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教育改革方法研究

浅谈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教育改革方法研究

小编:

"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师资团队 专业建设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高职校企合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应该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寻找自身优势,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在师资团队、专业建设和课程定位、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增强校企合作的紧密性,共同推进高职教育发展。

1.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将企业资源与高校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深化和优化合作内容和方式,让企业协助培养学生,招收优秀毕业生,缓解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所以校企合作行为是目标不同的两类组织之间寻求优势互补的理想选择。但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一些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之路越走越窄,最后几乎找不到企业愿意与其合作,这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

1.1校企合作的机制不健全

国家现有法律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权、利未做明确的规定,仅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意见和建议,部分地区出台的支持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也仅仅是停留在“喊口号”阶段,没有真正的落实到行动上,政策在描述时也较为笼统、模糊,其中也鲜有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优惠举措,企业难以照章执行。 没有类似职教机构、行业协会等组织帮助院校和企业互相“牵线搭桥”,使得校企沟通存在障碍,导致院校因硬软件条件限制培养不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而企业也招聘满意的学生。部分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多是靠“拉关系”或者企业友情赞助,这种开展形式与初期开展校企合作的初衷渐行渐远,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有限,最后往往难以维持下去。

1.3院校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高职院校长期“闭门造车”,缺乏对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的了解,采用“往上堆”的方式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与企业的用人需求“背道而驰”,使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严重脱离实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也重理论轻实践,学科特征明显,基础与专业课程体系零散、简单,无针对实际工作岗位深入研究的教学模式,缺少职业化培养的思路和措施。

1.4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企业追求利润与校企合作之间存在着矛盾。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理念理解不深入,不认为校企合作会带来更多经济价值,很少主动考虑与院校合作办学模式;中小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人力、财力有限,产出与投入的比例不高;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不受受训企业的约束,容易因过低的劳动力价格导致人才流失,企业投入的人力、财力得不到预期的回报。

就现阶段而言,制约校企合作的客观因素短时间内无法克服,但高职院校可“另辟蹊径”,从自身入手,寻找优势,积极争取与企业合作,增进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共同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改进。

2.加强“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

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重任需要有优秀的专业师资团队来担负,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学生水平的高低。

2.1输送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

高职院校的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院校可采取统一安排或教师个别联系的方式,寻找企业接纳教师进行周期性顶岗实践,以打造“双师型”教师。教师通过参与企业实践生产,可锻炼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帮助企业创造经济价值。同时教师可获得企业用人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其所在专业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应具备的工作技能。回到院校,教师可将企业的工作要求与院校的专业课程相结合,选择企业需求高、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课堂教学,按照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劳动技能、职业素养,培养出的学生可以直接推荐或输送到企业工作,也帮助企业节省了培训环节,与企业建立并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2.2鼓励专任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开发

鼓励和支持专任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以免费或低廉的报酬承接和参与企业项目研发、技术改造、工程建设等工作,教师通过自身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利用各自的优势要素,分工协作,共同实现技术创新,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也为企业了解院校提供契机,为建立校企互信互利的合作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2.3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担任外聘教师

企业的优秀工程师、技术人员都具备丰富的实践技能和经验,是专业师资团队的有利补充,聘请他们作为院校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并定期到院校开展专题讲座或者承担课堂教学任务,将企业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直接传授于学生,对高职学生教育非常有利。企业技术人员也可将真实的项目开发直接贯穿到整个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有条件的院校也可招聘有丰富企业经验的技术人员做专任教师,专门负责实践性教学工作,也更有利于对学生动手实践的培养。

3.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定位改革

高职院校的专业负责人在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中会遇到很多的困扰,例如: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联系、各专业课之间的联系等,这些困扰产生的根源是高职院校不了解企业的真正的用人需求。

3.1预估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要杜绝“凭空想象”或“胡乱拼凑”,要与企业的需求接轨。院校专业带头人要通过校企合作,或参考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调研资料,掌握企业用人需求,预估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工作岗位,了解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动手技能以及职业素质要求,根据这些内容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等进行预估设置。

3.2修订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帮助修订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也可以选择调查问卷、电话或登门造访,回访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和毕业生的雇主,了解毕业生具备的和尚未具备的技能、工作表现、企业培训内容等各项情况,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分析所获得的行业信息,用以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所涉及专业的课程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保持一致。在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时,也需要参考当年学生入学时的知识水平,制定培养学生过程中的重难点。

4.基于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

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教师要设计好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更加生动,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

4.1教学内容要以企业为主导、院校为主体

教师应该明确一点:教师的教学不能以自我想法为中心,要以企业的需求为中心,要按企业的需求决定讲课内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化的技能和素质的培养,教师的授课内容的原型要来自企业实践。

教师参与企业顶岗实践,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了解企业生产实践的各个环节,将企业岗位技能与生产实践流程结合高职教育方式方法融合到课堂教学中,结合校企实践基地和设备,考虑教材、教学组织方式,对知识、能力进行序化和整合,以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作为教学思想的主体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要考虑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各项要素。

4.2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

教师要改变固有的教学思维模式,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了多种满足高职教育需要的方式方法。例如,可带领学生参与到承接的企业项目工作中,通过以完成一个项目流程来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到项目中去,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也可以通过“身临其境”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从课堂带到真实的企业工作场景中去,以生动有趣的事例代替书中枯燥的文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

教师还可以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讨论、问卷、游戏等方式进行课堂互动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

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还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

5.结语

2011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鼓励行业(企业)共建高等职业学校,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选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各方合作办学,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国家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也需要深刻发掘自身优势,主动与企业建立和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让企业也参与高职教育改革实践,使校企合作真正发挥作用,共创双赢和多赢的局面,共同推动高职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2]陈永刚.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2010年度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4]刘建湘,文益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0,

(10).

[5]李澎林.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耦合模式研究-兼论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9

(3).

[6]邱璐轶.高职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探索,2011,(04).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路径选择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伊利偿债能力分析论文 高中的个人总结(十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