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吉林玉米产业链化与产业集聚(1)论文

吉林玉米产业链化与产业集聚(1)论文

小编:

摘要 吉林玉米产业正在由农业为主导型向工业为主导型转变。随着吉林玉米深加工工业的发展,吉林玉米已形成产业链化趋势,深加工产品不断增加,玉米产业中的企业群不断扩大。

在产业链基础上,企业间协作关系日趋完善,吉林玉米产业集聚正在形成。产业链化和产业集聚的形成是吉林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吉林玉米产业走向世界的基础。

关键词 产业链;产业链化;产业集聚;吉林玉米 世界三大玉米黄金带,美国、乌克兰、中国。吉林位于世界著名的黄金带上,玉米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出口量位于全国之首。

玉米深加工及过腹转化产业已成为吉林省除了汽车产业之外的第二大支柱产业。长春大成、公主岭黄龙食品、吉林赛力万事达、乾安吉安生化酒精、皓月、正太、德大等大型集团公司已形成了吉林玉米龙头产业群。

大成玉米深加工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长春玉米园区将成为一个年产值过千亿元的玉米生物化工城。

随着玉米产业向纵深发展和规模的扩大,玉米产业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的问题已成为吉林玉米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世界粮食问题(粮食供给约束)的出现和我国玉米总量的约束,粮食用于工业的比重受到限制。

国计民生、环保等问题对玉米产业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玉米产业的科学化、精细化、结构、规模合理化是玉米产业今后发展主要方向。

玉米产业链化和产业集聚问题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问题。

一、吉林玉米产业链化趋势 产业链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同一产业部门(或不同产业部门)相关企业,以产品为纽带,按着一定关系联结成的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网链或企业群。玉米产业链就是以玉米产品为核心的集生产资料供应、生产、深加工、转化、销售于一体的生产单位或企业群。

产业链化是指行业融合现象。过去农业相对独立,农业生产、加工、研发、转化、销售、服务基本处于分离状态。

现在,传统农业生产与加工业、流通业出现了加速渗透流通融合趋势。所谓现代农业,就是传统农业在融合传统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基础上实现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研发、转化、销售、服务一体化,在一体化的体系中传统的第

一、

二、三产业界限消失了。现代农业的具体表现就是农业产业链化趋势。

产业链化是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现象,现在以至于将来,产业链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从吉林玉米产业链看,玉米产业链属于资源导向型产业链。

玉米加工转化企业对玉米资源供给有很大的依赖性,而玉米资源供给者农户、粮库对玉米加工企业是有选择性的,在玉米市场供大于求的时候,农户(粮库)对企业选择小,价格受控于企业。在世界粮食资源紧缺的今天,农户的主导作用逐渐体现出来,农户(粮库)与加工企业这种竞争性资源供求关系是我国玉米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其结果就是农民收入难以提高,标准化栽培的专用玉米面积少,玉米工业加工价值增值幅度小等等,使玉米产业效益受到限制。这就是玉米种植户与玉米加工产业融合程度低下原因造成的,也就是产业链化程度低。

吉林省到2005年为止,51.6%玉米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户属于合同关系,15.9%属于市场买卖关系,13.8%属于利润返还合作制方式,18.67%属于股份合作关系,省级以上玉米重点项目只有一家与农户实行股份经营合作模式。此外,与玉米加工企业配套的定点、定向的玉米原料基地建设处于初始阶段。

分散的农户玉米生产方式使玉米生产集约化程度低,专业化进程缓慢,玉米加工企业缺乏稳定、优质的专用玉米原料。我国加入WTO后吉林玉米产业链化趋势加快,企业与农户订单种植,集约化经营并对玉米种植规模进行大稳定、小调整(要求与主导产业相适应)等做法收到一定成效,强化了玉米种植户与加工企业的产业融合程度。

美国是世界玉米产业最发达国家,在产业链前端的突出优势是紧密型的玉米原料基地建设。品种专业化、生产区域化、栽培标准化的大型农场化原料基地,产业链化特征明显。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体制与美国有着实质的区别,以家庭小生产为主体的农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优势,现代化农业特征难以体现。吉林玉米产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利用产业集聚这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来实现小农经济与规模经济的完美结合。

