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论学生社团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论学生社团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小编:

"

论文关键词:学生社团;素质教育;载体

论文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高等学校及大学生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体,是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拓展学生素质的需要,是深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全面部署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要求,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发源地,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适应新世纪激烈的竞争,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校学生社团以其活动宗旨的鲜明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成为高校学生发展个性素质,选修第二专业的良好课堂。高校学生社团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学生社团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素质,特别是工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学生社团对发挥某些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钻研兴趣提供了机会,更为学生选修第

二、第三专业提供了课堂,他们可以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在其感兴趣的方面谋求发展。学校应该抓好这一教育阵地,认真加以引导,把能力素质养成意识的教育贯穿到日常的工作中去,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所需要的不只是那些专业成绩过硬的学生,而更加注重各方面能力素质较强的学生,要使他们真正明白“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的学生在社会上不会有所作为,甚至会被社会所淘汰,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紧迫感,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培养自己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上下功夫,让他们在第二课堂学有所获。

二、学生社团是培养人的创造力的有效场所

创造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表现。人的发展,其根本标志就是人的创造性的发展。一般而言,人人都具有创造潜能,这是人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但是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创造力,还取决于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个体的身心素质,二是社会环境,三是教育。这些因素对人的创造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双重性,既可以成为促进创造性发展的有利条件,也可以成为抑制甚至阻碍创造性发展的不利条件。在这三个因素中,教育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是教育的一个主要的任务,学生社团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加社团的学生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人人为社团的发展献计献策,社团活动在会员的积极参与下蓬勃发展。因此,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和作品在这里应运而生:科技协会通过设计发明创造出具有社会经济效益的产品,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团可以帮助某一个村庄扫除文盲、某一个乡镇脱贫致富,通过参与交际公关协会的锻炼,大学生可以大方地走上各个工作岗位等等,这不仅能够展示当代大学生风采,体现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且又实现了高等学校所负有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

三、学生社团是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是学校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与活跃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的环境基础。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繁荣,要落实到不同的层面和项目,而学生社团活动则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将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地发展。

学生社团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结合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社团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起到了教育导向功能。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它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美德,体现了积极、健康、向上的风貌,它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塑造和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

四、学生社团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社会的变化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自立和成才的欲望越来越强,迫切希望能按社会的要求来塑造自己。因此,他们就更加希望有更多的机会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利用所学知识来为社会服务,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方面,社团本身就是很好的实践场所,它对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促进学生对公共秩序、组织机构、权威、权力等的认识,特别是对学生对待工作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把以共青团为主体组队的学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改变为由共青团指导,社团自发的学生社会实践,似乎更适合“三下乡”的实质内容。由于社团均有其鲜明的文化、科技及服务特色,所以从人员上更容易,从实践内容上更具体,以各类文化艺术社团为载体去农村传播校园文化,以各类学术科技社团为载体去田间地头传送知识与科技,以环保、调研及服务性社团为载体开展卫生下乡或社区服务。如果说社会实践是在检验学生“硬功夫”和“软素质”的结合程度的话,学生社团无疑为它们的结合提供了催化剂。

五、学生社团是服务学生素质拓展和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迫切希望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织和参加社会活动,寻找展示自我的舞台和空间,以求最大限度地锻炼自己,努力使自己成长为符合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学生这种内在的需求与社团活动的性质、目的、功能是基本吻合的。学生社团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为其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功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效平台和舞台,有利于调动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学生社团是改进和深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第一课堂教育,开展以“两课”教师为主力、以教室为阵地、以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种教育形式随着形势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其局限性。新时期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充分发挥社团的群体凝聚功能、思想教育功能,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把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改变过去“你说我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引导学生在自我参与、自主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氛围,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七、学生社团是实现高校团学工作“一体两翼”平衡发展的重要载体

社团的出现,改变了以共青团为主体,以学生会为主流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开展活动的单渠道团学结构,形成了以共青团为主体,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平衡结构。它弥补了学生会单渠道管理,特别是在多样性团学活动中的不足,并且社团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活动水平,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完善自我的大舞台,对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软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因为社会面向全校吸纳社员,冲破了以班级、院系为界限的校园管理框架,不同班级、不同院系的学生为着一个共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一起,他们是有共同语言的一个整体,有着不用强制力就能维持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对于校园信息的传播、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学生的和睦相处,以及校园的稳定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学生会的工作倾向于管理和服务,而将社团的工作侧重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高校团学工作既有组织者,又有实际活动的承担者,这无疑是团学工作互补优劣、平衡发展的最优构架。

八、学生社团是学生心理调节的有效渠道

刚告别中学时代的学子,带着拼杀后的疲惫走进梦寐以求的象牙塔,在这一转型时期,学生的心理活动显得频繁而不稳定,此前他们只有一个信念——考大学,现在考上了,一夜之间身价倍增,由“专政”对象变成了“重点保护”对象,成功的光环和在陌生环境中单独生活的孤独感使他们易于迷失。而走进学生社团,就使他们便于找到有共同兴趣和共同语言的朋友。社团中的高年级学生对学业、志向和就业的态度,对他们有言传身教的效果,这种效果往往比学校专门的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更为明显。至于那些目无余子、成绩优异的狂妄型学生,社团中有特长的学生使他们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故而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心态。对于家庭情境艰难、学习成绩平平、自信心差、遇事悲观失望、不善言辞、不愿交朋友、性格内向的学生,当其进入学生社团,与那些同自己有共同志趣或性格的学生共同工作,进行生活等多方面的交流,久而久之,在和谐氛围的潜移默化中其心理和性格会逐渐转变,这种环境对人的同化作用是专门的心理医生所不能比拟的,因为学生的心理障碍在不知不觉中被排除了,而不会产生面对心理医生时那种早生戒备、讳疾忌医的心理。

以上只是从社团表面现象浅显的分析了社团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许多深层的东西还有待于大家深入的探讨研究。无论怎样,学生社团这一高校中的群众团体,在学生个性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高校进行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因此,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加强学生社团的引导和扶持,重视和发挥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高校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2、张俊宗.现代大学制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回应[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于文明,朱爱军.探索构建高校和谐组织的有效途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

(8).

4、赵丽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

(3).

5、伍安春,张绍荣.浅谈和谐社会视野中大学生德育体系的构建[J].德育研究,2006

(9).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析差生转化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设计施工合同十精选 最新行吊安装合同 产品吊装合同实用(模板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