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讨论式教学在化学主体性模式下的探究

讨论式教学在化学主体性模式下的探究

小编: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在这种主体性教学模式下,教师关注学生的体验学习过程,思考讨论式教学法的利弊所在、教学存在的误区,适当优化讨论式教学法并积极实践是提高课堂效率进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一剂良方。为高中化学教学中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开展讨论式教学活动积累经验和提供借鉴。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思考;优化;实践

新课程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一名教育者会经常思考如何才能通过提高课堂效率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合理地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那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多地运用讲授法和谈话法,“一言堂”的教学行为已经过时。那么,我们该寻求怎样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学得既轻松又稳健、高效呢?

一、对问题的思考

1.教学误区

如前所述,基于教学理念的改变,时代对学生的新要求,讨论式教学法得到教育界人士的大力倡导与推行,大家在教学中都力争体现这种教学方法,但对讨论法的具体应用却存在很多误区。

(1)太注重形式。

(2)选题不具有吸引性和讨论性。

(3)太急于讨论。

(4)分工不明确。

(5)指导不到位。

(6)对讨论的结果处理不当。

(7)分组不科学。

2.利弊权衡分析

(1)优点:笔者也多次尝试了讨论式教学法,发现学生经过讨论能有不同想法,刺激思考,激发思维。课堂上睡觉犯困的学生明显减少了,上课的气氛比较活跃。

(2)缺点:一旦讨论起来,课堂的秩序难以掌控,课堂的纪律性有所欠缺,个别不自觉的学生容易趁机聊天,教师却忙于指导而无暇顾及。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关键是我们如何扬长避短、合理调整。事实也证明,讨论式教学法没有因其缺点被广大教师摒弃,反而因其优点而表现出更顽强的课堂生命力。

二、对问题的优化

基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得想方设法解决。

1.讨论话题的内容要小

讨论的问题具体、可操作性强就容易获得成功,也较灵活,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如,在学完“蛋白质的性质”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医院里用高温蒸煮、紫外线照射、喷洒苯酚溶液,在伤口处涂抹酒精溶液等方法来消毒杀菌,就容易得到正确结果。

2.讨论的问题难度恰当

讨论问题的难度不要太大,不要把根本不可能在课堂上讨论出成果的问题拿来让学生讨论,很多时候作为化学的知识是要靠实验或实践才能发现。如关于“常见物质的检验”,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结论,而不能凭空讨论出成果。

3.经常组织趣味性的讨论

兴趣可以激发人的思维和情感,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热情。比如,在“钠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在阐明渗透作用时可以以“水可以点着火吗?”“你如何让水点着火?”等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展讨论式教学。

4.讨论法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讨论法不能单独运用,还必须结合教师的讲授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举例、类比,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呈现或是用投影仪的投影,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采用组内和组间的相互交流,这样才能把讨论的结果进行修正、比较后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教师再配以黑板的板书、归纳、总结等,学生自然就能把知识内化。

5.讲究分组的艺术

笔者认为分组的依据可以多样化一点,可以多种分法相互取长补短。因为各种分组方法都有欠缺与不足,可结合或轮流使用。

6.加强组间交流

组间交流能使讨论升华,因为不同组的思考结果各不相同,通过组间交流可以开拓思维,相互取长补短,深化知识,提高小组成员的凝聚力。

三、对问题的实践

笔者大胆尝试在生物课堂上运用讨论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化学键”这一概念及系列问题时,学生疑点甚多,氯化钠、氯化氢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化学键;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氮原子最外层有五个电子应该形成五个共价键,而实际形成三个,如此种种问题有待讨论。我先将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而后让大家展开自由讨论,举手发言,相互补充。氢元素、钠元素都在IA族,氯化钠、氯化氢理应形成同一类型的化学键,然而氯化钠是离子键相结合,氯化氢是共价键相结合(氢原子、氯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从而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阴阳离子间产生了静电作用。氢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钠原子弱,氢与氯化合时不失电子而形成共用电子对。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离子键和共价键的主要区别在于成键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共价键形成多少个?讨论后发现:第七主族元素只形成一个,第六主族元素形成两个,第五主族元素形成三个,第四主族元素形成四个。

在讨论过程中,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帮助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解决许多问题。学生的认识水平是有差异的,通过讨论和争论,能使学习水平趋向一致。学生解释问题更易被学生接受,胜过教师的苦口婆心。还能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从上课讲到下课”

的旧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准备: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起点行为设计预习思考题。

学生:根据预习题,阅读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评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实验和讨论题。

学生:互相讨论,回答问题互相质疑,纠正错误。

教师整理:引导归纳。

学生:学会总结,获得完整系统的知识。

教师巩固:布置基础知识。

学生:讨论、板演和书面练习。

教师强化:精编综合练习,进行批改、讲评。

学生:先复习后作业。

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在总结归纳知识点的同时,更重要的使命是传授学生复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譬如,在“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的复习过程中,学生先回顾物质的种类及代表性物质等基础知识,然后教师组织讨论,寻求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接着尝试构建一定的知识体系,用各种流程图、概念图、展开法、中心辐射法等方式直观呈现出来,通过让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出知识体系,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也使学生认识到整合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尝试追求整合知识的学习方法,建立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

四、对问题的反思

讨论法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任何时候都必须用、非用不可的。

1.不宜讨论的情况

对某些确定的生物概念,如“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的教学不适合讨论。因为这类知识的学习没有学生发挥的空间;当一节课中教学内容安排较紧张时,如“观察植物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则不宜在课堂设计问题来讨论,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可在下次课中再讨论解决;新知识的学习一般不用讨论法,因为学生对所讨论的主题不熟悉,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2.适宜讨论的情况

教学目标为改变学生的态度、价值观或情感时,适合用讨论法;复习课适合用讨论法,因为学生只有在对所讨论的课题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新授课可在重点与难点处设疑,让学生思考后再讨论才能取得良好实效。

总之,讨论式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是学生在讨论,但有没有达到课堂预设的目的,讨论效果好不好,讨论能否顺利完成,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有没有被调动,是不是做到真正意义的面向全体学生,有没有通过课堂的高效达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目的,都需要教师思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

参考文献:

[2]郭进杰.论高中化学的教学反思[J].教苑荟萃,2009

(18).

热点推荐

上一篇: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方法扼要析谈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村书记述廉述责报告(专业16篇) 防震减灾应急演练活动简报(十篇)