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研究

小编:常欣

会计监督是指依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会计相关工作人员为了保障经济活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防止信息失真,从而针对该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的财务收支监督工作。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就是通过事前、事中、事后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对该单位的资产、负债以及业务活动中的所有收支情况等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监督,它对保障资金安全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年来,会计监督工作在各行政事业单位深入开展,其资金运转和利用已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及时发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的问题,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案,提高会计监督效力,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点项目之一。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主要意义

(一)强化单位内部的科学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是保障单位内部资金安全的重要途径,对单位内部的资金流转去向的记录、保证该单位所有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可行性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对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起到了重要监督作用,保障单位的资金使用规范。会计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法定义务,也是单位内部科学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满足相关法规的要求

会计监督体制是依据国家的财经法规实行的。我国财经法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保证其真实性、可行性,并要求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内部的会计监督工作。因此会计监督能有效规避财经法规中的违法行为,促使行政事业单位严格依照该法规施行。

(三)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会计监督着力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单位内部常见的违法违纪行为如违规收费、挪用专项经费等,具有良好的监督作用。从而有效地控制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维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会计监督是廉政建设的重要监督方法之一,对党的形象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当前会计监督中出现的问题

(一)数据失真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由于利益诱惑等方面的原因,在财务处理过程中,随意增加或者删减某些项目,同时还使得单位的资金不合理的使用,从而加重社会经济的负担,对单位的形象也产生了恶劣的影响。这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不力的表现,不但使单位内部的财务数据失去了其真实性,更不利于有关部门进行相关财务数据的整合和分析。

(二)预算编制不合理,执行力不足

严格来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预算编制需要经过两步,即先由政府进行,之后由立法机关审批通过后方可执行。尽管如此,实践中仍然出现较多问题。首先,在预算编报方面,有些单位仍对相关政策不熟悉,导致预算编报工作缺乏科学性和弹性。其次,在预算执行力方面,很多单位都没有预算资金的考核体系,从而纵容了部分单位收人不实、支出不细等不良习惯,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益不明显,甚至出现执行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资金保证的情况。

(三)违法违规现象频发

国家多次明文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将工作中涉及到的所有收支项目列入本单位的收支项目,禁止通过不法手段敛财。然而,在政府的审计过程中,仍然发现有此类现象频频发生。有些收费措施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然而相关单位却执意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巧立名目,进行违规收费。有些单位甚至将自己通过违法违规方式如公款吃喝、甚至贪污受贿等收集的财物进行隐藏,借此逃避监督。这些行径不但增加了人民的经济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据报道,某高校两位教师通过私刻公章、伪造新闻出版总署的公函等,捏造虚假课题高达7项,并通过立项资金等名目伙同他人(包括该院科研处副处长)套取科研经费,金额高达83万元。后经该高校与新闻出版总署核实,确认7份文件均为伪造。尽管二人最终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但其背后会计监督不力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

(四)单位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的绩效考核与单位的资金利用并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基于单位内部的种种复杂原因,大多数时候,领导的意见却直接影响着单位资金的流通率和使用效率。而其财务人员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忽略了二者的重要性,导致单位的有效资金根据领导的一己好恶进行分配,甚至在一些不必要的项目上投入大量流动资金却收不到成效,最终导致损失。

三、针对会计监督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监督体系不健全,内部监督被弱化

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主要包括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只有这三种监督方式的主体各尽其责,并且形成相辅相成的互惠关系时,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益。然而,在现在的实际情况中,各方面的监督均有一定的疏漏,且内外监督不能形成良性的有机结合,致使该体系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在政府监督中,某些部门存在一定的职能交叉,许多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横向交流,致使资源浪费和工作重复的情况频频出现。而社会监督中,外部单位或个人力量的作用十分有限,不能与国家监督中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从而不能有效发挥其监管的效力。内部监督则处于较弱的地位,一则不能很好地利用另外两种监督方式的结果,二是内部监督缺乏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针对会计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多隐含在《会计法》和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然而,二者针对会计监督的相关规定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前者并未标明会计监督执行不力的相应处罚措施,而后者对会计监督的实施方案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并且《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为不法分子提供了一定的造假条件。尽管二者相结合使用,但是仍然存在造假成本少于造假收益的情况,这就难以避免一些人冒着危险,顶风作浪而最终却得不到相应的严惩。

(三)会计监督意识淡薄

首先,意识不足和淡薄的问题是会计监督实施过程的一个重要阻碍。由于某些单位领导缺乏相应的认识,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往往未被放在相应的重要位置,甚至没有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从而导致会计监督制度的实施并未落到实处,仅仅成为一个空口号。其次,是职业道德缺失。有些会计监管人员或者难以抵制金钱的诱惑,或者屈从于单位领导的权利制约,违背自身的职业道德,在财务上钻空子,甚至捏造虚假信息,从而中饱私囊。例如在单位领导的胁迫下,某些会计人员心存权大于法的思想,帮助领导设置账外账,或者小金库,挪用公款进行消费,并在会计凭证上做手脚,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四)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一方面是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并非科班出身,也未接受相关的专业培训,在制作报表时毫无章法、只会因循照旧,甚至有些会计人员通过转岗而来,其年龄已经较大,对计算机的应用尚不熟练,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会计监管的实施造成了阻碍。同时,会计工作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也不了解,甚至一无所知。另一方面则是人员配备不足,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配备不足,导致会计核算工作优先进行,会计监督工作的执行大多是前者完毕后的附属项目,甚至可能不了了之。尤其是在月末、年终等会计工作繁忙的时期,会计人员的任务量巨大,会计监督的实施根本无从谈起,这与会计监督的实际意义严重不符。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措施

(一)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首先是意识强化,提高对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当以身作则,提升会计监督的意识,并加强其团队建设,强化会计工作人员的意识。其次是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培训。应巩固会计基础知识,对此应定期考核,以增强会计团队的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再次是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强化。会计工作人员应自觉接受职业道德的约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面对诱惑,保持清醒的头脑,是会计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工作人员应时刻保持警醒,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进行相应的判断,从而保障本单位的资金财产安全。

(二)完善相应的法规和制度

一方面是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针对会计监督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修订相关准则等措施,使相应的法规和制度不断规范,保持会计监督工作的不可侵犯性。另一方面是在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通过强制性措施保障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某财务部门通过财务上的一些漏洞发现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处于应付差事、得过且过的状态。自2015年3月份起,对财务部人员实行问责制度,并列入绩效考核范围。通过一段时间的执行,相应财务报表中的问题不再出现,会计监督的工作实施也更加顺畅。

(三)完善会计监督体制,加强监督力度

首先,处于不同监督体系分支中的各个部门应当有更加明确的分工,尽量避免不同部门功能和职责的交叉和重复,从而节约成本。同时各部门之间可以建立相应的关系网络,促进研究和调查结果的共享,及时互通消息。其次,在监督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善,促使监督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进步,从而使会计监督更好地发挥其职能。再次,增强内部监督的独立性。包括单位领导与内部会计监督部门的独立和会计监督部门与会计部门的独立两方面,如此可以避免会计监督部门受到单位领导过多的干扰,保障会计监督工作的及时高效进行,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例如,某部门的财务处通过总结相关经验,对内部财务系统进行了改革,将下属分支机构的会计部门归并于财务总处直接管理,而分支机构的领导则只享有监督权,没有干扰权和任免权,使会计部门的履行核算和监督职责的方式更加快捷。

热点推荐

上一篇:制度伦理视角下会计信息失真的若干问题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村级巡察工作情况报告(精选14篇) 2023年正风肃纪集中教育整顿心得体会(优秀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