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新型城镇化下的村庄规划问题探讨

新型城镇化下的村庄规划问题探讨

小编:

摘要: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但当前村庄规划仍然受到城镇化发展不均衡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何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的关键任务。本文在阐述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在村庄规划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了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编制村庄规划的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村庄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 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中城市城镇化率都快速发展。但是,空间城市化并没有相应产生人口城市化,中国仍有2.6亿农民工,户籍问题使他们享受不到城市化成果。另一方面,农村城镇化建设虽规模扩大,但有限人口数量被进一步分散,形成不了规模市场。 “安身”容易,“立命”难,暗淡的就业形势使无法外出打工的农民生活窘迫。可见,农村城镇化不是万能的,要实现新型城镇化,注定是一个漫长、艰辛、曲折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走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乡和谐、稳定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2 当前村庄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2.1村庄规划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干部群众对村庄规划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而村庄规划要做到“生活区、功能区、种养区分离”,不利于生产生活,村内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会加重农民负担等,因此群众参与村庄规划建设的积极不高,可能导致主管部门认为花钱编规划,作用不大,无非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也可能造成农村群众认为村庄规划可有可无。

2.2村庄规划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指标体系,规划成果水平有待提高

新农村规划对规划部门而言是一个全新的理论课题,理论体系、指标体系还值得探讨和完善。虽然国家和各级政府就新农村规划的编制出台了指导意见,如我省住建厅还制定了《湖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布局规划导则(暂行)》等相关文件。但在农村村庄规划编制和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不同内容的规划指导则远远超出了上述《导则》所涉及的内容,直接的影响是村庄整建规划难做。此外,由于设计任务繁重,规划成果比较粗糙,编制水平有待提高。

2.3 村庄规划所涉及的土地权属、土地流转问题难解决,导致规划难以落实

《土地管理法》及《农村土地承包法》均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规定。因此,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要将已经分散到农户的土地集中以建设中心村居民点或公共基础设施等,在制度上存在难以供地的问题。如果所作村庄整建规划的中心村居民点和公共基础设施规划跨越了村民小组,在村庄规划进入征求村民代表大会意见这一程序时,就遇到了设计人员难以解决的中心村居民点土地权属、流转问题,导致规划难以落实。

2.4村庄规划基础差

各级主管部门对村庄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起步较晚。村庄规划起点低,没有前瞻性、适用性,规划技术力量薄弱,不能满足村庄规划需求;村庄规划的指导作用不明显,大多数规划仅停留在村庄的总体规划,对电力通讯、排污、给水等没有作专项规划,对村庄长期发展缺乏应有的指导作用。

3 新型城镇化下的村庄规划策略

3.1 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目前,在农村推进城镇化的主要方式是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目标是在公共基础设施、公共管理服务、农民市民化方面达到或接近城区的水平。实践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要有工业化助推型、招商引资倒逼型、产业支撑型、政策性整村搬迁型、政府主导型、村(居)委会或工商资本下乡开发型。相比较而言,前三种类型应该成为农村城镇化的主体,比较容易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农村格局。

3.2 村庄规划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村庄规划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村庄规划应该因势利导,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特别是要保护一些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村庄,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中央提出的“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就体现了对这种传统“乡愁”文化的保护。

3.3城镇化建设中应加强历史文化遗存和传统古村落保护工作

中国传统村落中有不少极具价值的古民居、古村落、民族村和涵载丰富历史人文信息的村,中国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必须谨防在大规模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被有意无意地破坏、损失,因此,如何对它们进行保护和传承已经迫在眉睫。万万不能把所有老民居、老村庄都视为贫穷落后的象征,在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中,务必要做好对古民居、古村落、民族村的保护和历史人文村名的传承工作。

4 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的建议

4.1村庄规划要立足实际,分类实施村庄规划建设,不搞一刀切

村庄规划建设工作要科学合理地编制规划。一是对地处城区边缘、经济基础较好但住房条件较差的村庄,采取整体拆迁、集中建设、统一安置的方式建设。二是对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村庄,采取部分保留、部分迁建的方式进行改造。三是对群众住房条件较好但公共环境和设计条件较差的村庄,重点进行局部改造和环境治理。四是对地处城镇或紧邻城镇的村庄,重点要加快经济发展。五是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村庄,要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上来。

4.2 广泛发动,为村庄规划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一定要花大力气抓好这项工作。一是进行宣传动员,把村庄规划同思想观念更新结合起来,引导农民从旧传统、旧习俗中解放出来。二是要通过编制规划蓝图和新村建设模型、典型示范等方式,把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加快村庄建设是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三是要建立完善督促检查机制,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共同推动村庄规划的组织和实施。 4.3进一步完善新农村规划理论体系、指标体系,提高村庄规划水平

当前,在理论上需要解决的是:村庄规划是否应是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它应具有那些层次的规划?各层次规划的重点是什么?主要解决那些重大问题?主要技术内容是什么?它们与城市规划相关内容有那些区别?某些相关行业标准能否在村庄规划上运用和如何运用?其次,要组织科研力量和规划设计人员加强对村庄规划的调查研究和专题研究,提高村庄规划的整体水平。

4.4统筹协调,实现与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级各部门的重点工作,要高度重视,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规划上要超前,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做好村庄规划分类与定位。二是管理上要到位,要把环境整治作为一个重点,确保建成的村庄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三是实施上要创新,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农村集体土地流转。

4.5 创新方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村庄建设能否真正造福人民,关键在于加强管理。一是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充实基层规划建设和管理机构人员。二是加强农村建筑市场管理,确保农村建筑工程质量。三是创新村容村貌管理,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四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真正达到“乡风文明”的目标。

5 结语

在过去多年时间里,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走着一条以政府经营为主导、依托外延式扩张的功利型城镇化道路,其典型特征就是以土地城镇化带动人口城镇化。若长以此往,结果很可能是“城市”涌现了,但农村衰落了,这显然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城镇化过程中,能否有效稳定农业发展、妥善推进农村改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则是新型城镇化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村庄规划是为了确立中国农村改造的示范地区,为将来的发展提供可以参考的蓝本。而从长期来看,则是为了改变当前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罔顾现实情况,一味“求快求大”的发展模式,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热点推荐

上一篇:新型钢化玻璃在铁路客车车窗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临床护理心得体会800字 护理临床心得与体会(6篇) 银行履行一岗双责情况汇报(汇总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