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

关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

小编:

"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针对现大学生在就业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提升对策,对深化教育改革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也称就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集中体现和显著标志,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求职和择业过程中。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必要条件。确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大学生在就业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提升对策,对深化教育改革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内涵分析

有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毕业生素质位于前5位的分别为:专业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修养、问题解决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单一专业素质培养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而融合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气质修养等因素的就业竞争力培养模式,更容易在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上为毕业生赢得优势。

根据专家学者的观点,并结合就业工作的实际,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主要涵盖三个方面,三方面共同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形成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三方面内涵包括:

一是毕业生自身素质。在大学期间大学生通过实践实践、学科竞赛等方式,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形成一种集良好就业素质、专业素质、工作素养为一体的综合能力。

二是高校品牌建设。高校在发展中所形成的品牌、声誉、形象及影响对毕业生就业也产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办学层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及其在社会上的知名度都对毕业生就业产生着影响。

三是高校就业服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和管理服务工作对毕业生就业也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经过专业指导的毕业生,在开辟就业市场和保持就业资源方面表现突出。

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特征描述

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多样化的人才需求以及日趋复杂的工作环境,使许多青年大学生感到就业的压力。对于那些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们来说,充分了解影响就业的因素对未来的就业择业大有裨益。总的来说,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高校大学生自身竞争力不强。这主要体现在四点:

一是目标不明,缺少标杆意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一直到毕业,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工作职业发展都没有过长远的规划及思考,做事仅凭一时心血来潮,习惯随波逐流,没有长远的或是短期的目标,更没有切实可行的执行计划,看似整天忙忙碌碌,但效果却并不显著。此外,标杆意识的缺失也是导致自身竞争力不足的重要原因,这部分学生不能找到很好地学习榜样,往往对自身要求过低,得过且过,不能很好地适应就业市场需求。

二是学习能力弱,专业化程度低。现今很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组织管理、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实践性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这并不意味原本关注较多的学习能力以及专业化要求就降低了。不过有些学生对此却不以为然,过分强调自身综合能力、实践经验的同时,却往往与那些心仪的工作单位失之交臂。其实,现今的企业招聘时更多关注综合素质,短板现象明显的毕业生绝不会成为他们的目标。

三是缺乏实践经验,创新能力欠佳。如今的企业越来越注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看重他们的工作经验。有研究表示,100%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表示,参加过志愿活动、村官经历、专业实践等活动的大学生更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用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大学生。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缺少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来说,一些企业往往不考虑他们,招聘时明确规定了相关工作经历年限。因此,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准确把握需求趋势,通过建立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搭建工作平台,积极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积累丰富经验。此外,高校相关职能部门还应鼓励大学生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塑造既能“想得到”又能“做的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和要求,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取优势。

四是政策关注不够,就业准备不足。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都很好,但是缺乏对就业政策及招聘要求的深刻理解,结果常导致在招聘过程中被淘汰。因此,大学生尤其是进入毕业年度准备求职的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就业政策,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然,高校自身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服务建设,在大方面上给予学生思想的引领,通过提供一些模拟面试,真正增强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

第二个方面是高校品牌化、结构化效应。现如今,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经常会列出“985”、“211”、“全国重点大学”等应聘条件,将这些条件作为毕业生应聘的基本准入资格,学校的品牌在某种角度成为了毕业生就业的敲门砖。由此可见,学校的“品牌”即办学层次和影响力,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当然,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对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竞争力也极具影响力。从全国总体就业情况来看,工科的就业形势明显好于文理科。单从某一所具体高校的就业情况来看,毕业于高校的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往往好于其他学科专业毕业生,甚至在校期间就被用人单位提前预定。因此,高校应该加强调查研究,务必在自身“品牌化”、“结构化”等方面加强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自身学科专业的设置,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完善办学理念,构建专业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培养出具备就业竞争优势的毕业生。

第三个方面是就业工作配套服务还需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和管理服务工作对培养和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设置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或将招生就业处作为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职能部门,都是值得推荐的方式。当然,就业工作的相关服务建设务必做到“以人为本”,从学生利益角度出发,在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加强建设,促进就业配套服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推进就业工作朝着系统化、科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

三、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第一,大学生要准确定位,充分做好就业准备。在大学入学阶段,学生就应在思想上重视,在目标上明确,为就业做好准备。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弥补自身的短板,均衡协调地发展自身素质,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但只有明确的定位,还远远不够,脚踏实地、身体力行,才能真正找到理想的工作。因此,大学生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目前,只会读书的学生已不再是社会所需的,社会更需要的是有学识、有能力、有经验,能够吃苦耐劳,能顶住压力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完成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看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自我完善,使自己尽快符合社会的需要。再次,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确定奋斗目标,为就业做好前期准备。

第二,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为了确保所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需求,应适时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上要与社会市场需要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调整专业结构,尤其是对连续几年就业情况较差的专业可考虑取消。大力发展应用型专业,不断打造品牌专业,建设特色学科,与时俱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知识内容;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更应体现适应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的需求,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加强实习实践环节,不断完善实习基地建设。

第三,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创新。就业指导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实现就业的一个必要环节。因此,学校应密切联系社会,对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不断开拓创新,健全就业管理制度,建立集教育、指导、服务于一体的完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进一步探索实习管理、就业指导相结合的新模式,拓宽就业渠道。此外,高校还需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职能部门,全面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明确任务、合理分工,不断协调解决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各种困难,推进就业进程,拉动单位需求,在“一推一拉”之间,真正实现“走出去、请进来”,为学生提供更为完善、更具实效的就业信息、就业指导、职业咨询等配套服务。

第四,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必须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高校有责任有义务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除了帮助大学生能够顺利实现就业,更重要也最根本的就是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根据个人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特点、个人能力以及职业价值观来选择相适应的职业,较好地结合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进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当然,这也需要高校加强大学生的求职指导。求职,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涵盖了就业者的心理素质、口头表达、综合气质、个人目标、人际关系和工作责任心等等方面,这些并非大学生较短时间就能掌握的,需要高校作为常态教育将求职内容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这也应该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指导教育,使得学生掌握求职技巧,更好地从容就业。

第五,疏通就业渠道,搭建信息平台。高校应广泛利用有助于就业工作的社会资源,强化学校与地方劳动人事部门在就业指导和用人渠道方面的联系与沟通,主动向社会及相关行业单位及用人企业发布毕业生信息,为毕业生提供社会化服务。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走访,定期组织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让企业了解高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人才信息。加强与兄弟高校的沟通交流和联系,相互公开与就业有关的信息,联合组织双向选择洽谈会。同时,应充分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发挥校友群体资源在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扩大就业信息来源,为毕业生提供帮助。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论建构主义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探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联系群众个人工作心得(精选16篇) 雨水节气风俗(模板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