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吉林省生猪生产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1)论文

吉林省生猪生产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1)论文

小编:

【论文摘要】猪肉是我国肉类消费的主体,超过肉类购买和消费量的一半。吉林省饲料资源充沛,发展养猪业有很大的优势。

本文主要内容:1.吉林省生猪生产的发展现状; 2.吉林省生猪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3.吉林省生猪生产前景预测。 【论文关键词】吉林省 生猪生产 预测

一、吉林省生猪生产的发展现状 吉林省在1989年实现了猪肉自给,1990年首次外销生猪,完成了由生猪调入省到生猪调出省的转变,此后外销量逐年增加,1995年外销数量首次超过100万头。另外,1992年全省生猪饲养量达到1009.2万头,突破1000万头大关;1997年达到2179.2万头,突破2000万头大关;2005年达到3050万头,突破3000万头大关。

目前,吉林省为生猪生产自给自足略有调出省份,近年来,尽管生猪市场价格不够稳定,也曾出现过价格大起大落,养猪严重亏损的现象,但是总体上始终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 生产规模方面,近几年,吉林省生猪生产有长足的发展。

生猪生产呈现稳定增长势头,人均猪肉占有量也逐年增加。2011年和2005年全省生猪发展到2750万头、3050万头;人均猪肉占有量分别为52.96公斤、58.52公斤,都在全省人均肉类占有量的50%以上,2005年猪肉产量与肉总产量的比为50.97%。

可以说,生猪生产占据了吉林省畜牧业的“半壁江山”。 吉林省生猪的出栏量、存栏量和猪肉产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004-2007年生猪出栏分别为1750万头,1950万头,2000万头,2200万头。2004-2006年末存栏头数分别为1000万头,1100万头,1200万头;猪肉分别为143万吨,158万吨,159万吨;生猪出栏率分别为175%、177%,167%。

其中,2011年与2005这两年增长速度较快:出栏速度增长超过10%,存栏头数增长超过7%,猪肉数量增长超过5%。2011年吉林生猪出栏率175%高于全国平均生猪出栏率128.25%。

从作为产业发展成熟程度标志之一的出栏率来看,吉林生猪生产率较高。从整体上来看,最近几年生猪出栏头数增长率稳定在11%左右;生猪存栏头数增长率稳定在10%左右。

体现了吉林省生猪生产的平稳性。 生产方式方面,长期以来,吉林省养猪业一直停滞于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的状态,直到1989年以来,吉林省生猪生产方式由推广使用暖棚喂猪开始,加大品种改良进程,增加生猪饲养、饲料等的科学含量,生产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生产水平和商品率迅速提高,相当一部分养猪户开始走上了规模化生产道路。

随着吉林省经济的全面发展,生猪饲料来源日益丰富,过去“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的养猪原则已经基本改变,养猪业正朝着科学饲养的方向发展。同时,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促使养猪业逐渐由零散饲养、粗放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地域差异对生猪的生产方式影响比较大。吉林省按各地饲料的构成、自然环境、饲养技术和社会需求的地域差异性可划分为三个畜牧区:西部平原区、中部平原半山区、东部山区。

中部平原是吉林省商品粮基地的主体部分,粮豆产量和商品粮产量均占全省半数以上,铁路纵横、公路成网,以农副业饲料为基础的舍饲养猪业发展趋势最好。西部平原属于科尔沁大草原的一部分有丰富的草场资源,同时由于该区域耕地多,水利条件好,养猪业有一定发展。

东部山区,因受土地资源限制,人均耕地,人均粮豆产量均少于中、西部,养猪业发展水平一般。

二、吉林省生猪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猪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吉林省生猪生产的传统模式是农户家庭的分散饲养方式,饲养过度分散,集约化程度偏低。

全省规模饲养的生猪占总数的比重小,农民传统饲养的猪还占主导地位。规模化饲养程度方面:省内比较,不如羊和家禽;国内比较,不如北京等地区。

吉林省猪肉供给主力仍然是每户养猪

4、5头的家庭农户,生产规模小,效益不明显。从饲养规模来看,饲养规模越大的,收入和利润相对越高、每个人工和每头生猪所带来的利润越多,成本利润率越高。

吉林省生猪生产规模和所具备的发展条件相比,玉米资源等自然条件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养殖水平也难以保障。吉林省发展生猪的主要优势是饲料充足、劳动力价格低廉。

然而,正是低廉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吉林养猪业一直在“千家万户一齐上”的低水平上徘徊,大多数农户沿袭传统的小规模分散养殖方式。农户散养存在着管理水平低、养殖技术落后、猪的品种差、生产具有较大的盲目性等缺点。

这种小规模、低质量、低效益的生产模式,不仅耗费大量的劳动力,也浪费了大量饲料,生猪出栏时间较长,猪肉质量不高。其中脂肪型的肥猪,由于不符合城市居民消费习惯,很难卖出好价钱。

生产规模小,分散饲养不仅使先进的生产技术难推广,劳动生产率难提高,更重要的是小批量产品进入运销环节较困难,增加了流通成本,包括屠宰、分销和产品标准化的成本。另一突出特点是农牧结合,劳动分工不明显,效率不高。

分散饲养的农户由于在种地的同时养猪,对市场价格波动缺乏预测,对生猪的市场价格及变化趋势不十分了解,常常反应过度,非常盲目,因此抵御生猪市场风险能力很弱,使自己养的生猪无法卖出好价格,容易亏损,还最终导致生猪的产量难以稳定。这些因素反过来又影响农户养猪的积极性,导致恶性循环。

生猪养殖业是竞争性强的行业,但是我省农村富余劳力多、致富门路窄,养猪业是传统行业,成为广大农户的首选,传统的家庭饲养,一部分自食,一部分出售。规模化养殖方面,一家一户的分散的生产方式、极小的生产规模与国内生猪生产发达省份以及先进的农业大国相比确实差距很大。

国外、省外的实践表明,发展养猪业应尽量专业化、集约化,办专业村、专业乡和大型养猪场,真正启动产供销一体化的功能,养殖亏损经营补,低谷亏损高峰补,只有这样,生猪生产才能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对此,应当看到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应当是养猪乃至整个农副业生产及优化的方向,应当看到吉林省在这方面上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自己的国情省情,不盲目攀比,不急于求成,尤其是政府不能大包大揽,拔苗助长,只能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三、吉林省生猪生产前景预测 吉林省生猪生产在完全自给的基础上还有剩余,且剩余量逐年增加。近年吉林省猪肉供给量增长加快,这主要是因为吉林省粮食生产的发展和畜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的结果。

最近几年出栏量增长比较接近,按照2004-2007年的出栏增长速度拟合计算得出2015年生猪出栏量将达到3305万头。按照2004-2006年的增长速度拟合计算得出2015年生猪存栏量、猪肉产量将分别达到2100万头和233万吨。

因为生猪存栏量、猪肉产量增长总体为加快趋势,所以届时的实际数据可能比上述的预测数字大些。 参考文献: 姜会明,苗齐,鞠善宏.吉林省建设畜牧业大省的奋斗目标与政策选择.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7,(0

2):7-13. 秦贵信,于维耀.吉林省养猪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吉林畜牧兽医,2001,12. 王桂霞,郑秀峰,李淑杰. 吉林省养猪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l999.21

(2):103-105. 何燕.四川生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02,05.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临摹作品的著作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存货管理培训心得 最新初中新学期开学演讲稿 初中生新学期演讲稿(汇总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