所以,产业链化是玉米产业实现产业集聚的前提条件,是实现现代农业必经之路。 在吉林玉米产业链中部和末端,是吉林玉米的深加工、转化、市场运行的产业链过程。

在产业链中部是由三条链构成:第一是粮食产品链,第二是饲料过腹转化成畜牧产品链,第三是玉米精加工产品链。吉林玉米加工企业已达500余家,长春大成、公主岭黄龙食品、吉林赛力万事达、乾安吉安生化酒精、皓月、正大饲料、德大、广泽奶牛生态园等大型企业已形成企业群,是实现玉米产业链化生产的基础。

从吉林玉米加工企业总体看,大型龙头企业偏少,多数属中小型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加工层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除大成集团及少数企业技术装备、研发水平具有世界水平外,其他企业技术装备总体上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20年。

致使产品质量低,耗水、耗能大,产出效率低,先进的生物技术、智能技术不能普遍应用,使玉米产业转化水平较低。吉林玉米企业这种规模差异、技术差异、装备水平差异是玉米产业链化的硬件障碍。

而在玉米加工业横向管理方面,呈现跨行业、跨部门、纵向分割、横向封锁、多头领导分散管理局面,构成了吉林玉米产业链化的软件障碍。 目前,吉林玉米加工业存在的这些问题也是阻碍玉米产业市场化进程的关键问题。

产业发展市场化程度低下意味着产业资源利用率低下,企业间融合互补性弱,企业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差等。吉林玉米产业要实现整体化发展,实现产业集聚像荷兰花卉业集聚、山东寿光蔬菜集聚那样,吉林玉米产业链化趋势必须完成。

也就是在现有状况下加快玉米工业化进程,形成农工联合体、大龙头、大航母,产业梯次明显,企业间供应链关系明确形成一种高度协作化的生产体系,实现产业链化生产。2005年统计吉林玉米产量中只有15%左右在省内实现深加工,其余85%作为二级原料销往外省用于深加工。

与此同时,外省深加工产品如味精、酶制剂抗生素等产品大量返销吉林省。这就是产业链深度、广度不够,产业链化程度过低造成的低效率玉米产业。

在2008年以后,吉林玉米产业有了较大发展。大成玉米250万吨玉米加工能力的确立,玉米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应用,使玉米深加工能力大幅提高。

以玉米批发市场为中心的流通网络的建设,使玉米产业市场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玉米流通、需求链逐渐完善,年产值千亿元的长春玉米园区,玉米生物化工程已纳入吉林发展规划中。吉林玉米产业链化生产方式即将形成。

二、吉林玉米产业集聚的形成 产业集聚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及相关机构的集合。如荷兰的花卉业集聚,拥有世界花卉65%市场份额,年出口创汇250亿美元。

我国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聚,年交易额已达50亿人民币。产业链是维系产业集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产业链上不同环节都集聚着企业群,这些企业要形成合理分工、协作,共享市场资源就要在产业链化基础上结成产业效率明显的产业集聚形式。

在吉林玉米粮食产品链、过腹转化畜牧产品链、玉米深加工产品链上集聚着数百家大中小型企业,现已形成企业群。这种企业群目前还没有形成产业梯度明显、供应链关系明确的产业链化关系,还需要随着玉米加工业市场发展、淘汰、重组形成一种新的平衡状态,也就是成熟型的产业集聚形成。

吉林玉米产业集聚的形成方式主要倾向于由区位优势指向而形成的产业集聚。是由同一产业,生产不同产品的众多的企业组成,如生产过腹转化产品的正大、德大、皓月、广泽奶牛生态园等,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大成集团,黄龙食品工业公司等大型中心企业。

吉林玉米区位优势明显,正处于世界著名的玉米黄金带上,资源、信息,玉米加工转化技术,人力资源优势十分突出。交通便利,市场体系较完善,玉米产业集聚条件具备。

吉林玉米产业集聚的形成一个关键问题是,产业链中企业应以供应链生产方式构成企业间合作,形成产业梯度(产业链中,中小规模技术装备一般的企业为大型核心企业玉米深加工起到补充,填补初加工或生产环节不足的空缺)。吉林玉米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存在着这样问题,一方面大型中心企业加工达产率低(年加工量/加工能力),生产剩余能力大。

