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

小编: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则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怎样紧密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使之从小具备法律意识,提高分辨是非和遵纪守法能力,逐步形成积极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法制教育

学校是育人的主要阵地,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其健全人格是社会赋予学校教育的使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观?我想光靠在思想品德课和其他专题场合穿插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学生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无意识的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并且呈上升趋势,大量未成年人犯罪的例子向教育敲响了法制教育的警钟,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实施法制教育的首选。

一、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法制教育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

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爱劳动、爱科学、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培养建立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从小学阶段德育的目标来看,无论是对“五爱”情感、三种“意识”、五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是对良好的意志品格以及乐观向上的性格的塑造,有许多方面与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相符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体现。

小学生处于幼稚、不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交织且其行为富于模仿性的特点;课外活动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来培养其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可以通过举办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形式开展语文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策略

1.法制教育应与语言情境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把法制教育充分发挥语文课堂上,确保语文学科法制教育资源和人文教育相结合,具有高质、高效。语文教材中,蕴藏着很多人文法制教育资源。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懂得比物质财富更珍贵。非法所得、非法占有也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让法制教育在孩子大脑中升华。利用教材内容教育孩子做一个品质优秀的好少年。例如:在学习《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一课时,让学生了解乱砍滥伐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必将收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要自觉保护自然环境,教师还应及时向学生介绍我们国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以及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并布置学生搜集或查找有关内容,使他们从小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造福人类的观念。养成节约资源、不乱抛废物、不破坏花草树木、热爱劳动等意识,了解有关法律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及时教育学生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像这样人文教育事例很多,把这些内容定位在学生生活之中,紧密联系在法律法规上,合理分配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2.在习作活动中关注,规范法制行为

习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反思、讨论。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法治在线》《大家看法》等栏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原因不仅是由于它们在选题贴近百姓生活,普及法律常识,而且还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个好标题。利用这些媒体资源可以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提高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这些特殊的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小语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善于用法律标准来明辨是非。在习作中,我还利用写日记这一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学生在写日记时说的是真话和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时教师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3.在口语交际中讨论,确定法制认知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内层,会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种强烈的认知。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在学生激烈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同时,教师只需要再往深处引导一下,思考产生犯罪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使他们学会遵守法律、法规,一切行为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从而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4.在语文教学中穿插法制知识,让学生形成法制道德

生活中可用的德育素材是很多的。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述知识的同时也应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这样能更好的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比如在学完一篇课文后,就可以以课文中的主题来举行一次相关的语文活动,同时要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以情动人。学生会积极的参与到其中,他们会高兴的接受语文知识和法制知识,其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拓展。

同时,在课余之时,可以组织学生去做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去捡垃圾,打扫卫生等,做一个环保使者,健康、文明的守护神,还可以列举一些违法的案例,让同学们相互讨论,看看这些事件违反了哪些法规,当遇到这些类似事件时应该怎样去做才是可取的,运用这种类似于“头脑风暴法”的形式积极传播法律知识,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法律的又一次的熏陶。

三、开展语文活动,创设法制教育氛围

老师不仅要将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理念贯穿在所教的课程中,而且应该经常带孩子参加实践活动。采用接触式、对比式、实验式等新型教育方法,加大学生的参与和渗透力度。要自然融入,有机渗透。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

我们教师要积极协调,促使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学校为教育主渠道,家庭、社会共同建立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这将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最终达到让农村的孩子们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效果,实现降低农村青少年儿童的违法犯罪率。实践证明,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善于把法制教育引入教学,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根除学生心中的各种邪念,促使学生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热点推荐

上一篇:可爱的羊宝宝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人力资源实习心得体会(模板15篇) 食堂员工制度管理制度(通用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