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地理新教材教学模式探索

地理新教材教学模式探索

小编:李旭晖

高中地理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力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因而围绕新教材的教学模式也势必改变以往的重教法轻学法,重提问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教师始终扮演主角,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配角甚至是观众的状况,因为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扭曲了教学双方的内在联系,破坏了学习过程合格系的合理结构,无法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了,这与新教材的改革精神是背道而驰的。那么如何既能让教师成为导师,又让学生实现学会会学能力提高的过程,笔者认为实施高质量的课题导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课题导学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编写小型课题为载体,把教学目标设计成师生共同讨论研究的课题交给学生,让学生依照课题自学自研,列出学习研究步骤和提纲,找出解决方案和答案,并提出新的见解和观点,教师进行指导和释疑的一种教学方法。

课题导学的目标是达到优化师生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统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学习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会学)的统一;重视个性差异,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的目标。

一、课题导学内容的设计

课题导学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性的教学方式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它不同于其他教学手段的特点是:课题与导学密切结合,课题指导导学,导学依据课题。因此,有什么样的课题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导学。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编写不同的课题,确保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差的课题只能加重学生负担,重蹈传统教育的覆辙。

(一)教学目标的编写

教学目标应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上的空白点、遗漏的成分、模棱两可的问题的感性上的认识和为了发展某些能力而设的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所以设置的教学目标要有梯度,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按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同层次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一般能力目标和创新目标。

(二)课题内容的编写

课题内容必须能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编写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不能是知识点的单一重复。应当采用启发式,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链接,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课题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决不能把课题当成变相练习,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新教材课改精神相违背。

以下以全球性大气环流为例说明课题导学的环节

总之,在导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尽可能多地设计具有一定思维的问题,让学生积极进行思维,并留有空白,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维,联想、归纳、讨论、总结、回答并进行填写,从而发展智力,提高学习能力。

三、课题导学的实施对策

课题导学的实施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和多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能力培养是主攻方向。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框架如图所示。

(一)教师依照课题导学;学生依题明标

教师下发课题后,可设置精炼的导语引出课题或直接入题,指导学生明确研究的知识目标,交代清楚研究的方法和注意问题,了解研究的重点、难点,为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求索心态。

(二)学生依照课题学习;教师巡视学况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和课题设计的问题,进行独自学习或自由组合合作学习。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依据课题,读书思考,按照要求对知识进行加工,将其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并形成新的知识网络。学习分三步,第一步阅读教材内容、整体感知;第二步,根据课题中的问题学习,理出知识和问题脉络,形成知识结构框架;第三步,加强对课题中提出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标出自己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

(三)学生自研互研,教师采撷问题

学生对学习中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自解和讨论互研。要求是:有疑必质,自研互研,寻求解答。在质疑解释中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可采取三种形式:第一种自我重点研讨;第二种同位讨论,前后左右小组讨论,邻组互补讨论;第三种向教师求教。在讨论中,教师巡查发现并筛选出普遍存在的问题,讨论小组代表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难点。

(四)教师串讲点拨,学生释疑解惑

教师根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对一些简单的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总结性串讲点拨,解答问题,激活思维,纵深思考,重点弄清学生的疑点、难点,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也可让已掌揭该知识点的学生讲评,教师点拨补充,也可师生讨论。而重点问题精选形成大的课题,留作课后深入研究。

(五)学生归纳整合,教师巡回指导

这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本课知识。整合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

(六)教师结合热点,学生讨论确题

利用提供的结合社会实际、社会热点、科学焦点,提出和本课内容相关问题,要求学生讨论,确定自己的课后研究题目,教师巡回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收集学生的问题信息。对在学习讨论的重点由教师和学生进行精选,形成大的课题,留作课后深入研究,以小论文的形式,在下节课前由研究小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宣布其研究成果。目的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热点推荐

上一篇:新课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设计探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地理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实用15篇) 《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征文题目六篇(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