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情感:以情感教育法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浅谈情感:以情感教育法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小编:

"

论文关键词:情感教育 提高 中职德育课程 教学 实效性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与学现状,提出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科学发展观,以情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诱发、激活情感使情感得到提升、体验和升华,对比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以期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教学的最好效果。

在目前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坚持德育为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尊重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知识学习和观念形成,更注重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情感的培养。为此,为了提高中职德育课的实效性,本文以情感为主线,调动中职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中职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得以体验、升华,从而达到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现状

1.中职德育课得不到重视。事实上,德育课在许多中职学校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方面,中职教育重专业课、轻公共课,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比较突出,师生轻视德育课现象也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研究薄弱,德育课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指导。他们不像高中政治教师和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可以有许多培训提高的机会。德育教研活动很难得到正常开展,教师难得参加课改培训,外出参观少、见识少;教辅资料相对缺乏,课外辅助资料主要靠自己收集,教学方法也多靠教师个人去摸索等等。这个体制问题是有目共睹的。

2.教师的素质及教学现状。①教师素质不高,一方面是教师的知识面狭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师的“教”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德育课是属于综合性的社会学科,概念较多,而且比较复杂、抽象。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时政变化不够敏感。德育课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之快,青年学生非常关心,如果教学过程缺乏时政资料的收集和教学引入,必然造成“理论空洞”,学生漠不关心。②教学缺乏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创造性劳动,德育教师必须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进行教学。德育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善于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技巧;不仅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而且要善于把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但是,由于一些学校一些教师没有认真学习贯彻新的《大纲》精神,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学活动的双向性,教学模式僵化单一。这是德育课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

3.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现状。部分学生认为德育课的理论抽象、枯燥,法律条文繁琐冗长、无味,道德说教乏味、令人厌倦。在课堂上,屡屡出现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厌学、逃课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对待作业考试抱无所谓的态度,考试成绩较差。

二、中职德育课教学运用情感教育法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然而,如上所述,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许多德育课存在内容单调乏味,课堂沉闷现象;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真正实现其育人教化功能,是当前摆在每一位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中职学校德育所面对的客体(学生,也是主体),这是一群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来自“弱势”家庭,其家长以“中低”(文化、收入和就业水平)为主要特点;学生本人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绝大多数文化课基础学习成绩差,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人生领域中未待展翅似乎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他们有着与普通高中学生相差极大的心态,自卑心理严重,对生活常常感到迷茫。在学习上,他们也是感到相当厌烦,有的一看到书本就头痛,强打不起精神来。在德育课的学习上,他们存有学习无用论的偏见。而且就职校学生及其家长来讲,读职校只是冲着文凭或者学专业来的,认为德育课只是一种附设,根本上没想过要上好德育课和接受德育。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当我们面对如今普遍存有逆反心理和自己封闭心理的客体时,德育难显实效。因此,开设中职学校德育首先要彻底打破学生的心理封锁,让学生真正回归学习的主体位置。这就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要从情感教育入手,以情促知,开启心智,用心激活冷漠自卑的德育客体和枯燥沉闷的德育课。 "

三、以情感教育法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的策略

1.以教师情感激发学生情感,达到情感的共鸣,提高教学实效性。在德育教育教学中,教师拥有积极的、良好的教学情绪和情感即“正性情感”,不仅有利于增进师生关系、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对于学生而言,培养积极、乐观、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以做到在轻松快乐中学习,并取得进步,而且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教育教学中,学校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对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教育,将情感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和所有的学科教育当中,以此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几年来,我每给一个新班级上课时,第一节课都是先表明,希望与每个学生成为好朋友,并且永远是朋友。从情感上拉近距离,使个别顽皮的学生也不好意思给老师出难题。我听到学生常说,老师你的课我们很给你面子,但是某某上的课我们很吵或睡觉,上你的课我们就不吵不睡觉。我们的学生很容易感情用事,喜欢的老师,就喜欢学习你教的课。那么你的观点和想法也自然就会被他们所接受,从而达到了德育课教书育人之功效。

2.创设和谐情境,诱发情感体验,提高教学实效性。情境教学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的特点,把认知和体验完美地统一在教学活动中。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认知的发展、品德的升华、情感的陶冶、智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有吸引力的情境,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震动,既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教师要积极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情感价值观也就得到进一步提升。要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应注意教学条件的创造,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平等、和谐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和谐的教学体验在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和谐的师生关系应以民主、平等、宽容为基础,集中表现为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一种惬意的正向心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由敬重教师而产生想要学和要学好德育课的需要。其次,和谐的教学情境还体现在教和学关系的和谐上,教和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使他们从思想、情感和行为上真正融入到中职德育课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使师生共同体验教与学的乐趣。

3.利用音乐情感效应影响学生的思想,提高教学实效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中职德育课普遍给人一种一般比较抽象、枯燥的印象,在教学中合理安排和适当穿插精心选择的音乐作品,用精彩、感人的音乐作品导入中职德育课主题,可以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效应,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产生与德育课教学内容的共鸣,以及与教师在思想上的共鸣,借助这些歌曲使学生的情绪得以升华,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想情感,当学生的情感得以体验和需要后,课堂气氛活跃了,“要我学”就为向“我要学”形成良性发展,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多媒体课件,使情感得到体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经济、政治、道德、法律、礼仪、职业规划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把多媒体引入课堂,是帮助学生体验复杂社会生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多媒体以文本、声音、图像、动漫等综合处理显示出其强大交流特点,为课堂教学创设了逼真的情境和生活画卷,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时空领域和思维空间。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用电教设备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的“处理好邻里关系”课题,播放视频2008年春晚黄宏主演的《砸墙》小品,学生看完小品后情绪高涨,认知到处理好邻里的重要性。

总之,中职学校德育课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契机,积极进行情感教育,渗透、熏陶感染,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美好情怀,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以适应课改和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2]练崇潮汪水英,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9,

(12).

[3]秦春华.情感目标:从虚浮走向真实[J].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09,

(9).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论当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对陶行知思想的践行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思想汇报学生犯错(大全6篇) 如何写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方案范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