另一方面,玉米库存压力较大。从2000-2005年,吉林年平均库存量为2000万吨,每年需财政补贴30亿元。

其原因是:第一,吉林玉米产业链短,除中心企业深加工产业链较长外,其他加工企业不具备,出现初级加工产品过多,市场竞争激烈,玉米深加工产品市场效率低,产生外省用吉林玉米淀粉等深加工后,产品返销吉林的现象。第二,玉米深加工链在玉米产业链中核心地位不强。

玉米加工业处于玉米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向前衔接玉米生产,向后衍生第三产业。玉米深加工是产业链中科技含量最高、增值效率最强的核心产业。

吉林玉米深加工能力除大成、皓月集团几个中心企业具备世界水平外,其余玉米加工企业都不具备,只生产单一或初级加工产品,如酒精、淀粉等。他们与大成等中心企业无法形成梯度式协作生产,生产集聚融合力小,市场增值弱。

第三,市场流通环节效率低下。玉米产业链各生产阶段上下游产品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发育,产品流通环节有待进一步简化,玉米加工原料性产品(如醇、聚酯、赖氨酸等)要以最低交易成本的供应链生产方式进入用户市场。

吉林玉米产业集聚的形成,不能简单用玉米深加工项目多少、加工能力大小等初级指标衡量。应以专业化分工程度衡量,如在种植链上根据深加工需要及种植土壤特征,衡量专用玉米种植的分工程度。

在玉米饲料过腹转化链上,衡量饲料加工业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在玉米工业深加工链上,衡量供应链规模,玉米加工企业间互补关系,市场互补关系等等。

这种分工程度及互补性是玉米产业分工深化的表现,可实现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是产业集聚的显著特征。

三、吉林玉米产业链化与产业集聚(第3页)的发展 我国玉米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吉林玉米生产量、玉米加工居于国内首位。吉林玉米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玉米产业工业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在玉米产业链化和产业集聚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因素很多,抓住主要因素,系统化构建玉米产业发展,把握好各种因素关系,加速吉林玉米产业链化和产业集聚向更高层次发展。现在吉林玉米产业链和产业集聚还处在形成阶段。

如美国玉米加工业加工产品已达到3500多个品种,而我国玉米加工产品仅有200多个品种,玉米产业链短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吉林玉米在这一发展阶段,注重自身的资源优势,用自然资源禀赋形成区位优势,引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用市场机制规范农户与加工企业间供应关系,保证资源效率。

依靠玉米科技进步稳定玉米种植,推进玉米加工业发展。近两年来吉林玉米加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大成集团新开项目的投产,吉林粮食增产计划的实施,以及其他玉米粮食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投入的加大,都会使吉林玉米产业很快进入成长期。

吉林玉米工业化水平大幅提高,玉米加工产业链会进一步延伸,农户集约化种植技术提高、规模加大。农户、企业、政府、市场、科技等因素对产业集聚影响作用更加凸现。

通过政府的推动,市场的诱导,科技的创新,吉林玉米产业链化和产业集聚将会处于世界玉米产业前列,真正成为世界级产业。 我国已经进入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密切相关阶段,产业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程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是产业竞争力的来源。

吉林玉米产业发展速度很快,通过产业市场建设,工业化的深入,吉林玉米产业链、产业集聚会得到不断完善,产业竞争力会得到大幅度提高。产业集聚将会使吉林玉米产业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应方面产生突出的成本优势,促进吉林玉米业的分工与协作,形成玉米业区域化品牌优势,使吉林玉米产业在世界玉米产业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带动吉林经济长期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祝业辉,刘笑然.吉林省玉米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4,

(6). 张越杰.中国玉米产业链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7,

(1

2). 杨丽,王鹏生.农业产业集聚:小农基础上的规模经济[J].农村经济,2005,

(7). 白永秀,惠宁,产业经济学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黄海,姜会明.吉林省玉米产业机制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

(9).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提高高师钢琴课教学质量的思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事业单位开空调 2023年天道读书心得体会总结(汇总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