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适应高考改革培养地理能力

适应高考改革培养地理能力

小编:曹彩凤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其呈现出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已经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只有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才能在教学中形成新教案、新教法、新思路,才能适应地理高考改革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1.精炼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促成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包括:动机、欲望、兴趣、爱好。其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活跃因素,而提问则是激发兴趣的内在激素和催化剂。提问作用的途径表现为:提问兴趣动机知识思维。精炼的提问就是为学生设一个磁力场,并以教材(地理知识)作诱发物,以老师作导体,激起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涌起学习的冲动,从而启动和活跃思维。

在高中地理土地资源一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后,教师可通过提问启动和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由学生自己得出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大政方针。例如,如果你是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人,面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应采取什么政策和措施来改变局面(核心问题,利用原则),若你分管中国农业工作,针对耕地、林地现状,你打算怎样来促进稳产高产(基本国策,扩耕与提高年产相结合等)。上述问题可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强化兴奋点,充分释放他们的大脑潜能。如:针对我国林地、耕地人均少,该怎么办;后备耕地潜力不大的情况下怎么提高农业产量等问题。要求学生快速回答,并对学生的发言给以迅速的肯定、否定或补充完善。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流畅,思维过程加快。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分析,得出与书上写的相同的知识,获得了成功感和喜悦感,同时,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了思维的敏捷性。

2.强调动手,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究性

如果教学中只凭老师的语言符号或教材的文字符号,从一个抽象到另一个抽象,就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浓厚兴趣,学生的地理思维也难以深化,难以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教学时可创设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入境,使他们靠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把问题层层解开,最终寻找到正确答案。

3.借助地图,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创造、想象渗透于思维,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中学生的想象力很强,但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不能很快向现实方向发展,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始终离不开的信息载体,在传统教学中,对地图仅是强调能够会读图、分析图,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看图说话,而对地理思维的发展也仅仅是初级阶段。中学阶段可充分开发、活化学生大脑潜力,在专题地图的制作上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地理思维在理想的时空范围内自由驰骋,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发展思维的独创性。例如,在初中区域地理学习的最后,教师可根据初中所学过的地图知识,进一步讲解制图规范和简单制图程序,然后由学生自己自由选题,绘制一张彩色地理专题小地图。这一作业的布置,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作业交上来时,许多意想不到的内容映现在你面前。《世界野人分布图》上,小小的脚印图例代表野人的分布,《美国NBA篮球队分布图》的背景是一幅红蓝相间的星条旗,《中国沿海开放港口分布图》上14个开放港口和特区、开放区宛若一条腾飞的巨龙这既有科学的基础,又富于浪漫的创造想象。这正是学生对地理事物深入理解和追求而形成的创造性思维的反映。

4.讲究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地理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学生要善于深入地思考各种地理问题,抓住各种地理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并预见其发展的全过程;善于把握各种影响因素间的联系和关系;善于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高中地理中《地球的运动》一节是难点,在学完这一节知识后,要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网络。教师在总结本节知识时,可先提出形成地球上的五带、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等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源,想到其与黄赤交角的联系。此时,教师再在学生已有零散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启发学生一步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大量感性知识中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结构,从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深刻性。

热点推荐

上一篇:如何应对普通高考改革中的技术学科考试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初中科学培训总结心得体会(通用16篇) 最新新课标网络培训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