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基于“形式”的关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形式”的关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编:

【摘 要】

语文这一学科与其它学科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语文学科不仅关注了“说什么”,更关注了“怎么说”,而其它课程则关注了“说什么”;“怎么说”指向了“言语的形式”,而“说什么”则指向“言语的内容”。从这个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言语的形式”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方向。

【关键词】

言语形式 语文素养

语文首先要姓“语”!语文这一学科与其它学科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语文学科不仅关注了“说什么”,更关注了“怎么说”, 而其它课程则关注了“说什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以言语内容为媒介,不断渗透言语形式,让学生有效地习得语言素养。

一、明确言语形式的培养目标

有“的”才能放“矢”,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只有清晰了解语文的培养目标,才能有效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我们要了解哪些目标呢?

(一)首先我们要清晰地了解到每个年级段的目标。梳理《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各年级段的培养目标清晰可见:低年级段要掌握“识字写字”与“言语积累”这两个维度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上的知识与技能;中年级段应关注“质疑、默读、体会关键词句、整体感知课文、复述叙事作品”等有关语言形式方面能力的培养;在高年级段则要“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等方法。

(二)其次我们要清晰地把握住每个文体的目标。在小学阶段,教材中的选文主要是以“叙事”与“说明”形式存在的。故而在教学前,我们就要对这两类文体的“形式目标”进行不同的定位:在“叙事类”的文本中我们应关注文本中的形象呈现手法、情节的布局、意趣情义的营造;而在“说明类”的文本中,我们则关注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道理(规律)的呈现。

(三)再次我们要清晰地明确每个课时的目标。在整个教材体系里,课是一个较小的“教学单位”,也是教材体系这根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串接点,为此,我们就要明确每个课时的目标:如朗诵的训练、情节的梳理、复述的指导、语言的提炼等,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课时教学串联成线。

二、确保言语形式的训练内容

言语形式的教学不是凭空臆造,它需要具体的文本。在我们的教材中,每一篇文本基本上都是“独特的一个”,这需要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前,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寻找文本在“遣词造句、语言特色、篇章结构、表达章法及顺序”等方面的独有特点,然后依据各个年级段、各种文体、各个文本的教学目标,对文本内容进行组织,以确定教学的最优化。

(一)首先要寻找关键词语,帮助学生学会“体会表达的准确”。在很多文本中,一个词就是作者的思虑所在,就是作者的情感源头,就是作者的用心之处。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中“它巍巍然‘撑立’在青海高原上”这句话中的“撑立”一词,就集中体现了这株柳在青海高原上的“生长艰难”,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个词语进行教学就能让学生感受到“用词的准确”。

(二)其次要抓住关键句段,帮助学生学会“感受表达的生动”。在很多文本中,作者在写作总会用一两句话语,或形象的、或隽永地表达出作者的希冀,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些句段,来引导学生进行感受,就会让学生感受言语表达的生动形象。如《珍珠鸟》一文中的一句“信赖,不就是创造美好的境界吗?”作家冯骥才以非常浅显的口吻将“人世间最需要的品质”――“信赖”给生动地表达出来,如果我们抓住这句话进行教学,定会让学生感受表达的生动。

(三)再次要关注标点符号,帮助学生学会“品味表达的绝妙”。“标点如同文字。”在任何一篇文章中,标点符号的作用绝不亚于文字。在很多时候,标点符号起着文字难以表达的效果:如《理想的风筝》一文中“刘老师,我们想念你啊,想念你……”省略号的运用让作者对刘老师的无限思恋给充分地表达出来。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引领学生去关注标点符号,并品味其表达的绝妙。

(四)最后要关注文本布局,帮助学生学会“领悟表达的精巧”。从篇章的角度来说,布局是言语的技巧,也是学习“怎么说”的最为重要的综合环节。此时,我们教师应通过一篇篇精美的文本,不断地深入,有机的渗透,引导学生逐步地领悟作者布局艺术,习得布局的方法。

三、落实言语形式的培养路径

在日常的教学中,言语形式培养的难点不在于我们的如何发现与提炼,而在于我们如何去实施(开展言语形式的教学)。因此,落实好言语形式的培养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话题为点,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着手训练。教学“怎么说”,我们应提炼出具有相对独立的话题,以此作为教学的导入点,依次展开,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运用等各种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的顺序、方法与内容,以便让学生真正地获得言语能力的发展。

(二)以文本为基,罗列相关文本进行展开训练。虽然教材中的文本是很具特点的,但它不能涵盖全部。在我们训练学生的言语技能时,我们还要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进行指导,让学生深层地理解把握言语的技能。如在《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指导学生理解“衬托”手法时,我们不仅要利用此文,还要罗列其它运用“衬托”手法的文章,以便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以结构为类,不断反复进进行积累训练。任何一项技能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重复,不断反馈,才能获得真知。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等众多要素,将相关的言语形式划分成若干个小类别,针对每一个小类别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确保训练的效度。

总之,我们只有全面地研究言语的内容与形式、教学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地带领学生进入语文的世界。

热点推荐

上一篇:创新教育理念 优化教学模式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学校主持稿词(实用21篇) 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总结 就业援助员年度总结(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